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S数据库收录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
湖北省优秀期刊
中国知网网络首发期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凌珊珊 ;张智鈞Vincent C.K. Cheung ;潘锐焕; ;谢靖萍 ;段春兴 ;陈红霞;
    2024, 19(8):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过去的20多年,肌肉协同理论逐渐成为运动神经科学及运动康复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详细介 绍了肌肉协同理论的基本概念、神经生理学基础、研究方法,及其在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中的应用。目 前肌肉协同在脑卒中康复领域的研究和实际应用仍然较少,需要进一步探索。基于肌肉协同的脑卒中康 复策略或许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综述
    王薇 ;聂昭雯 ;刘忠纯;
    2024, 19(8):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快感缺失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之一,也是抑郁症治疗中的难点,是抑郁症患者出现病程长、生活质量 大幅下降、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的重要预测因子之一。当前国内外对抑郁症快感缺失表型的研究为探索其 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但仍未建立一个完整可靠的病因网络,这使得研发针对性的靶向治疗方案 受到局限。因此,探索抑郁症快感缺失表型的病因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对既往有关抑郁症快 感缺失的文献进行总结,从社会心理因素、生理生化因素、脑影像及神经环路与基因遗传等方面介绍抑郁 症快感缺失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论著
  • 论著
    李奕欣 ;周麟 ;肖玲; ;王惠玲; ;王高华;
    2024, 19(8): 435-4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孕期运动对青春期雄性后代小鼠焦虑与抑郁样行为影响以及相关机制研究。方法:母鼠 怀孕第2天开始受人为控制进行跑轮运动(1 h/d),一直到生产日结束。分娩后每周评估母鼠的母性行为。 青春期雄性后代(产后4周)接受为期2周,每天3小时的慢性束缚应激后进行行为学测试,取海马组织检测 神经炎症和神经凋亡水平。结果:来自孕期运动增加母鼠母性行为,同时减少青春期后代雄鼠慢性应激后 焦虑与抑郁样行为,并抑制海马中的细胞凋亡和NLRP3相关的神经炎症激活。结论:母鼠在怀孕期间进行 跑轮运动后,哺乳期间对后代的母性行为增加,减少了青春期雄性后代慢性应激后焦虑和抑郁样行为,其 机制可能与抑制了海马神经元凋亡以及NLRP3炎症小体相关的神经炎症激活有关。
  • 论著
    朱勇;李波
    2024, 19(8): 441-4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构建m6A相关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预后模型,识别受m6A调控的潜在预后生物 标志物。方法:从 TCGA 和 GEO 中分别收集了 GBM 的表达、临床表型和生存数据,m6A2Target 中获取 m6A调控因子。获得m6A调控因子与TCGA-GBM基因交集。根据TCGA-GBM表达,计算正常-癌症间差 异的基因。基于差异的m6A调控因子进行一致性聚类,识别亚型,构建亚型间差异的预后相关基因模型,并 进行验证。结果:从m6A2Target中获取了21个m6A调控因子,与TCGA-GBM包含的基因交集有19个。 其中6个m6A调控因子在GBM显著上调。基于差异的m6A调控因子的表达进行一致性聚类,得到cluster1/2共2个亚型。且cluster2亚型中患者的免疫评分以及基质评分均显著高于cluster1,但cluster1的整体 肿瘤纯度显著高于cluster2。生存分析发现,cluster2生存预后更差。cluster1和cluster2之间显著差异表达 的基因共6591个,单因素cox回归和多因素cox回归筛选到171个显著预后相关基因。LASSO-cox回归构 建预后风险模型显示在训练集(TCGA-GBM)及测试集(GSE121720)中均具有较好的模型效能。结论:多 个m6A因子在GBM患者中存在显著差异,且基于m6A分型的2组患者存在预后不同,并基于m6A的组间 差异构建了预后模型可指导患者的5年生存率。
  • 论著
    王俊杰;贾丹丹;桂英;李丽娟;李其富;马琳
    2024, 19(8): 446-4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与正常老年人的灰质体积和皮质厚度差异,分析其与认知水平之间的关系,为 临床诊断 aMCI 及早期 AD 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纳入 aMCI 患者 23 例、AD 患者 22 例及正常对照 (Healthy control,HC)组 23 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脑结构 MRI 扫描,使用 CAT12 的 Segment 功能对 3D-T1MRI图像行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和表面形态学测量,获得所有受试者特定脑区的灰质体积及皮质 厚度。并运用神经心理学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测。分析3组间主要结构灰质体积、皮质厚度的差异,从差 异脑区中提取感兴趣区,并探究其与认知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3组间方在多个脑区存在差异(FWE校 正,P<0.05),差异脑区体积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评分有明显相 关性(P<0.05);且不同脑区体积与认知域的相关性大小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aMCI及AD患者脑 灰质体积及脑皮质存在不均匀分布的减小。左侧海马、嗅皮质、脑岛的提前萎缩可能是影响AD患者早期 认知功能的原因。
  • 论著
    汤艳辉 ;李思琪 ;黄丽丹 ;宋文沁 ;付湘云
    2024, 19(8): 452-4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与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对麻醉恢复室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 心、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纳入麻醉恢复室发生急性躁动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186例,随机分 入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组(R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分别静脉给予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1 mg/kg)或右 美托咪定(0.4 μg/kg),若患者未入睡,再重复给予上述剂量至患者入睡;之后持续泵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20 mg/h)或右美托咪定(80 μg/h)30 min。收集治疗期间生命体征、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数字疼痛强度量 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分、里士满焦虑量表(Richmond Agitation Sedation Scale,RASS)分级、4AT 评分、用药次数、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术后第1天~第3天对患者进行4AT测试、评估不良事件,记录住院 时间数据。结果:最终158例完成研究,R组和D组各79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 组用药次数低于 D 组(P<0.05),入睡快于 D 组(P<0.05),苏醒时间与 D 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入睡(T2)及持续泵注 10 min(T3)时,D 组 MBP 高于 R 组,HR 低于 R 组(P<0.05),持续泵注 20 min(T4)时,D组HR低于R组(P<0.05)。D组与R组谵妄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 D 组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高于 R 组,高血压的发生率也高于 R 组,低血压的发生率低于 R 组(均 P< 0.05)。2组的呼吸抑制、窦性心动过速、头晕、恶心、呕吐、导管相关膀胱刺激症、寒颤及谵妄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EA发生后药物治疗前,2组患者谵妄的发生率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甲苯 磺酸瑞马唑仑或右美托咪定治疗后,谵妄发生概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和右美托 咪定均对麻醉恢复室发生的EA有较好的疗效,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起效更快、对循环的抑制更轻。
  • 论著
    廖清睿; ;程凯倩; ;刘培欣; ;梅靖宇; ;朱钊 ;黄淑玉 ;吴敏
    2024, 19(8): 457-4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维生素D、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 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1月在武汉科技大 学附属孝感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5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并发DPN将其分为2组:单 纯2型糖尿病124例纳入对照组,2型糖尿病合并DPN 132例纳入观察组。测量患者血压、身高、体质量等; 检测患者血常规、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等生化指标,并计算 PLR;比较2组PLR、25(OH)D及其他指标之间的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影响DPN发生的独立 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明确PLR与血清25(OH)D及其他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年龄、糖 尿病病程、收缩压、血小板计数、空腹血糖、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PLR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淋巴细胞计数、血清25(OH)D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PLR、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LDL-C 为 2 型糖尿病患者 DPN 发生的危险因素,25 (OH)D 为 2 型糖尿病患者 DPN 的保护因素(P<0.05);当血清 25(OH)D<31.72 ng/mL 时,可以有效提示 DPN的发生风险(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LR与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收缩压、空腹血 糖、HbA1c、LDL-C、TG 呈正相关(P<0.05);与 HDL-C、血清 25(OH)D 呈负相关(P<0.05)。结论:PLR 为 DPN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维生素D为DPN的保护性因素,且PLR与维生素D水平负相关。
  • 综述
  • 综述
    苗晨欣 ;李晓宁
    2024, 19(8): 466-4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全球大约有超过4亿人患有抑郁症。抑郁症的早期预测和 有效的治疗对疾病预后至关重要。微小RNA(microRNA,miRNA)作为研究最为广泛的非编码RNA,参与 抑郁症发病相关的多种机制,被认为是抑郁症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本文总结了miRNA在多种抑郁类型中 作为早期诊断以及潜在治疗靶点的研究,揭示了miRNA在抑郁症中的潜在临床意义,并提出对于目前研 究现状的思考,以期为抗抑郁治疗提供参考。
  • 综述
    余琦; ;尚芙蓉 ;高运苓 ;张自艳
    2024, 19(8): 475-4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质量和数量出现异常并引起日间功能受损。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率约为 20%~78%,会增加卒中后患者致残率、卒中复发率甚至死亡的风险。本综述针对卒中后患者的睡眠障的 主要临床类型、影响要素、分析工具、干预方案等方面对卒中后患者普遍出现的睡眠问题进行分析,为患者 睡眠障碍等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综述
    张一博; ;孙新刚
    2024, 19(8): 478-4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神经系统的急危重症,常有不良预后。临床研究 发现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广泛存在于SAH患者中,可能是造成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临床 前研究在了解EBI的机制方面取得了进展,小胶质细胞是参与EBI的主要细胞成分。EBI中的神经炎症主 要由M1型小胶质细胞驱动,参与血脑屏障破坏和神经元死亡;此外,M2表型小胶质细胞表现出减轻脑水 肿和改善神经功损伤的功能。因此,阐明SAH后小胶质细胞的极化及参与EBI的途径对干预SAH神经炎 症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 综述
    秦欢 ;支金草 ;郭孝静 ;王淑瑾 ;张博 ;裴飞 ;王艳
    2024, 19(8): 483-4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周围神经系统是覆盖全身的神经网络,但也因其分布广泛而更易受到损伤,随着周围神经损伤发病 率的逐年增高,神经损伤后再生与修复已成为各类神经科学的研究重点。周围神经的再生机制与多种细 胞种群有关,特别是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和巨噬细胞,它们是周围神经内包含最重要的两类细 胞,参与周围神经生长、修复、重建的各个过程,并从炎症反应、细胞碎片清除、营养支持、轴突再生等方面 促进神经损伤的修复。本文分别从SCs和巨噬细胞在周围神经再生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二者的交互作用 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周围神经损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 综述
    严泳雯a ;汪裕b ;薛峥b ;毛志娟a ;闵喆a ;熊永洁a
    2024, 19(8): 488-4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帕金森病属于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异质性高,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及少量影像学证据,早期诊治 困难。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是新兴的光学影像学技术,可间接反映大脑代谢活动的变化。目前帕金森病 患者在大多数基于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的运动任务研究中表现出额叶的激活增强,体现了额叶在帕金森 病中的代偿作用。近年来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研究范围逐渐拓展至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和脑连接分析领 域,目前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较少,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现在就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在帕金森病临床症 状、治疗康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对未来帕金森病的研究提供帮助。
  •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
    马莉;吴凡;方传勤
    2024, 19(8): 493-4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并分析 其中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SII)的作用。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6月至2023 年6月共228例发病4.5 h内接受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的所有基线资料。根据是否 出现END分为END组43例和非END组185例。对2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单因素数据分析,筛选出与END 有关的危险因素将其引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进一步分析;所得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评估其对ACI 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END的预测价值。结果:END组患者在年龄、溶栓前美国国 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 SII、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高于非EDN组患者(均P<0.05)。END组患者的心房颤动病史、服用抗血小板 聚集药物史、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均低于非EDN组(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溶栓前NIHSS评分、SII是ACI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 示,溶栓前 NHISS 评分预测 ACI 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 END 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 0.722(95%CI: 0.633~0.81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8%和72.4%,最佳截断值为9.5。SII预测ACI患者静脉溶栓后发 生 END 的 AUC 为 0.717(95%CI:0.617~0.81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55.8%和 84.3%,最佳截断值为 627.12×109 /L。结论:溶栓前NIHSS评分、SII是ACI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可在 一定程度上预测ACI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的END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