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S数据库收录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
湖北省优秀期刊
中国知网网络首发期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述评
  • 述评
    徐威 ;赵玉萤 ;朱俊颖 ;王晓彤 ;张琛 ;王云甫* ;任传成*
    2023, 18(3):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在中国的脑血管病临床实践、试验研究、医疗质控中已得到 了广泛应用。NIHSS量表自身也在不断改良和完善中,对照NIHSS修订版原文与现在广泛使用的NIHSS 中文量表,发现中文量表的13个项目中有6项需要修订、另外2项需要重译,及时更正并推广正确的中文译 本是全体中国神经科学从业者的责任和义务,为此我们对照NIHSS网站原文逐词逐句进行了校对、对重要 词汇根据神经病学英文原著进行了专业化的解释和翻译,在此基础上,详解了每个项目的检查要点、评分细 则。为使中国神经病学医生更好地理解NIHSS的精髓以促进临床应用和医疗质控,本文同时也对NIHSS 的发展演变和修订变化进行了简要介绍。
  • 论著
  • 论著
    谢如月 ;刘连忠; ;黄海 ;谈笑
    2023, 18(3): 131-1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抑郁症状与网络受欺负、个体的应对自我效能感、认知重评的关系。方法:采 用网络受欺负量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应对自我效能感量表、情绪调节问卷对武汉某两所 高校 1 454例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的抑郁症状检出率为4.76%,不存在性别差异。大 学生的网络受欺负得分与抑郁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16,P<0.01),应对自我效能感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 (r=-0.37,P<0.01),认知重评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r=-0.23,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对自我效 能感在网络受欺负与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25.68%,认知重评在网络受欺负与抑郁之间的中介效 应占总效应 5.71%,应对自我效能感与认知重评在网络受欺负与抑郁之间的多重中介效应占总效应 3.07%。结论:应对自我效能感和认知重评在网络受欺负与大学生的抑郁关系中起多重中介作用。
  • 论著
    方钟明 ;陈静;* ;蒙衡* ;路晓文 ;柳碧婷
    2023, 18(3): 136-1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童年创伤和家庭功能对心境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影响的具体机制。方法:入组心境 障碍患者176例,其中伴自伤92例(伴自伤组),无自伤 84例(无自伤组),记录所有入组患者临床基本信息和 量表的评估。对2组间的临床基本信息及童年创伤、抑郁体验、家庭功能量表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伴自 伤组在情感虐待(Z=3.330,P=0.001)、躯体虐待(Z=2.400,P=0.017)、情感忽视(Z=3.160,P=0.002)、情感依赖 (Z=3.080,P=0.002)和自我批评维度(Z=3.410,P=0.001)得分均显著高于无自伤组。伴自伤组极端型家庭的 比例显著高于无自伤组,在平衡型家庭的比例上显著低于无自伤组(χ 2 =3.400,P=0.046)。多因素Logistic回 归分析显示,情感虐待(OR=1.113,95% CI 1.005~1.233)与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自伤行为发生呈正相关 (P<0.05)。结论:对比无自伤的心境障碍患者,伴自伤心境障碍患者抑郁体验更深;情感虐待可能是青少年 心境障碍患者自伤行为的高风险因素;良好的家庭功能可能有助于减少童年创伤对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影响。
  • 论著
    唐正华; ;房茂胜
    2023, 18(3): 140-1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父母温暖和拒绝对高中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影响。方法:选取454例高中生, 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ANSAQ)、修订版青 少年依恋问卷(IPPA-R)、自我概念与同一性量表(SCIM)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施测。结果: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总检出率为22.7%,非自杀性自伤检出率在是否独生子女(χ 2 =21.19,P<0.001)和家庭居 住地(χ 2 =13.04,P<0.001)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同伴依恋和同一性形成在父母温暖和拒绝与非自杀性自伤 中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结论:父母温暖和拒绝既能直接影响高中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又能通过同伴依 恋和同一性形成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 论著
    毛李烨; ;李玲 ;廖宗峰 ;黄海珊 ;易巧利; ;沈凡;
    2023, 18(3): 145-1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在残疾接受度和生活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2019 年7至2022年2月武汉市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192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残疾接受 度修订量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生活质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青年脑卒中患者残疾接受度 得分为(81.13±10.58)分,健康行为得分为(124.47±25.17)分,生活质量量表百分制总分为(59.59±10.52) 分。残疾接受度和健康行为均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0.01)。健康行为在残疾接受度与生活质量间起 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3.74%。结论:中青年脑卒中患者残疾接受度、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 均处于中等水平,健康行为可在残疾接受度和生活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综述
  • 综述
    许继岩 ;彭良玉 ;顾小萍
    2023, 18(3): 150-1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分布最广泛的一类细胞,具有神经支持、维持血脑屏障稳定、调节脑脊液 循环及参与神经炎症等功能。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具有极强的昼夜节律,并参与自身功能的调节。本文 总结了昼夜节律紊乱对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影响,重点讨论昼夜节律紊乱情况下,内淋巴循环障碍、神经元氧 化应激与炎症、神经递质代谢异常以及突触功能改变,及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的可能存在的联系。
  • 综述
    张奕飞; ;李大伟; ;陈鹏辉; ;谢晋;
    2023, 18(3): 154-1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周围神经损伤反应及影响再生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尚未被阐明。本文着眼于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从 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方面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为优 化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临床治疗提供基础知识。
  • 综述
    董露露 ;王璐璐 ;王天俊
    2023, 18(3): 158-1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较多研究已揭示帕金森病(PD)运动症状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然而针对其非运动症状 (NMS)的形成机制及用药较有限,并且多数患者在确诊前早已出现未受关注的NMS。近年来,国内外研 究发现5-羟色胺(5-HT)与PD-NMS及治疗用药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本文就目前常见的NMS与5-HT之 间的关系及治疗用药进行综述。
  • 综述
    夏叶;张函;付佩彩;杨渊
    2023, 18(3): 161-1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很多抑郁症患者在经过系统治疗达到缓解后仍然有残留症状,残留症状是抑郁症复发的高危因素。运 动疗法作为目前抑郁症治疗的新热点,其在抑郁症残留症状的治疗上的应用值得关注。本文对抑郁症残留症 状的临床现状及运动疗法的应用进行总结,并对运动疗法应用于残留症状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综述
    毛锐涛 ;李政超 ;马惠 ;贾程森
    2023, 18(3): 166-1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良好的姿势控制和高效运动离不开预期性姿 势调节(APAs)的作用,目前训练卒中后上肢功能的方法繁多,但较少关注整体姿势的控制。本文阐述了 APAs在上肢运动功能训练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精细化进阶的训练方案,以期为卒中患者恢复高效运动提 供新思路。
  •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
    徐蓉;宁泽淑;陈波;唐静文;杨赛;廖红梅;杨理明
    2023, 18(3): 169-1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Landau Kleffner综合征(LK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LK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 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女,4岁10月,慢性病程,病程1年余,病程初期表现为反复局灶运动性抽搐发 作,后期出现语言功能倒退,同时伴行为异常及性格改变。最终诊断为LKS。文献检索国内外目前报道均 较少,大多为病例报道及综述。目前具体发病机制不详,考虑与基因及免疫因素相关,激素治疗效果尚可, 但目前仍无权威的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结论:LKS在临床上诊断并不困难,但需排除其他疾病,激素对 于失语及ESES有效。
  • 临床研究
    张浩a; ;傅晓凤a; ;杨梦雨a; ;黎敏b ;王雪贞a
    2023, 18(3): 173-1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回顾3例原发性进行性冻结步态(PPFG)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总结并分析3例首诊考虑帕 金森病(PD),应用多巴胺能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后拟诊PPFG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3 例患者符合PPFG诊断,多巴胺能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应用司来吉兰疗效较好。PPFG的起病,存在多种途 径。结论:PPFG是一类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与多巴胺类药物相比,有更显著、持续的 疗效。PPFG与PD发病机制存在明显区别。
  • 临床研究
    朱凌; ;徐银 ;韩永升;
    2023, 18(3): 176-1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Dyke-Davidoff-Masson综合征(DDM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1例表现为难治 性癫痫的DDMS患者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并总结2002~2022年间国内外报道的93例DDMS临床资料。结 果:报道1例DDMS患者存在难治性全身强直阵挛性癫痫,伴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颅脑CT示右侧颅骨增 厚,颅脑 MRI 示右大脑半球萎缩。总结 94 例 DDMS 患者临床资料,发现癫痫是其主要表现之一(约占 80.0%),儿童期DDMS左侧大脑半球更易受累(约占75.9%)。结论:DDMS具有特异性临床和影像学特征。
  • 临床研究
    林冠* ;王丽* ;孙霞 ;刘莎娜 ;肖君
    2023, 18(3): 179-1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表现为孤立性急性脑干综合征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治方 案及预后。方法:报道1例表现为孤立性急性脑干综合征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的诊治经过,并进 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54岁女性,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右侧面部疼痛,共济失调。头部MRI提示: 延髓右侧异常信号。血清及脑脊液抗水通道蛋白4抗体阳性。经糖皮质激素冲击、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症状 好转。搜索既往报道,获得表现为脑干综合征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4例,均为女性,平均首发年龄 35.25岁(22~60岁),血清AQP4抗体阴性1例,阳性3例。所有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预后良好。结论:表现 为孤立性急性脑干综合征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较少见,易误诊。
  • 临床研究
    苏鹏; ;李冬静 ;程露露; ;曾斯琴 ;胡婷 ;杨德才 ;陈瑞全 ;孟思进
    2023, 18(3): 181-1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后肩痛(HSP)患者的疼痛、上肢运动功能及肩关节本体感觉 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3例HS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机器人训练组(22例),对照组 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机器人训练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均训练4周。于治疗前 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FMA-UE) 评分及肩关节本体感觉评定(肩关 节前屈45°、90°时的角度差绝对值)。结果:2组完成本研究者均为20例。治疗前2组各项指标均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机器人训练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2 组 FMA-UE 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且机器人训练组 FMA-UE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2组肩关节前屈45°、90°时的角度差绝对值均显著减小(P< 0.05),且机器人训练组肩关节前屈45°、 90°时的角度差绝对值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康复训练比较,常规康复训练辅以上肢康复 机器人训练更有助于改善HSP患者的疼痛、上肢运动功能及肩关节本体感觉。
  • 个案报道
  • 个案报道
    史可;上官丽娟;王金于;李新毅
    2023, 18(3): 184-1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