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S数据库收录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
湖北省优秀期刊
中国知网网络首发期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刘梦婷 ;张淑芳; ;周春燕
    2023, 18(2):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儿童期逆境(ACE)与中学生自杀风险的关系,为预防中学生自杀行为发生提供依据。方 法:选取中部某省12所学校中学生4807名,采用项目组修订的ACE问卷(ACE-IQ)评估其遭遇的儿童期逆 境;项目组在参考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中文版自杀风险分量表的基础上,增加12个月内及成长 中的自杀风险评估题项,并采用此修订的自编自杀风险评估问卷评价自杀风险。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 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学生的自杀风险总分差异;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考察ACE 4个维度 与自杀风险的相关性;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CE 4个维度与自杀风险的关联。结果:中学生 群体中,近1个月内存在自杀风险者为830人,自杀风险检出率为17.27%;其中低程度自杀风险为431人 (9.0%),中度自杀风险161人(3.3%),高度自杀风险239人(5.0%)。自杀风险与ACE 4个维度得分均为显 著正相关(P<0.01),其中虐待与忽视和家庭外暴力与自杀风险相关性较高(r=0.236、0.243)。在调整年龄, 独生子女情况,性别和家庭经济状况的控制变量后,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儿童虐待忽视、家庭功能障碍、 家庭缺失和家庭外暴力的OR值分别为2.193、1.589、1.408、2.524(均P<0.001)。结论:中学生自杀意念检 出率较高,ACE是中学生自杀风险的风险因素,在童年期遭遇家庭外暴力的中学生自杀风险更高。
  • 论著
    薛志远 ;岳宇娇 ;黄琴 ;徐源 ;周雪 ;向桃 ;程明 ;徐平
    2023, 18(2): 63-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TGF-β1/Smad3信号通路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所致认知功障碍中的作 用及 TGF-β1 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慢性间歇性缺氧方式(CIH)建造 OSAS 模型,TGF-β1 抑制剂选择 Disitertid(别名P144)。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N组)、CIH 1W组、CIH 2W组、 CIH 3W组、CIH 4W组、CIH 4W+ P144组、CIH 4W+DMSO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不同的缺氧时间,其中 CIH 4W+ P144组和CIH 4W+DMSO组于造模前分别腹腔内注射P144(70 μg/kg)和二甲亚砜(1 ml/kg),隔 日1次。造模后,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及记忆能力,尼氏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及CA3区 的病理学改变,免疫印迹法对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TGF-β1、tSmad3、pSmad3蛋白定量检测。结果:OSAS 模型大鼠出现白天嗜睡、烦躁等表现,缺氧期间相比复氧相间平均血氧饱和度下降>4%(P<0.05),造模成 功。水迷宫实验中,与N组相比,CIH 2W、3W、4W时间点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均 P<0.05);与CIH 4W+DMSO组相比,CIH 4W+P144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均P< 0.05)。尼氏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显示,OSAS模型大鼠部分神经细胞结构破坏、尼氏小体数量减少溶解、胞 浆着色浅、最终尼氏小体消失;CIH 4W+P144组尼氏小体数量多,且结构较完整,细胞受损程度相对轻。 与N组比较,TGF-β1、pSmad3在CIH 1W、2W、3W、4W时间点的蛋白表达量递增(均P<0.05);与CIH 4W+ DMSO组比较,CIH 4W+P144组TGF-β1、pSmad3蛋白表达量表达下降(均P<0.05)。结论:OSAS大鼠存 在认知功能障碍,TGF-β1/Smad3信号通路被激活,特异性抑制TGF-β1后OSAS认知障碍大鼠的空间学习 能力及记忆能力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 论著
    杨路静 ;范雪 ;张旭东
    2023, 18(2): 68-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便利抽取老年MCI患者 572例,分别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北京版(MoCA-B)、衰弱(FRAIL Scale)量表、日 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及老年抑郁量表30项版(GDS-30)对老年MCI患 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认知功能情况、生活方式及社会心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 析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我国老年人MCI发生率较高,其发病与年龄、性别、遗传、生活方式和受教育程 度有关;老年MCI患者发生继衰弱及衰弱前期的发生率较高,老年MCI患者衰弱发生率为13.64%,轻度衰 弱发生率为28.67%。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孤独、抑郁负面情绪、睡眠障碍、合并慢性病是老年MCI患 者衰弱的危险因素(P<0.05),而较高的文化程度、经常体育锻炼、益智类游戏及社会支持是老年MCI的衰 弱患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我国老年MCI患者合并衰弱的发生率较高,医务人员在对老年MCI 患者的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应注重衰弱的评估,并根据其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预防和延缓老年MCI的认知 衰退的发生发展。
  • 论著
    赵旭;伍国锋;王丽琨
    2023, 18(2): 72-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恶性丘脑出血与良性丘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并研究恶性丘脑出血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对患 者近期预后的判断功能。方法:纳入196例自发性丘脑出血患者,其中恶性丘脑出血159例,良性丘脑出血 37例。随访入组患者3个月,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并分组。比较良、恶性丘脑出血患 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恶性丘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入院 时血肿量、恶性丘脑出血是引起丘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均OR>1,P<0.05);年龄、入院时 血肿量、内囊受压程度(D 值)是恶性丘脑出血患者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均 OR>1,P<0.05);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值预测的敏感度为0.79,特异性为0.68,cut-off值为2.1 cm,即内囊受压>2.1 cm 时,恶性丘脑出血患者预后可能不佳。结论:恶性丘脑出血是丘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年 龄、入院血肿量、内囊受压程度(D值)是恶性丘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 论著
    万家颖a ;王银b
    2023, 18(2): 77-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一种基于褪黑素(MT)的分子探针对胶质母细胞瘤的成像效果。方法:以5-甲氧基色胺(褪 黑素)为原料,将其与荧光染料Cy5偶联制得探针Cy5-MT。采用MTT法测试探针Cy5-MT对胶质母细胞瘤 细胞U87和正常的人脑胶质细胞HEB的细胞毒性;采用流式细胞实验测试探针Cy5-MT对胶质母细胞瘤细 胞U87的靶向性;采用激光共聚焦实验测试探针Cy5-MT对U87的成像效果。结果:探针Cy5-MT的结构通 过质谱进行确证。Cy5-MT对 U87和HEB的毒性较小,Cy5-MT在U87细胞中的百分摄取率显著高于HEB 细胞;Cy5-MT能够特异性地对U87细胞进行成像。结论:探针Cy5-MT能够特异性的靶向胶质母细胞瘤U87 细胞,实现对U87的精准成像,且生物安全性高。
  • 论著
    唐晴 ;李赋 ;冯丽 ;钟宝亮
    2023, 18(2): 84-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在岗的护理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现状,并对相关影响因 素进行分析。方法:2020年5月至6月,使用自设的一般人口资料问卷、PTSD量表-民用版(PCL-C)对新冠 肺炎疫情期间在岗的3762名护理人员进行统计调查,并对一线与非一线护理人员占比差异进行对照分 析。结果:被调查的3762名护理人员中,PCL-C总得分均分(42.18±16.85)分,PTSD筛查阳性率达53.8%。 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TSD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行政职称、无职务、工作年限较低、月收入低、有子女、 非一线护理人员。对照研究发现,月收入越高、月夜班数超过2天、在三级医院工作、以前参与过灾害救援 的护理人员中一线工作者占比更高。结论:疫情期间在岗护理人员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PTSD,相关部门 管理者应充分给予重视,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 综述
  • 综述
    蔚文翔;秦川;田代实;王伟
    2023, 18(2): 89-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 明,脂质代谢与NMOSD的不良临床疾病活动相关。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 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与NMOSD活动性的相关性。虽然NMOSD的疾病活动性与脂质代谢异 常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阐明,但我们认为,这一研究领域的进展有可能提高对视神经脊髓炎病理生理学的 理解,并确定新的治疗目标和策略。
  • 综述
    周营营;吴辉婷;黄珊珊;朱遂强
    2023, 18(2): 92-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颅磁刺激可作为一项无创的、非侵入性的测量大脑皮质兴奋性的神经生理技术,近年来广泛应用 于研究癫痫的病因及耐药机制等。本文对单/双脉冲经颅磁刺激在癫痫患者皮质兴奋性检测中的应用进行 综述,总结此项检测获得的参数在癫痫病因探索、癫痫分类及用药指导等方面的作用及前景。
  • 综述
    程畅;王伟;徐沙贝
    2023, 18(2): 96-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早期研究发现,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MOG-IgG)多存在于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 阴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中。随着研究的深入,与MOG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和影像 学特点被发现与AQP4-IgG阳性的NMOSD有所重叠,又不尽相同。因此,本文总结目前国内外已发表的 MOG-IgG阳性疾病和AQP4-IgG阳性NMOSD患者的研究,比较两者病理生理学、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及预 后特征,旨在提高对MOG和AQP4抗体阳性患者的鉴别。
  • 综述
    刘寅;李秀玲;孙莉
    2023, 18(2): 100-1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症状之一,由于长期遭受疾病困扰,缺乏行之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手段,眩晕患者合并焦 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也为眩晕疾病治疗手段的选择与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认知行为疗 法(CBT)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精神卫生领域的心理治疗方法,目前主要集中在治疗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疾病以 及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学者尝试通过CBT对眩晕患者进行干预,取得了一定进展。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CBT在眩晕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眩晕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更好的指导。
  • 综述
    王天琦;李国忠;钟镝
    2023, 18(2): 103-1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周围神经疾病的病因复杂。目前,高频超声在周围神经病的诊断甚至治疗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相比于传统的核磁、电生理检查,高频超声具有直观、动态、低成本等众多优势,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 性也在不断地被肯定。本文从周围神经的正常超声表现、周围神经损伤类型、创伤后超声表现、卡压性周围 神经病变的超声表现、周围神经肿瘤病变的超声表现等几个方面探讨神经超声在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治 疗中的最新进展。
  • 综述
    张祎;渠文生;骆翔
    2023, 18(2): 106-1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卒中后持续性头痛(PSPH)作为归因于脑卒中的头痛类型,被列入国际头痛疾病分类(ICHD-3)。 PSPH影响接近23.3%的卒中患者,多具有类紧张型头痛的特征,呈中等强度。其危险因素包括低龄、女性、 心源性栓塞、后循环卒中、>15 mm梗死和小脑梗死等。PSPH可导致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然 而其诊断、治疗和危害在临床上并未被充分认识。本文回顾了现有PSPH及卒中相关头痛的研究,综述了 PSPH的诊断、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等,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
    黄旭 ;赵琪玉 ;曹磊 ;翟丽梅 ;胡书群 ;燕宪亮 ;许铁 ;赵宁军
    2023, 18(2): 109-1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4个周期 的肢体缺血后处理,1 次/d,持续5 d。比较2组入院时、病程14 d和病程3个月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 中量表(NIHSS)评分和峰值NIHSS评分;比较2组入院时和病程3个月时的改良Rankin(mRS)评分;比较2 组肢体缺血后处理治疗前及5 d后血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 入院时NIHSS评分、mRS评分、血压水平、CK、CK-MB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峰值NIHSS评分,病程 14 d、病程3个月时的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组在3个月时mR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 0.05);2组缺血后处理治疗5 d后的CK、CK-MB、收缩压、舒张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予肢体缺血后处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能有助于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 临床研究
    李敏静
    2023, 18(2): 112-1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疗效。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 焦虑/抑郁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 上给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心功能指标及焦虑和抑郁症量 表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的中医症状积分、心功能指标及焦虑和抑郁症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 (CI)、左心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 径(LVESD)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治疗的效果 良好,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相关症状表现及心功能,降低其焦虑和抑郁程度。
  • 临床研究
    万鑫;王新强;袁凯杰
    2023, 18(2): 115-1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癫痫(RE)患儿的疗效,及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140 例确诊的RE患儿,均给予甲泼尼龙联合丙戊酸钠治疗2个月。按疗效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记录、收集并 比较2组患儿的年龄、首发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病因、癫痫家族史、病程、发作类型、以往用药数量、治疗 依从性、智能障碍、癫痫持续状态、脑电图、外周血P-gp、srGAP2 mRNA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经 治疗,140例RE患儿中纳入有效组患儿118例(84.29%),无效组患儿22例(15.71%)。2组患儿的首发年龄、 发作类型、脑电图、治疗依从性、智能障碍、P-gp mRNA、srGAP2 mR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甲泼尼龙联合丙戊酸钠治疗RE有较好的疗效,多种因素可影响其疗效。
  • 个案报道
  • 个案报道
    和超;赵冯主;杨小华
    2023, 18(2): 117-1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个案报道
    邹航 ;李映霞 ;韩鹏娜 ;雒扬 ;谷有全
    2023, 18(2): 119-1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个案报道
    高超;孙艳;胡素娟;高鹤;郭晓玲
    2023, 18(2): 121-1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