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S数据库收录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
湖北省优秀期刊
中国知网网络首发期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肖荟芳;田峻;胡蝶;胡艳
    2025, 20(5):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成对关联刺激(paired associative stimulation,PAS)是一种新型的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其联合中枢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和周围神经电刺激(peripheral associative stimulation, PNS)实现双靶点刺激。PAS可通过反复激活突触后神经元来产生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 效应,促进突触连接修复以及神经重塑,近年来被应用于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中,其疗效在临床研究中得到 证实。本文主要从成对关联刺激的作用机制、刺激参数对治疗作用的影响、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和未来发展方向等4个方面进行综述。
  • 论著
  • 论著
    秦芳 ;于子夫 ;马甜甜 ;张鸿宇 ;陈金慧 ;刘西花
    2025, 20(5):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梳理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脑卒中心肺康复领域相关文 献,归纳总结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在WOS核心数据库上检索脑卒中心肺康复相关文献,检索时限 为2013~2023年。利用VOSviewer1.6.19, Cite Space6.2.R3, Scimago Graphica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 图谱的绘制。结果:共纳入1 635篇文献,其中论著1 272篇(77.8%),综述363篇(22.2%)。2013~2023年脑 卒中心肺康复相关领域文献的发文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近几年趋于稳定。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地区)是 美国(429篇),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多伦多大学(53篇),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多伦多大学的Marzolini S(25 篇)。结论:目前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增强身体活动,脑卒中心肺功能评估的方式,心肺训练对卒中后的管理 以及改善认知功能机制的研究。
  • 论著
    王谦倩a; ;吴丹丹b ;王建设c ;刘倩琦a ;林枫;
    2025, 20(5): 249-2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0~2岁婴幼儿时期接受全身麻醉手术是否会对学龄期儿童注意力产生影响。方法:选取 既往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南京市儿童医院接受全身麻醉手术时为0~2岁,目前为小学阶段的学龄 期儿童为暴露组(n=203),匹配未接触全身麻醉的健康学龄期儿童为对照组(n=208)。受试儿童接受标准 化注意力测试及家长问卷调查。暴露组再按首次暴露年龄、暴露时间及次数分为不同亚组。主要评估指标 为视听整合连续执行测试(IVA-CPT)与中文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评定量表(SNAP-Ⅳ)。结果:听觉注意力 商数与出生时孕周、是否单胎、暴露次数、首次暴露年龄及首次麻醉时间显著相关。注意缺陷、视觉持续性 商数与出生时孕周、暴露次数、首次暴露年龄、首次麻醉时间显著相关。视觉感觉/运动商数与是否单胎、暴 露次数、首次暴露年龄以及首次麻醉时间显著相关。听觉注意力商数与出生时孕周、是否单胎、暴露次数、 首次暴露年龄以及首次麻醉时间显著相关。结论:0~2岁婴幼儿时期接受全身麻醉手术暴露对学龄期儿 童的注意力发育有一定影响,且集中体现在多次暴露的影响中。
  • 论著
    陈曾青;吴艳萍;罗涛;操基清;陈真真;曾铮;李昌俊;经屏
    2025, 20(5): 256-2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状态与1年后认知及生活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6月 至2019年6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及同济医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 临床资料。出院时,采用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评估卒中后抑郁状态(post stroke depression symptoms,PSDS)的程度。随访1年,采用简易精神状 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认知功能,采用改良的 Rankin 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生活功能。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SDS与卒中1年后功能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 219 例 AIS 患者,根据卒中急性期是否有抑郁状态分为 PSDS 组和非 PSDS 组。基线数据分析显 示,PSDS组的BMI及卒中类型与非PSD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与非PSDS组相比,PSDS组在卒中1年后认知障碍患者的比例更低(P<0.001),在mRS良好预后 的比例上,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状态与卒中1年后发生认知障碍的 风险升高显著相关,与良好生活功能预后无相关性。
  • 论著
    王慧杰;刘晓鸣;陈娇
    2025, 20(5): 260-2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难治性癫痫患儿外周血中microRNAs(miRNAs)的差异表达。方法:收集癫痫患儿46例, 分为难治性癫痫组(R组)20例、癫痫控制良好组(C组)26例,另选取同期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 对照组(N组)26例,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3组儿童外周全血中miRNAs的表达,DEseq2软件筛选差异 表达的miRNAs;同样条件R组、C组、N组重新各纳入30例儿童,采集外周血标本,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 反应(qRT-PCR)扩增技术验证目标miRNA在儿童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miRanda、RNAhybrid在线数据库 预测差异表达miRNAs的靶基因并对候选靶基因进行基因功能(GO)分析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 分析。结果:与N组相比,R组共有124个差异表达miRNAs,其中74个miRNAs上调,50个miRNAs下调,C 组共有66个差异表达miRNAs,其中21个miRNAs上调,45个miRNAs下调;与C组相比,R组共有337个差 异表达的miRNAs,其中197个miRNAs上调,140个miRNAs下调,其中差异性最明显的是miR-15a-5p(P= 9.00×10-8 , |log2(foldchange)|=2.93),对miR-15a-5p进行qRT-PCR扩增,发现其在3组儿童外周血中的表达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与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miR-15a-5p在诊 断儿童难治性癫痫中具有良好的曲线下面积(AUC)值(0.884)、敏感度(90%)及特异度(83.3%)。对差异 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并对候选靶基因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显示miR-15a-5p可能参与调控儿童 RE的信号通路包括MAPK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铂类耐药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 Fc-γ-R介导的吞噬作用信号通路、神经变性疾病信号通路。结论:难治性癫痫患儿外周血中miRNAs的表 达谱与癫痫控制良好患儿及健康儿童存在明显差异,其中miR-15a-5p差异性表达最显著,并可能通过调控 多条通路参与癫痫的病理生理过程。
  • 论著
    饶尧;张晶晶;张弢;李艳;肖仔仙;杨杨;丁浩
    2025, 20(5): 266-2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重复外周磁刺激(repetitive peripheral magnetic stimulation,rPMS)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及患侧上肢正中神经体感诱 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偏瘫肩痛(hemiplegic shoulder pain,HS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此外,对照组 患者予以患侧初级运动皮质高频rTMS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患侧肩袖肌群痛点高频rPMS联合初级运动 皮质高频rTMS治疗。每天1次,每周5 d,治疗4周。在干预前、干预结束后对受试者进行简版麦吉尔疼痛 问卷(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偏瘫肩无痛被动活动范围(passive joint range of motion,PROM)、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和患侧上肢正中神 经SEP N20潜伏期和波幅测定。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SF-MPQ、PROM、Neer肩关节功能评 分、MBI、患侧正中神经N20潜伏期和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SF-MPQ评分均 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干预后2组患者PROM、Neer肩 关节功能评分、MBI、N20波幅均较干预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提高更为显著(P<0.05)。干 预后观察组患者N20潜伏期较干预前缩短(P<0.05),且观察组干预前后N20潜伏期差值比对照组缩短更 为显著(P<0.05)。但对照组干预后N20潜伏期缩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中枢联合磁 刺激对HSP患者的肩痛、肩关节功能活动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均有显著疗效,且对正中神经SEP N20潜 伏期和波幅有改善作用,效果优于单纯rTMS治疗。
  • 论著
    张庆玲 ;张丹 ;韩利 ;彭利艳
    2025, 20(5): 271-2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非语言暗示心理疏导干预对耳鸣患者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耳鸣患者104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2组均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增加非语言暗示心理疏导干预。采用焦 虑状态-特质问卷(Anxiety State Trait Questionnaire,STAI)、匹兹堡睡眠质量(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cale of quality of life,GQOLI-74)评估对比2组患者焦虑情绪、睡眠质量、心理弹性、生活质量、 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TAI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睡眠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CD-RIS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GQOLI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总满意度高 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非语言暗示心理疏导干预对耳鸣患者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焦虑情绪,提 高睡眠质量、心理弹性功能和生活质量,患者的满意度良好。
  • 综述
  • 综述
    成慧灵 ;张楚天 ;许茜; ;周美 ;王林 ;蔡晶
    2025, 20(5): 280-2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世界第二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因素复杂多样,长期持 续性刺激产生的神经炎症是主要病理因素之一。在PD发病过程中,α-突触核蛋白的错误折叠和线粒体损 伤释放的线粒体DNA均会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破坏脑区炎症因子平衡状态,导致神经元损伤,故由小胶 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是PD发病过程的关键环节,亦是最有希望的治疗靶点之一。因此,本文就小胶质 细胞来源、类型、功能和在PD发病中的可能机制,以及针对小胶质细胞的PD疗法进行总结,以期对PD中 小胶质细胞发挥的作用以及潜在的治疗策略有更深入的理解。
  • 综述
    李佳诺 ;曾祥新 ;郭玉怀 ;孙敏 ;田洪昭 ;尹洪娜
    2025, 20(5): 284-2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广泛免疫反应包括先天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涉 及多种免疫效应细胞。过度免疫诱导的神经炎症是大多数神经系统疾病的关键过程,其危害性甚至超过原 发损伤。目前针对CNS疾病的神经免疫治疗多以药物为主,电针具有副作用少、安全性高的特点,且治疗 CNS疾病疗效已被确切证实,但治疗作用包含的生物学机制较为复杂。本文从神经免疫系统激活诱导神经 炎症方向切入,总结近年来CNS疾病中起主要作用的免疫效应细胞类型,并阐述免疫细胞的作用机理,探讨 电针如何通过调控神经-免疫系统和免疫细胞抑制神经炎症,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 综述
    黄润芝 ;李宇宁 ;曹长青
    2025, 20(5): 293-2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生儿脑损伤的发生发展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但炎症反应已经被公认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作 为机体先天性免疫反应的重要受体,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与炎症的激活密切相关。Toll样受体家族成员 TLR2、TLR3和TLR4可以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脑损伤后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从而影响新生儿脑损 伤的进程及预后。本文围绕TLR2、TLR3和TLR4在新生儿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 机制理解提供帮助,也为靶向Toll样受体治疗新生儿脑损伤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借鉴。
  •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
    陈梦琪 ;胡雯睿 ;祝叶 ;黄菲 ;胡琦
    2025, 20(5): 296-2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报道1例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acquired hepatocerebral degeneration,AHCD)的临床特点和诊治 经过。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老年女性患者表现出进行性双手 震颤3年,加重2月,震颤主要以持物、紧张时明显。既往有病因不明的肝功能损害。查体可见慢性肝病面 容,头部轻度左右震颤,双上肢姿势性震颤及意向性震颤,未见静止性震颤,四肢肌力正常,左下肢肌张力稍 增高,双侧腱反射对称活跃,双侧病理征未引出,双侧指鼻试验阳性,双侧跟膝胫试验阴性,闭目难立征阳 性,直线行走不能。完善相关辅助检查,肝脏彩超提示肝硬化,门脉高压;头部磁共振平扫提示双侧基底节 区对称性片状混杂稍短T1等T2信号,内见小片状长T1长T2高FLAIR 信号;头部磁敏感加权成像提示双侧基 底节区苍白球对称性顺磁性低信号。诊断AHCD,予以药物治疗两月后患者震颤和行走不稳等症状缓解不 明显,继续门诊随访中。结论:AHCD在临床并不罕见,临床表现特征显著,结合肝功能损害,诊断不易漏 诊。药物治疗AHCD的疗效不一,部分严重AHCD患者在行肝移植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 临床研究
    乔波;王花明;邹颖慧;原永康
    2025, 20(5): 299-3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Val66Met多态性与脑卒中腿部功能障碍患者经颅直流电刺 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治疗效果的联系。方法:研究受试者为2021年2月至2023年 3月期间因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而入住本院的住院患者。所有患者接受相同疗程的tDCS治疗。在三个不 同阶段采用腿部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对患者的腿部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8周。收集血样用于分析BDNF多态 性和检测BDNF、proBDNF水平。结果:在纳入分析的47例患者中,16例具有met等位基因的患者,纳入 Val66Met组,其余31例患者纳入Val66Val组。在治疗4周和8周后,Val66Val组的FMA、MBI评分明显高于 Val66Met组(P<0.05)。2组FMA、MBI评分在治疗4周后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并且在治疗8周后高 于治疗4周后(P<0.05)。2组的血清成熟BDNF水平和成熟BDNF水平与总BDNF水平比率显示显著的 组-时间交互作用(F(组x时间)=4.62、7.43,P=0.037、0.009)。此外,Val66Val组在tDCS治疗后的血清成熟 BDNF水平和成熟BDNF水平与总BDNF水平比率显著高于Val66Met组(P<0.05)。在Val66Val组中,观 察到tDCS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成熟BDNF水平变化与MBI、FM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39、0.585,均P< 0.001)。结论:tDCS 可显著促进卒中后偏瘫患者腿部运动功能的恢复,且在卒中恢复阶段 tDCS 对纯合 Val66Val携带者的治疗效果优于Val66Met多态性携带者。
  • 临床研究
    张建东a ;单立兵a ;龙雄a ;王珲b
    2025, 20(5): 303-3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在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 发生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方面的潜在作用。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 077 例,在患者 入院后的首个24 h内采集血液样本分析NLR。根据是否有HT,将患者分为非HT组和HT组。采用单因素 分析来评估各项血液指标对脑梗死后HT的独立影响,并利用曲线拟合分析法专门评估NLR在预测急性脑 梗死患者HT中的诊断效能。结果:HT组NLR(6.50±6.70)较非HT组(4.73±3.8)明显升高(P<0.05)。单因 素分析显示,NLR增加与梗死后HT呈正相关(OR=1.08,95%CI 1.02~1.14)。曲线拟合分析显示NLR与脑 梗死后HT发生线性相关。结论:NLR越高,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HT的风险越大。
  • 临床研究
    董晨 ;胡朕瑜 ;孙敏 ;朱树贞
    2025, 20(5): 307-3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合并肌少症的临床特点及 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2月至10月十堰市太和医院住院的DPN患者202例,采 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9,PHQ-9)、Charlson 共病指数 (Charlson complication index,CC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患者的 临床指标进行调查,根据2019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制定的诊断标准分为肌少症组与非肌少症组,比较2组 患者临床资料,并且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DPN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危险因 素。结果:202例DPN患者中,肌少症组39例(19.31%),非肌少症组163例(80.69%)。与非肌少症组比较, 肌少症组女性占比较多、年龄偏大、每日锻炼时长<30 min者占比较多、腰围偏小、BMI偏小、既往骨质疏松 者占比较多、25-羟维生素D<20 ng/mL者占比较多、PHQ-9评分较高、CCI评分较高、PSQI评分较高、总胆 固醇较低、红细胞计数较低、肌酐较低(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羟维生素D缺乏、高 PHQ-9 评分、腰围偏小、高 PSQI 评分和红细胞计数较低是 DPN 患者合并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 0.05)。结论:DPN患者肌少症发生率较高,25-羟维生素D缺乏、高PHQ-9评分、腰围偏小、高PSQI评分和红 细胞计数较低是DPN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可针对危险因素及时制定个性化的防治措 施,预防DPN患者肌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