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S数据库收录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
湖北省优秀期刊
中国知网网络首发期刊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综述
    孙逸康 ;苏芃 ;王兴仪 ;梁景岩; ;熊天庆;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 19(12): 770-773.
    Ras相关的C3 肉毒毒素底物1(Ras-related C3 botulinum toxin substrate 1,Rac1)是Rho GTPase家族 的重要成员。在生理病理情况下,Rac1与神经元可塑性、凋亡、活性氧产生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越来越 多的研究表明,Rac1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Rac1调控神经元突触形态和神经元结 构可塑性的生理作用,以及Rac1参与调控中枢神经疾病的病理作用进行综述,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 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综述
    王紫薇;张函;夏叶;史珂;冯捷;杨渊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 19(12): 774-778.
    焦虑障碍是一种高患病率、易复发的慢性精神疾病。正念疗法作为一种心理治疗的新兴方式,在焦 虑障碍治疗中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正念疗法的主要起源、发展及其在焦虑障碍治疗中的 具体应用,并进一步探讨了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正念疗法在缓解患者焦虑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 一定疗效,其疗效不劣于一线治疗药物或认知行为疗法。但正念疗法的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验证,最佳治 疗方案有待优化,对不同亚型焦虑障碍的疗效可能存在差异。未来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进一步探讨正 念疗法在焦虑障碍中的应用,揭示其作用机制,完善治疗方案,最终促进其在临床中规范化推广应用。
  • 综述
    宣天福;吴媚;张晶晶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 19(12): 756-760.
    脑血管新生是脑脉管系统发育的重要生理过程,也是脑血管损伤后的主要修复方式。脑血管新生异 常可能导致脑肿瘤生长和动静脉畸形等病理状态。神经血管单元是由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周细胞等 组成的大脑最小功能单位,参与维持大脑微环境的稳态。神经血管单元对脑血管新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 用。本文主要综述神经血管单元中各种细胞组分,如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周细胞和平滑肌 细胞,在脑血管新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旨在为脑血管新生相关疾病的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论著
    杨桂伶;董环;贾占坤;王霞;刘洁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 19(12): 730-734.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生活方式因素对衰弱的影响,为老年人群的衰弱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 取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CHARLS)中的中老年人(≥45岁)数据6945例,通过测量衰弱指数 (frailty index,FI)评估衰弱水平;同时收集入组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信息、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等。统计、 分析生活方式对中老年人衰弱的影响。结果: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和婚姻 状况后,饮酒最高频率>2 次/d(OR=1.85,95% CI 1.00~3.39,P<0.047)、午睡时长>30 min(OR=1.57, 95% CI 1.22~2.02,P<0.001)、自我报告健康状态低于“好”(OR=1.53,95% CI 1.25~1.85,P<0.001)的中 老年人发生衰弱的风险较高;高强度体力活动(OR=0.69,95% CI 0.55~0.84,P<0.001)、饮酒最高频率 ≤1 次/d(OR=0.79,95% CI 0.65~0.96,P=0.018)、夜间睡眠时长≥6 h(OR=0.71,95% CI 0.62~0.81,P< 0.001)的中老年人发生衰弱的风险较低。结论:饮酒、睡眠、身体活动等生活方式可能与虚弱状态有关;健 康的生活方式可能有助于降低中老年人衰弱状态的发生。
  • 综述
    舒远禄 ;林翔 ;丹珍卓玛 ;李垚 ;余锟 ;楚兰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5, 20(4): 233-236.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在非侵入性高分 辨率成像方面,已成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诊断及治疗 监测的关键工具。本综述聚焦于OCTA在揭示视网膜微血管变化及其在NMOSD管理中的应用,OCTA提供 的视网膜血流动态信息,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与传统影像学形成很好的互补。应进一 步探究其在NMOSD中应用的必要性及潜在价值。
  • 综述
    郭鸣; ;张通; ;李冰洁;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5, 20(1): 37-40.
    吞咽是一种复杂的运动过程,涉及多个脑区和神经网络。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都会导致吞咽困 难。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可以显示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 的关系,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可清晰地观测大脑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本文 综述了关于吞咽功能和吞咽障碍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研究的相关文献。
  • 论著
    吴双a ;吕东蔚a ;梅志敏b ;章军建a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5, 20(1): 5-11.
    目的:探索缺血性卒中人群中血液炎症标志物对肥胖与抑郁状态的中介作用。方法:运用一般资料调 查法、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317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评估。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R包4.2.2进行描述 性分析、相关分析、中介分析;采用百分位Bootstrap法检验中介效应的显著性。结果:调整年龄、性别、教育、 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是否服用抗抑郁药、是否服用抗炎药物、TOAST分型、NIHSS 评分等因素后,肥胖和较高的BMI与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升高呈正相关(白细胞计数:β=0.76,P= 0.044;β=0.06,P=0.002;淋巴细胞计数:β=0.37,P=0.008;β=0.03,P<0.001);与抑郁状态呈正相关(OR=3.47, P=0.017;OR=1.10,P=0.001)。纳入中介变量血液炎症标志物后肥胖对抑郁状态的直接作用仍具有统计学意 义;控制肥胖指标后,血液炎症标志物与抑郁状态呈正相关(白细胞计数:OR=1.23,P=0.019;淋巴细胞计数: OR=1.62,P=0.027;NAR:OR=3.36,P=0.034)。中介效应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在BMI对抑郁 状态的影响中均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其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9.77%和13.95%。结论:白细胞计 数、淋巴细胞计数等血液炎症标志物在肥胖对抑郁状态的影响中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 论著
    杨丽婉;高倩;王彬;高利娟;胡江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 19(12): 746-751.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影响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发生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 相关数据集(数据集编号:GSE24290),R 包‘limma’对数据集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利用‘org.Hs.eg.db’和 ‘clusterProfiler’包对靶标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STRING网站(https://cn.string-db.org/)获得 相关基因的蛋白-蛋白交互作用网络。基于 Python 中的‘Networkx’和‘Netwulf’库对分子网络进行可视 化。引用临床样本确定筛选到的影响疾病发生的因素是否符合中国人样本。最后采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方法确定筛选到的影响因素与T2DM、T2DM DPN风险存在的基因层面因果效应关系。结果:GEO数据库 数据相关数据经差异分析后,GO 与 KEGG 结果显示,差异基因生物学通路主要集中在脂肪代谢过程。 STRING结果显示,与脂质代谢相关途径的基因共同点是促进高血脂发生和发展。在中国人临床样本中 T2DM 群体、T2DM DPN群体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表达水平高 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T2DM 组相比血脂相关指标表达水平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MR 分析结果显示,血脂-T2DM、高血脂-T2DM DPN 不存在效果效应关系。MR-Egger、WME、Weighted mode、Simple mode确定MR结果的稳定性,散点图、留一法、漏斗图证实结果可靠。结论:高血脂是T2DM DPN发生潜在影响因子,但基因层面并未发现存在因果效应关系。
  • 综述
    姚宇 ;李墅明 ;刘欢 ;顾小萍;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5, 20(4): 220-22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损伤性 的、不可逆转的认知功能障碍。睡眠-觉醒节律紊乱是AD患者的常见症状,然而大量研究表明早在AD行 为症状发生之前睡眠-觉醒节律紊乱已经存在。正常的睡眠-觉醒节律有利于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和tau蛋白的代谢。然而,当睡眠-觉醒周期被打乱,中枢神经系统对有害代谢物的清除就会减 少。此外,睡眠-觉醒节律紊乱也可导致神经炎症和中枢神经系统氧化应激的产生,加速认知的损害。因 此,本综述主要探讨睡眠-觉醒节律紊乱与AD发生发展的关系。
  • 论著
    白玉a;b ;舒畅a;b ;王高华a;b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5, 20(2): 73-78.
    目的:探究青少年群体中不同童年不良经历亚型、心理韧性与不同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选取武汉 大学人民医院精神科132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和38名健康青少年,采用童年不良经历问卷(ACE-IQ)评估 青少年的童年不良经历暴露情况,采用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CD-RISC)评估青少年心理韧性水平,采 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斯奈思-汉密尔顿快感缺失量表(SHAPS)评估青少年抑郁症状及 其严重程度;使用基于图论的网络分析方法探索青少年群体间童年不良经历、心理韧性、抑郁症状间的关 联。结果:①3种童年不良经历暴露程度与6种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均成正相关,心理韧性得分与3种童年不 良经历暴露程度及6种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均成负相关。②在童年不良经历-心理韧性-抑郁症状网络中,抑郁 症状中的“迟缓”显示出最大的强度中心性,是最重要的抑郁症状;“虐待和忽视”在3种童年不良经历模式中 显示出最大的强度中心性,是最重要的童年不良经历模式;“心理韧性”显示出最大桥接强度,是连接不同 节点的“桥梁”。③网络稳定性及准确性检验结果显示强度中心性与桥强度均具有足够的稳定性。结论:心 理韧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持性因素,应积极提升心理韧性水平,防治童年不良经历带来的不良后果。
  • 综述
    王晓莉, 杨柳, 韩冠先,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录用日期: 2025-09-29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病理机制复杂,目前的临床治疗措施并不能阻止病情进展且副作 用较多,急需开发新的有效临床治疗措施以改善MS患者临床症状和预后。髓鞘再生可以为MS整个病程 提供益处,促进髓鞘再生是一种极具潜力的MS治疗措施。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作为负责MS髓鞘再生的细 胞,其髓鞘再生能力受多种微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首次综述固有免疫细胞、髓鞘碎片、细胞外基质、星形 胶质细胞、神经元、周细胞和内皮细胞、适应性免疫细胞、外周循环和衰老等微环境因素对MS髓鞘再生的 影响和机制,以期为MS的防治提供参考。
  • 论著
    娄嫣云a ;贺玉琴a ;刘幸华b ;郝嘉欢a ;余颖a ;汪明欢a ;吴莹莹c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 19(12): 700-705.
    目的:开发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便捷式步态跟踪系统用于检测实验鼠步态细节,并初步检测其在 野生型小鼠和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小鼠模型中的应用。方法:搭建简便的步态走廊,将小鼠放入走廊内自 由行走4 min,从腹侧记录小鼠步行视频。从小鼠自由运动的视频中抽取120帧,使用DeepLabCut分析动物 的运动,标记36个身体部位用于神经网络训练。应用该系统及网络对1、3、6和18月龄的野生型小鼠、APP/ PS1小鼠(6月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社会孤立(social isolation,SI)小鼠(3月龄,焦虑抑郁模型)、双侧颈动 脉狭窄(bilater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BCAS)小鼠(3月龄,慢性脑缺血模型)和手术造模后1、3、7天的脓毒 血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小鼠(2月龄)的步态进行分析。结果:利用DeepLabCut可以在所有动物视频追踪中,展现出很高的准确性。3月龄野生型小鼠相比其他月龄小鼠运动速度最快, 步幅提高。APP/PS1小鼠运动速度显著高于同龄对照,并伴有步幅增加和站立时间减少。SI小鼠步幅缩短, 左前爪脚趾展开度和脚趾展开角度减小,提示存在脚爪姿势改变。BCAS小鼠在步幅上没有显著改变,但后 肢脚趾展开度显著增大,脚趾展开角减小。SAE小鼠在术后1、3天运动速度下降,伴有步幅缩短和站立时间 延长;术后7天运动速度低于对照小鼠但无显著差异,后肢脚趾展开度和脚趾展开角度小于对照组。结论: 本研究搭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便捷、低成本的步态分析设备,只需少量工作即可标记感兴趣的身体部位,比 以往的步态分析方法更节省成本。应用这一设备描述了野生型小鼠各年龄组的步态特征,并证明阿尔茨海 默病、焦虑抑郁状态、慢性脑缺血和脓毒血症相关性脑病模型小鼠表现出步态缺陷。
  • 论著
    陈真真a ;王鲁阳a ;李雲娜a ;张梦a ;胡雪梅a ;旃培艳b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 19(12): 735-739.
    目的:探索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es, WMH)对临床运动障碍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125例原发性PD患者,评估患 者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等相关临床资料,同时采集患者的影像学资料(T1、T2和 FLAIR 序列)。根据 Fazekas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三组,其中轻度WMH组73例、中度WMH组32例、重度WMH组20例。应用 Spearman相关分析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WMH与PD患者运动和认知损害的相关性,以及 WMH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大、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PD患者WMH程度较重,且随着WMH的程度 加重,患者的运动障碍和认知障碍逐渐加重;WMH负荷与PD患者的运动障碍及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相 关,尤其与特定的认知域(视空间功能、语言功能和执行功能)受损密切相关;高血压、糖尿病和执行功能差 是PD患者WMH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WMH严重程度的增加与PD患者的运动障碍和认知功 能受损有关。
  • 论著
    丁鹏锦 ;李洁 ;杨丽霞 ;王艺明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 19(12): 720-723.
    目的:了解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成瘾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 入我院精神科门诊就诊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152例,根据是否存在NSSI行为分为NSSI组85例和无NSSI组67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ASH)、渥太华自伤问卷(OSI)、青少 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儿童边缘特质量表(BPFS-C)及家庭功能障碍问 卷(Family APGAR)对患者进行测评及分析。 结果:NSSI组HAMD、ASLEC、TAS及BPFS-C总分高于无 NSSI组,Family APGAR总分低于NSSI组(P<0.05)。NSSI组55.29%的患者NSSI行为具有成瘾性,且OSI 成瘾性总分与HAMD、NSSI严重程度、ASLEC、BPFS-C及Family APGAR总分具有相关性(P<0.01);抑郁 程度、NSSI 严重程度、不良生活事件、边缘人格特质及家庭功能障碍是 NSSI 行为成瘾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NSSI行为具有一定的成瘾性,严重抑郁、严重NSSI、边缘人格特质、家 庭功能障碍及不良生活事件可能是导致NSSI行为成瘾的危险因素。伴NSSI行为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更 可能具有边缘型人格特质、不良生活事件、家庭功能障碍及述情障碍的特点。
  • 综述
    杨雪a ;李繁菊a ;谢沁芳a ;刘伟a ;王满侠a ;李晓玲b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5, 20(1): 45-48.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炎性脱髓鞘疾病,其导致的残疾与认知障碍对 患者及社会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早期预测及了解其疾病的发展方向有助于完善治疗方案。随着影像技 术的发展,对MS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各结构变化的了解也更加全面、细致,越来越多的研究专注于通过影 像技术观察大脑各部位萎缩,从而说明其与残疾累积及认知障碍的关系。本文从大脑皮质、丘脑、基底神 经节区、小脑、脑干五部分综述大脑各部位萎缩与残疾和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 论著
    么瑶 ;柴诚诚 ;冉禄森 ;贺玉琴 ;方园园 ;王伟; ;汪明欢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 19(12): 683-688.
    目的:运用Meta分析探究体外培育牛黄(Calculus Bovis Sativus,CBS)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性 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 中国生物医学等电子数据库中关于CBS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4 年 12 月 4 日。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相关资料,按照 Cochrane 系统评价手册推荐的 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风险评估,使用 RevMan 5.4 统计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随机对 照研究,共 414 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常规疗法联合 CBS 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 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显著下降[SMD=-1.40, 95%CI(-1.78, -1.01)], P<0.001],白细 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显著下降[SMD=-1.82, 95%CI(-2.23, -1.41), P<0.001],格拉斯哥昏 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得到较强改善[SMD=0.44, 95%CI(0.21, 0.68), P=0.002],美国国立 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有所下降[SMD=-0.49, 95% CI(-0.92, -0.07), P=0.020]。结论:CBS治疗脑卒中相关神经系统疾病有效且安全性较好,但仍需要更 多高质量研究进一步支持。
  • 论著
    孙健;娄展;郝光;常青;杜静;孔维丹;安娜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5, 20(1): 26-31.
    目的:分析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s syndrome,VPS)患者氧化应激反应与认知功 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64例VPS患者为VPS组,另选取同期医院接诊的64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为PD组,以及同期64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 评估受检者认知功能,检测、比较三组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 醛(malonaldehyde,MDA)]、MoCA评分,根据Hoehn-Yahr(H-Y)分级将VPS组患者分为早期亚组(29例) 和中晚期亚组(35例),根据MoCA评分将VPS组患者分为认知障碍亚组(44例)和无认知障碍亚组(20 例),Pearson分析血清SOD、MDA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SOD、MDA 对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单因素、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VPS 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 素。结果:VPS组的血清MDA水平高于PD组、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SOD、MoCA评分均低于PD 组、健康对照组(P<0.05)。中晚期亚组血清MDA水平高于早期亚组(P<0.05),中晚期亚组血清SOD水 平、MoCA评分均低于早期亚组(P<0.05)。认知障碍亚组的血清MDA水平高于无认知障碍亚组(P< 0.05),血清SOD水平低于无认知障碍亚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血清SOD水平与MoCA评分呈 显著正相关(r=0.398,P<0.001),血清 MDA 水平与 MoCA 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32,P<0.001)。 SOD、MDA联合检测预测认知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为0.811(95%CI 0.727~0.954),灵敏度(93.28%)、 特异度(90.17%)均高于SOD(76.67%、74.09%)、MDA(74.28%、71.46%)单独检测(P<0.05)。年龄、高尿 酸血症、血清Hcy、脑梗死部位、脑梗死面积、微出血、SOD、MDA是VPS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 素(P<0.05)。结论:VPS患者血清MDA呈异常高表达,血清SOD呈异常低表达,与患者认知功能存在一 定联系,联合检测MDA、SOD可提高对VP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效能。
  • 综述
    于尚辰; ;张文翠; ;张咸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5, 20(2): 119-124.
    衰弱是一种表现为机体生理系统储备能力下降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呈指数上升,严重影响老年人 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甚至增加死亡风险。本文综述了衰弱的概念、危险因素、评估工具、可能的发生机制及 预防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在识别、评估、干预和监测衰弱方面的挑战与未来方向。本文旨在帮助临床工 作者对衰弱的概念、评估和预防有初步的理解,能从多方面对衰弱进行积极且综合的干预,尽可能延缓其发 展,避免不良结果,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 论著
    刘珺; ;熊杰;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5, 20(1): 17-20.
    目的:了解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式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 用定量分析法及封闭式结构问卷纳入抑郁障碍患者,根据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the 17-Item 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17)、 14 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the 14-Item 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Anxiety,HAMA-14)测评分为无 NSSI 组和 NSSI组,每组60例,比较各组一般人口学资料、抑郁和焦虑症状[HAMA评分、HAMD评分]、有无自杀意念、 父母及同伴依恋问卷(父子信任、母子信任、父子沟通、母子沟通、父子疏离、母子疏离)、亲密关系经历量表 (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Inventory,ECR),分析导致抑郁障碍患者发生NSSI的因素。结果:2组在 HAMA评分(t=20.256)、HAMD评分(t=16.854)、有自杀意念(χ 2 =14.903)、父母及同伴依恋(t=4.075、6.542、 4.520、6.941、7.565、8.593)、ECR 依恋分布(χ 2 =5.546)上相比存在明显差异(OR=4.875、3.440、2.508、3.997、 2.374、1.360、3.445,P=0.001、0.028、0.035、0.025、0.031、0.038、0.029);经相关性及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HAMA评分、HAMD评分、有自杀意念、亲子依恋、成年依恋是导致抑郁障碍患者发生NSSI的主要影响因素 (P<0.05)。结论:抑郁障碍患者发生NSSI的情况较为严重,抑郁和焦虑症状、有自杀意念、亲子依恋、成年 依恋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 综述
    刘同岩 ;李元 ;周凌云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 19(12): 788-792.
    孤立性双侧外展神经麻痹是一种双侧外展神经同时受损而不伴有其他颅神经损害的病症,临床表 现以视物双影、双眼外转运动受限为特征。既往文献类型以个案报道为主,涉及到的病因及病理机制繁杂 且说法不一。本文侧重于孤立性双侧外展神经麻痹,基于近10年国内外双侧外展神经麻痹有关文献报 道,对双侧外展神经麻痹病因、病理机制以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将其病因归纳为继发性、先天性及特发性 三大类,病理机制概括为过度牵拉、直接压迫、血液神经毒性物质、营养缺乏、供血障碍等进行分析。以期 为双侧外展神经麻痹的病因学研究及临床诊疗提供思路。
  • 论著
    王亚洁;黄雷;党小雯;黄海量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 19(12): 724-729.
    目的:系统评价功能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踝足矫形器、肌内效贴、重复经颅磁刺激5种不同康复疗法 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BM、PubMed、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索5种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随机对 照试验,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22年7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 险后,采用 STATA 软件及 ADDIS 软件进行网状 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 40 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 2749 例 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在运动、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功能电刺激、踝足矫形器、肌电生物反馈的 疗效均优于常规康复,踝足矫形器最优。结论:踝足矫形器在改善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及 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较其他 4 种疗法更有优势,但受纳入文献数量及质量的限制,结论待更多高质量研究进 一步验证。
  • 综述
    马海者 ;孟新玲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 19(12): 779-78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及行为改变为临床表现的中 枢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表明补体系统的过度激活在AD病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抑制补体系统 的过度激活为AD的诊疗提供了临床新方向。本文将阐述补体系统与AD疾病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和研究 进展,并概述补体靶向治疗AD的进展。
  • 论著
    阚宏俊;吉欣欣;梁丽丝;赵嘉欣;邓宝梅;陈曦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 19(12): 706-710.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肌内效贴(KT)对卒中后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自 1973 年起至 2021 年 12 月的中、英文文献,英文数据库包括:The Cochrane Library、Wiley、Web of Science、 Embase、MEDLINE,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出符合标准的研 究后,筛选纳入文献,并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和风险评估,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 9项研究,共56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肌内效贴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可提高脑卒中后吞咽功能 障碍患者的痊愈率[RR=2.27, 95%CI (1.57, 3.3), P<0.001],并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SMD=1.05, 95%CI (0.61, 1.49), P<0.001],提高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SMD=1.2, 95%CI (0.85, 1.55), P<0.001]。结 论:极低至低证据等级显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使用肌内效贴,有助于改善卒中后患者的吞咽功能及生 活质量,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 综述
    田聪;饶泽华;饶彤;陆梦;袁思;慕容志苗;岳增辉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 19(12): 766-769.
    理想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动物模型可以有助于深度了解其生理和病理的发病过程,从而推动该疾病 研究的发展。不同类型的模型存在多样性,研究者可以根据其研究内容和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动物模 型。目前常用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包括光化学法、线栓法、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Ⅶ型 胶原酶诱导右侧脑出血+损伤右侧舌下神经法。本文从实验动物的选择、理论依据、造模方法和模型特点 等方面对上述动物模型进行综述、比较其优缺点。与其他3种方法相比,光化学法具有高存活率、定点精准 损伤的特点,且在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评估脑可塑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 临床研究
    杨斌 ;刘奥龙 ;何双双 ;杨露 ;刘偲奕 ;虞记华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5, 20(1): 59-62.
    目 的 :观 察 和 探 讨 新 Bobath 治 疗 联 合 低 频 重 复 经 颅 磁 刺 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西南医科 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0例,按随机表分成运动组和联合组各20例。运动组患者采 用新Bobath治疗进行训练,联合组患者在新Bobath治疗基础上加以低频rTMS治疗。在治疗前、治疗12周 后采用 Fugl-Meyer 评定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下肢运动功能量表、Berg 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2组患者偏瘫下肢运动功能,并且进行 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MA评分、BBS 评分和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治疗12周后2组患者FMA评分、BBS评分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1),并且联合组患者 FMA评分、BBS评分和MBI评分均高于运动组(均P<0.05)。结论:与单纯新Bobath治疗比较,新Bobath治 疗联合低频rTMS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 综述
    王玥; ;刘益萌;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 19(12): 784-787.
    额颞叶痴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D)是常见的神经变性病和早发型痴呆,突出表现为精神行 为异常和认知障碍,由于发病机制不清、异质性突出,目前早期诊断和治疗困难。近年来由于技术不断成 熟,FTD体液标志物相关研究成为热点,有较多研究已经发现了一些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标志物分子。本文 特将近期相关研究归纳总结,以期临床医生能够了解FTD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的基础研究 提供参考方向,为临床应用提供可能选择。
  • 综述
    孟鑫鑫; ;王莹; ;刘梓源 ;李艺; ;王淑影; ;李文媛;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5, 20(6): 345-348.
    脊髓损伤导致脊髓损伤灶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造成持久性功能 损伤。功能恢复需要完整神经元的代偿性轴突发芽或受损轴突的再生,而神经元轴突再生能力的激活 受到转录调控变化的限制。表观遗传学是启动和维持再生转录反应的关键因素,其中组蛋白共价修饰 可调控神经损伤后染色质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转录输出,为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研究提供了新 靶点。本文就组蛋白共价修饰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相关的表观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上脊髓损 伤修复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 论著
    占家炀; ;葛慧珍; ;桂梦翠; ;林婧; ;卜碧涛;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 19(12): 711-714.
    目的:探索SARS-CoV-2感染后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 年5月我科收治的新发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患者57例。其中37例在发病前1个月内感染过SARS-CoV-2,纳入 感染组;20例在发病前未感染过SARS-CoV-2,纳入对照组。收集2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并 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感染组SARS-CoV-2感染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发生的中位间隔时间为13 (7, 20)d。2 组患者的部分脊髓症状和年化复发率存在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患者肢体瘫痪(22.1% vs 16.7%,P<0.05)和大小便障碍(17.6% vs 5.6%,P<0.05)发生率较高(P<0.05),年化复发率较低[(0.00±0.35) vs (0.00±0.69),P<0.05);2组的其他临床症状、神经功能评分、免疫学指标、影像学病灶特征、电生理与眼科相关检 查、短期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RS-CoV-2感染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的发生发展之间 存在关联,但两者的因果关系尚未可知。感染与未感染SARS-CoV-2病毒的脱髓鞘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不大, 仅部分脊髓症状和年化复发率存在一定差异。
  • 综述
    孙铭涵; ;王玥 ;赵丽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5, 20(2): 97-101.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特征主要包括异常错误折叠蛋白质或多肽的积聚和沉积。自噬可以清除细胞 内聚集蛋白和功能失调的细胞器,是延缓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靶点。自噬体产生或其成熟过程受损都会 促进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深入了解调节细胞自噬的信号转导途径对于制定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至 关重要。本文主要介绍自噬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
  • 综述
    贺超; ;张燕迪 ;毛春燕 ;朱利娜 ;袁远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5, 20(4): 229-232.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大约有15%~20%发展成为重症肌无力危象,累及呼吸肌, 出现咳嗽无力、呼吸困难,不能维持正常通气功能。早期评估MG患者呼吸肌功能有助于为发生肌无力危 象风险判断提供依据。膈肌是人体主要的呼吸肌,检查膈肌功能有利于早期评估MG患者呼吸功能。但以 往有关膈肌功能研究的文献尚缺乏有效整合。本文将从MG抗体影响因素、临床分型、发生膈肌功能障碍 的机制、表现、检查、诊断方法等方面进行归纳综述,为MG患者呼吸功能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一定 的参考。
  • 论著
    陈琳;龚秋文;戴玮讷;侯景明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5, 20(2): 79-83.
    目的:探讨镜像神经元疗法(MNST)仪器训练与交流效果促进法(PACE)人工一对一言语康复模式 对亚急性期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纳入2022年3月~2023年6月在 我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亚急性期脑卒中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PACE组、MNST组和联合 组,各20例。MNST组接受MNST治疗30 min,PACE组接受PACE治疗30 min,联合组分别接受MNST治 疗和PACE治疗各15 min;治疗频率和时长均为1 次/d,5 d/周,连续治疗4周。收集、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 治疗4周后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和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的评估结果。结果:PACE 脱失1例。治疗前,3组WAB的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AE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4周后,组内比较:3组WAB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AQ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改 善(P<0.01);组间比较:①联合组与PACE组比较,联合组自发言语评分、复述评分、命名评分、AQ评分优 于PACE组(均P<0.05);②联合组与MNST组比较,联合组复述评分、命名评分、AQ评分优于MNST组 (均P<0.05);③MNST组与PACE组比较,MNST组复述评分高于PACE组(P<0.05);其他组间评分无显 著差异(P>0.05)。 治疗4周后,3组的BDAE分级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联合组BDAE分级优 于PACE组和MNST组(P<0.05),PACE组和MNST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亚急性期 脑卒中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MNST机器训练在复述能力提升上效果优于以PACE治疗为主的一对一人工 训练,两者联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一MNST治疗和单一PACE治疗。
  • 论著
    许维; ;王梦寰; ;王晨光 ;江钟立; ;高婧 ;林枫;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 19(12): 694-699.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呼吸运动模式的大脑皮质激活状态,探究随意呼吸动作的大脑调控机制。方法: 招募健康男性7例和健康女性16例。设置2种运动任务:吸气-屏气(呼气肌等长收缩)、吸气-缩唇呼气(呼 气肌等张收缩)。受试者执行任务时检测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fNIRS), 比较2种任务下脑氧合血红蛋白浓度(HbO2)浓度信号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差异。结果:在吸气-屏气任 务时,双侧初级运动皮质(BA4)、双侧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BA6)、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BA46)、双侧额 极区和眶额区(BA10、BA11)、双侧初级视觉皮质(BA17)、右侧初级躯体感觉皮质(BA1、BA2、BA3)、右侧 额下回前部(BA47)以及左侧视觉联合皮质(BA18)显著激活。在缩唇呼气任务时,脑皮质显著激活区在双 侧额极区(BA10)和眶额区(BA11)。2 种任务比较发现,屏气较缩唇呼气在右侧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 (BA6)激活更强。结论:随意吸气后实施屏气或缩唇呼气动作特征性地表现为前额叶占主导的感觉运动皮 质活动。呼气肌的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存在中枢控制差异。
  • 论著
    富饶;裴延军;欧益谊;陈燕枝;贺道华;杨红军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 19(12): 715-719.
    目的:评估3D打印导板导航技术应用于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PRT)治疗三叉神经痛的 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且有PRT指征的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 照组(15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行PRT,观察组用3D打印导板导 航辅助PRT。比较2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经皮穿刺到达靶点所需时间,手术时长,DSA扫描次数,患者术 中不适,术后即刻、3 d、30 d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术后1、3、6个月疗效评估,手术满意度,不良反 应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穿刺到达靶点时间、 手术时长、DSA扫描次数、术中不适、术后不良反应、术后即刻、术后3 d 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 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1个月的NRS评分、术后1、3、6月疗效评 估、满意度、二次手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导板导航技术辅助PRT有助于增加三叉 神经痛手术的高效性、安全性,减少疼痛及不良反应,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
  • 临床研究
    冯仁杰 ;王义辉 ;邓刚 ;徐光锦 ;骆翔;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5, 20(1): 53-5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头臂动脉型大动脉炎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通过TCD对1例经DSA 确诊的头臂动脉型大动脉炎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既往文献回顾性分析。结果:头臂动 脉型大动脉炎主要累及主动脉弓及其主要分支,以头臂干、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为主。本例头臂动脉型 大动脉炎的TCD特点主要表现为:双侧颅外动脉及颅内动脉的血流搏动指数(PI值)明显减低,呈类似静脉 的频谱改变。而颅内动脉的血流速度受患者新生血管代偿供血的影响减低不明显。结论:TCD对于头臂 动脉型大动脉炎具有较高的筛查和诊断价值。
  • 临床研究
    程丽丽;王金金;王丽珺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 19(12): 796-798.
    目的:探讨基于精准护理理念的时点匹配预防性镇痛在学龄期肱骨髁上骨折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 果。方法:纳入2023年1月至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学龄期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患儿108例,随机分为对照 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多模式疼痛管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时点匹配的预防性镇 痛方案。于不同时间点(入院时、术后6 h、术后当天入睡前、术后次日9 am、2 pm和8 pm功能锻炼时),采用 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评估法评估患儿疼痛程度;于不同时间点(入院时、术后24 h、出院时)采用恐动症 量表评估患儿恐动症水平;于术后3个月,评价标准对患儿肘关节活动度。结果:不同时间点观察组的疼痛 评分和恐动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3个月,肘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实施基于精准护理的时点匹配预防性镇痛,有助于缓解学龄期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疼痛水平和恐动症水 平,提高患儿的功能锻炼依从性,从而改善关节功能。
  • 论著
    陈敏 ;李鹏翔 ;吴孝文 ;许钟中 ;黄少珠 ;陈擘璨 ;高苗 ;张小云 ;游咏 ;宿英英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 19(12): 752-755.
    目的:探索二级综合医院规范化脑死亡临床判定培训的方法与重点,以保障培训质量。方法:海南 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作为全国二级综合医院规范化脑死亡临床判定培训试点单位,对全省17个县市33 家二级综合医院的79名学员展开了4期培训。培训分为培训前基线资料调查、培训目标设定与培训重点 调整、培训后意见反馈调查3个步骤。对培训方案、成果、满意度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培训后,79位学 员均达到脑死亡临床判定培训合格标准(答题正确率>70%),合格率100%。学员对培训计划和方案满意 度为88.7%,对授课内容和授课水平满意度分别为93.6%和91.9%,对培训综合评估满意度为93.6%。随着 培训方案的持续改进与优化,各期参培学员考核成绩逐步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9,P<0.01);两两 比较结果显示,第2、3、4期分别高于第1期(P<0.05),第4期高于第2期(P<0.05)。结论:海南省二级综合 医院规范化脑死亡临床判定培训试点方案的培训质量高,为高质量完成脑死亡判定提供了保障,可给全国 大范围展开二级综合医院规范化脑死亡临床判定培训提供借鉴。
  • 个案报道
    王彬 ;杨柳 ;刘小平 ;王大明 ;胡东霞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 19(12): 799-802.
  • 论著
    韩燕飞;张成杰;许春伶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 19(12): 689-693.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PAIN)患者与 非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不伴周围神经病的糖尿病患者(diabetes patients without peripheral nerve injury,NDPN)患者的临床和肠道菌群特点,探索DPNPAIN预防和治疗 的新靶点。方法:按入排标准筛选 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或内分泌科就诊的 糖尿病患者,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电生理检查,分为3组:DPNPAIN组、DPN组和NDPN组。分析入 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并对粪便标本进行菌群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入组患者112例,分别纳入NDPN组 37例、DPN组41例、DPNPAIN组34例。临床资料分析发现年龄、嗜碱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高密度 脂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可能与DPNPAIN的发生相关。肠道菌群分析发现DPNPAIN组患者粪便中c_Negativicutes 及其分支菌群为优势物种,可能是本病的生物学标志物。结论:本研究通过分组对比观察 DPNPAIN的临床和肠道菌群特点,推测改善肠道菌群,减少c_Negativicutes及其分支菌种的含量,有可能 成为治疗本病的新靶点。
  • 论著
    谌敏;廖德志;李佳;段振晖;万小林;杨运;唐坤;刘文华;郭章宝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 19(12): 740-745.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术治疗大脑后动脉中远端血管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武汉市第一医 院2017年9月至2023年1月共26例大脑后动脉P2和P3段闭塞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患者,回顾分析患者 的一般情况、血管高危因素、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时后循环ASPECTS评 分、术前静脉溶栓、闭塞部位、发病至穿刺时间、穿刺至再通时间、术后改良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TICI)、出院 NIHSS评分、术后90 d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RS)、术后90 d内颅内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26例患者 中17例(65.4%)术后即刻血流完全再通(mTICI=3级),23例(88.5%)患者术后即刻成功血流再通(mTICI评 分2b级以上),4例(15.4%)患者术后90 d内死亡,术后发生症状性脑出血1例(3.9%),16例(61.5%)患者术后 90 d随访mRS评分≤2分。结论: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脑后动脉闭塞性卒中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可。
  • 论著
    诸丽芳; ;张航; ;庞晓伟; ;初云惠; ;张璐阳; ;秦川; ;田代实;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5, 20(2): 63-66.
    目的:体外探究慢性低灌注白质损伤下富马酸二甲酯(dimethyl fumarate,DMF)对小胶质细胞表型转 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糖氧剥夺及外源性髓鞘碎片刺激,构建慢性低灌注白质脱髓鞘模型,给予 DMF干预小胶质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转录组测序及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探究小胶质细胞炎症 表型转化。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给予 DMF 后,促炎基因白细胞介素(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②转录组分析显示DMF处理后小胶质细胞的神经炎症相关通路下 调,同时自噬相关通路上调;③与对照组相比,DMF干预组自噬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 结论:DMF可能通过激活自噬通路调控小胶质细胞由促炎表型向抗炎表型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