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S数据库收录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
湖北省优秀期刊
中国知网网络首发期刊

当期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陈梦萦,展淑琴
    2025, 20(10): 559-5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本研究旨在验证强啡肽A(1-8) [DYN-A(1-8)]纳米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靶向性 和外周毒性。方法:使用聚柠檬酸酯-g-精氨酸(PCGA)为DYN-A(1-8)的药物运输载体制备DYN-PCGA 纳米颗粒,评测DYN-PCGA纳米颗粒表征。将荧光素Cy5标记的DYN-A(1-8)或 DYN-PCGA通过尾静脉 注射入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应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验证 DYN-PCGA的脑靶向能力。通过 HE染色观察DYN-A(1-8)纳米颗粒对MCAO大鼠心、肝、脾、肺、肾组织病理学的影响,评估尾静脉注射 DYN-PCGA的在体毒性。结果:纳米颗粒表征评测结果显示,DYN-PCGA(1∶5)具有粒径小、稳定性高、负 载能力强的特性。活体成像结果显示,DYN-PCGA在给药后能够有效地通过血脑屏障转运药物至大脑, 具有良好的脑靶向性。HE染色结果显示,MCAO大鼠的心、肝、脾、肺、肾的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各组织细 胞结构正常,未见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均未发现异常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DYN-PCGA纳米颗粒延 长了DYN-A(1-8)的血浆半衰期,具有良好的脑靶向性和一定的安全性。
  • 论著
    曹双双1,2 ,崔雨沙2 ,苏东宁2 ,冯涛2
    2025, 20(10): 564-5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多巴胺能及抗胆碱能药物对帕金森病震颤的疗效,分析影响药物反应性的相关因素。方 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2月至2024年3月在北京天坛医院就诊的帕金森病震颤患者141例,分别于连续2 日清晨空腹状态下行复方左旋多巴及苯海索冲击试验。通过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Ⅲ部分(UPDRS-Ⅲ) 和Fahn-Tolosa-Marin震颤评定量表(TRS)评估PD静止性、姿势性、意向性和动作性震颤,通过肌电图震颤 分析评估不同情境下震颤功率。比较复方左旋多巴及苯海索对PD震颤量表评分的改善率及震颤功率的改 善值。采用单因素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静止性震颤药物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对PD静止性(UPDRS-Ⅲ: P=0.003; TRS: P=0.007)、姿势性(TRS: P<0.001)、意向性(TRS: P=0.002)和动作性震颤(TRS: P<0.001)评 分改善率,复方左旋多巴均高于苯海索;对静止、静止+任务、姿势以及持物状态下震颤功率改善值,复方左 旋多巴均大于苯海索(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D静止性震颤患者对复方左旋多巴的反应与强 直迟缓(β=0.215, P=0.033)、焦虑(β=0.211, P=0.015)评分正相关;PD静止性震颤伴有异动症时对复方左旋多 巴反应好(β=0.300, P=0.001),对苯海索反应差(β=-0.357, P<0.001);PD动作性震颤评分越高,静止性震颤 对复方左旋多巴(β=-0.276, P=0.007)和苯海索(β=-0.195, P=0.024)反应均差。 结论:帕金森病震颤治疗 应优先选择多巴胺能药物,尤其是强直迟缓明显、伴有焦虑及异动症的患者。若静止性震颤患者对多巴胺 能药物反应差,同时伴有明显的动作性震颤,添加抗胆碱能药物的获益较小。
  • 论著
    程凯倩1,2 ,张方辉2 ,刘培欣1,2 ,梅靖宇1,2 ,孙喆1,2 ,朱钊1 ,吴敏1,3
    2025, 20(10): 569-5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istal symmetric polyneuropathy,DSPN)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关于DSPN风险的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4年7月 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65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和临床数据,按 7∶3比例将全部数据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训练集数据采用LASSO回归和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列线图 模型,验证集数据进行模型验证。通过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模型的一致性、区分度和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研究发现,糖尿病病程(OR=1.195, 95%CI: 1.116-1.280)、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OR= 1.614, 95%CI: 1.435-1.816)、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OR=1.388, 95%CI: 1.042-1.849)、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LB)(OR=1.536, 95%CI: 1.113-2.120)是DSPN的 独立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OR=0.252, 95%CI: 0.160-0.397)、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OR=0.845, 95%CI: 0.825-0.864)则是独立 保护因素。校准曲线示列线图模型预测DSPN风险概率与实际概率的一致性较好。训练组中列线图预测 模型预测DSPN发生的AUC为0.896(95%CI: 0.878-0.913),验证组中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 DSPN 发生的 AUC 为0.888(95%CI: 0.860-0.917)。DCA图显示模型在较大的阈值范围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结论:本 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种基于糖尿病病程、FPG、NLR、mALB、HDL-C和25(OH)D等关键预测因子的高精度列 线图预测模型。
  • 论著
    姚惠敏1 ,陈峒何1 ,智文虹2 ,李再利2 ,刘志广1,2
    2025, 20(10): 575-5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替奈普酶(tenecteplase,TNK)与阿替普酶(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 在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large vessel occlusion,LVO)患者桥接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 收集2022年9月至2024年9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桥接治疗的LVO患者104例的基线数据和临床资料, 根据静脉溶栓药的不同,分为TNK组(49例)与rt-PA组(55例)。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基线数据、主要及次要 疗效指标、安全性指标。主要疗效指标指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mRS≤ 2分为预后良好,mRS>2分为预后不良),次要疗效指标指术后血管再灌注率、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发生率。 安全性指标包括90 d死亡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任何部位出血发生率。根据90 d mRS评分的不同,分 为预后良好组(44例)和预后不良组(6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LVO患者桥接 治疗预后的因素。结果:2组患者的术后血管再灌注率、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发生率、90 d死亡率、症状性颅内 出血发生率及任何部位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NK组患者的90 d预后良好发生率 高于rt-PA组(P<0.05)。入院NIHSS评分高是LVO患者桥接治疗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TNK可降低其 预后不良的风险。结论:在接受桥接治疗的LVO患者中,取栓前使用TNK与更好的功能预后相关。
  • 综述
  • 综述
    杨富文1,2 ,马变君1,2 ,范茗华2 ,王燕宏1,2
    2025, 20(10): 580-5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卒中是全球疾病、损伤和风险因素负担研究中的一大疾病,其中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占比约75%。静脉溶栓作为AIS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可在发病后第一时间开通闭塞血管、恢复 血流,最大程度地降低AIS患者残疾或死亡的风险。近年来,众多具有较高安全性与独特疗效的静脉溶栓 新型药物备受瞩目。本文将对尿激酶原、瑞替普酶、替奈普酶这3种用于静脉溶栓治疗的药物,从多中心研 究现状、潜在作用机制等方面展开系统性总结,旨在为后续临床研究的推进,以及更多潜在机制的深入探 索,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 综述
    莫建莉1,2 ,安红伟2
    2025, 20(10): 584-5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可能导致严重残疾的神经系统疾病。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展 过程中,中性粒细胞扮演着多面角色,既促进炎症反应,也参与神经组织的修复。本综述综合分析了中性粒 细胞的特性、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作用、炎症反应的多重影响,以及现有及新兴治疗策略,旨在通过深 入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机制,探索潜在治疗靶点,为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 综述
    张海廷1 ,段洪连2 ,王维1
    2025, 20(10): 587-5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屏气训练是一种通过主动呼吸暂停诱发生理应激的干预手段。近年来,屏气训练在神经科学与运动 医学领域备受关注。研究表明, 屏气训练通过诱导可控性低氧高碳酸血症状态,可激活机体对缺氧的代偿机 制,进而显著提升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的适应性能力;其独特的生理应激效应提示,屏气训练或可作为一种 新型、无创的脑缺氧预适应干预策略,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等疾病的防治提供潜在支持。本文梳理了屏气训练 的相关研究,旨在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与实践应用提供全面且深入的参考。
  • 综述
    陈金慧1 ,于子夫2 ,高世爱1 ,冷晓轩1 ,曹新燕1 ,刘西花3
    2025, 20(10): 591-5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呼吸肌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会导致患者呼吸肌力量下降、萎缩,增加肺部感染发生率,增 加患者非血管性死亡的风险。本文就脑卒中呼吸肌功能障碍的机制、主要评估方法及康复手段进行综述, 以期为脑卒中呼吸肌功能障碍临床康复及研究提供参考。分析表明,脑卒中可因中枢神经系统原发病变、 神经肌肉继发损伤及医源性损伤导致呼吸肌功能障碍发生;临床常用的评估手段有超声、咳嗽峰值流速、肺 通气功能指标测定、呼吸力学指标测定、电生理检查等,声学分析可作为未来可视化评估与指导呼吸康复的 手段之一;临床常用康复手段有体外膈肌起搏器、神经肌肉电刺激、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气道管理、 呼吸肌训练等,电动起立床可作为重症患者预防感染及改善呼吸肌功能的手段之一。
  • 综述
    柳雪1 ,袁妍2 ,王勇2 ,穆景颂1,3
    2025, 20(10): 596-5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障碍是造成跌倒的重要原因。步行功能评定是脑卒中患者功能评定的重要内 容。传统的评估方法主要是观察法和量表法,因存在较高主观性,均无法实现快速精准量化评定。基于可 穿戴设备的步行功能评定技术作为一种能够提供实时、连续的步态和平衡功能监测的康复评定方法,有助 于检测脑卒中患者的步行功能和康复疗效,对判断其预后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可穿戴设备在脑卒中 后步行功能评定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即对表面肌电检测技术、可穿戴足底压力测量技术和可穿戴惯 性传感器评定技术在脑卒中步行功能评定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综述
    甘莉1a,2,3 ,杨馨4 ,李利娟2,3 ,云小琴1b ,黎松林1b ,高媛1b ,李群1b ,侯天晨1b ,魏全2,3
    2025, 20(10): 600-6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康复医学领域,但目前恢复机制尚 不明确。鉴于近年来无创性脑功能成像技术对神经机制研究方面的优势已得到广大专家学者认可,本文 通过查阅整理国内外基于无创性脑功能成像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相关研究,以期为 临床康复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 综述
    王晓莉11 ,杨柳1,2 ,韩冠先1,2
    2025, 20(10): 605-6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病理机制复杂,目前的临床治疗措施并不能阻止病情进展且副作 用较多,急需开发新的有效临床治疗措施以改善MS患者临床症状和预后。髓鞘再生可以为MS整个病程 提供益处,促进髓鞘再生是一种极具潜力的MS治疗措施。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作为负责MS髓鞘再生的细 胞,其髓鞘再生能力受多种微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首次综述固有免疫细胞、髓鞘碎片、细胞外基质、星形 胶质细胞、神经元、周细胞和内皮细胞、适应性免疫细胞、外周循环和衰老等微环境因素对MS髓鞘再生的 影响和机制,以期为MS的防治提供参考。
  • 病例报道
  • 病例报道
    张宸睿,徐艳,吴双,谢玉,何丹
    2025, 20(10): 610-6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以单纯眼肌活功能障碍为临床表现的Miller-Fisher综合征(Miller-Fisher syndrome,MFS) 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报道2例仅以双侧眼肌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MFS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 复习。结果:例1患者54岁女性,其临床特点表现为感染后视物重影,双侧眼睑痉挛。例2患者67岁男性, 其临床特点表现为无明显诱因视物重影,单侧眼睑下垂,瞳孔扩大,对光反射迟钝,眼球运动障碍。2例患 者均检测到血清抗GQ1b抗体IgG、血清抗GT1a抗体IgG,例2患者还检测到血清抗Sulfatide抗体IgG;患者 均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预后良好。回顾既往报道,结合本研究补充2例新病例,得到单纯眼肌症状 的患者资料共7例,其中5例血清抗GQ1b抗体IgG阳性,6例眼外肌麻痹,5例眼内肌麻痹,5例有前驱感染, 7例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仅有单纯眼部症状的MFS患者极为罕见,本病例分析有助于加深对该类疾病 的了解。
  •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
    张格,王丽珺,程丽丽
    2025, 20(10): 614-6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基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心理干预对行包皮环切术患儿术前焦虑及术中、术后疼痛水平的 影响。方法:选取2025年4月至202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包皮环切术的患儿56例纳入研究,采用随机 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7例)和干预组(2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 础上,于术前1 d、手术当日及术后7 d,接受基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心理干预。于麻醉开始前和手术结束后 15 min,测量患儿的心率和血压;于包皮环切术前 15 min、术中及手术结束后 60 min,采用数字评分量表 (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估患儿的疼痛程度;于包皮环切术前1 h(术前等待)、进入手术室后及手术 麻醉前,采用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modified yale preoperative anxiety scale,m-YPAS)评估患儿的焦虑水 平;于术后7 d,对患儿家属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手术前,干预组患儿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 但2组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5 min,干预组患儿的心率及血压均低于对照组(P< 0.05)。术前,2组患儿NRS评分均为0;术中及术后60 min的NRS评分结果均显示,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 0.05)。在术前等待、进入手术室后及手术麻醉前,干预组的m-YP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 7 d随访,2组患儿恢复情况均良好;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干预组“非常满意”的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 (P<0.05);2组均无“不满意”。结论:应用皮格马利翁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包皮环切术患儿的术前焦虑,减 轻其术中和术后疼痛,稳定生命体征,提升家长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模式。
  • 临床研究
    乐建容,李瑾
    2025, 20(10): 618-6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对青年脑卒中患者病耻感和焦虑 水平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8月在武汉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住院的青年脑卒中 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正念减压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心理干预,正念减压组除接受常规治 疗和心理干预外,再给予MBSR干预,2组均干预8周。干预前后采用脑卒中患者病耻量表(stroke stigma scale,SSS)评定病耻感,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定焦虑水平,进行组间比 较。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SSS评分和HA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正念减压组 患者SSS评分、HAMA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均P<0.01),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MBSR 对改善青年脑卒中患者病耻感和焦虑水平有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