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S数据库收录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
湖北省优秀期刊
中国知网网络首发期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刘康;周芳;赵博;黄亚医;王雅枫
    2019, 14(8): 379-3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胃饥饿素(Ghrelin)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及对大鼠脊髓嘌呤受体2X-4/NOD 样受体-3(P2X4/NLRP3)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正常+ Ghrelin组(NG组)、正常+[D-Lys3]-GHRP-6组(ND组)、糖尿病组(D组)、糖尿病+Ghrelin组(DG组)、糖尿 病+Ghrelin+[D-Lys3]-GHRP-6 组(DGD 组)。[D-Lys3]-GHRP-6 为 Ghrelin 特异性抑制剂。NG 组腹腔注射 Ghrelin 200 μg/kg 6周,ND组腹腔注射[D-Lys3]-GHRP-6 50 mg/kg 6周。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柠檬酸盐 缓冲液 60 mg/kg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3 d,腹腔注射Ghrelin 200 μg/kg 6周,DGD组腹腔注射 Ghrelin 200 μg/kg+[D-Lys3]-GHRP-6 50 mg/kg 6周。分别于第2,4,6周测定大鼠机械痛阈(MWT)及坐骨神 经导速率(MNCV);6周后处死大鼠,尼氏染色观察脊髓病理学变化,电镜观察腓肠神经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Ghrelin、P2X4、NLRP3和IL-1β表达水平。结果:与NG组比较,ND组脊髓Nissl染色和 腓肠神经电镜显示细胞结构正常,MWT和MNCV无明显变化,P2X4、NLRP3、IL-1β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D组脊髓Nissl染色和腓肠神经电镜显示细胞部分受损,MWT、MNCV显著降低;Ghrelin表 达降低,P2X4、NLRP3、IL-1β显著升高(P<0.05)。与D组比较,DG组中脊髓Nissl染色和腓肠神经电镜显 示细胞结构相对正常,MWT 和 MNCV 明显升高,Ghrelin 表达升高,P2X4、NLRP3、IL-1β表达降低(P< 0.05)。与DG组比较,DGD组中脊髓Nissl染色和腓肠神经电镜细胞结构破坏严重,MWT和MNCV明显降 低,Ghrelin表达降低,P2X4、NLRP3、IL-1β表达升高(P<0.05)。结论:Ghrelin可能通过P2X4/NLRP3通路参 与了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调控。
  • 论著
    高金颖a ;胡蓉 ;金迪b ;张绿明b ;赵静b ;马瑞b ;邱石b
    2019, 14(8): 383-3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SOAR和ASTRAL评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1年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 入AIS患者807例,收集临床基线资料,同时应用SOAR和ASTRAL量表进行评分,并进行1年随访。以患 者1年时出现死亡或功能残障(mRS≥3分)作为不良结局事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 较 2 个量表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纳入 AIS 患者 772 例进行数据分析,1 年随访出现不良结局 196 例 (25.4%),其中死亡68例(8.8%)。SOAR和ASTRAL量表预测AIS患者1年不良预后结局的AUC值分别为 0.739和0.860(均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OAR和ASTRAL量表预测AIS患者1年死亡 结局的AUC值分别为0.755和0.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SOAR和ASTRAL量表能 够较好地对AIS人群的1年不良预后进行预测;ASTRAL量表的预测能力优于SOAR量表。
  • 论著
    孔勇;王莹;刘海超;王培福
    2019, 14(8): 386-3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神经功能评定中的价值与临床意 义。方法:AIS患者120例纳入研究,根据入院时空腹血清HbA1c水平分为对照组(HbA1c<6.5%)和升高组 (HbA1c≥6.5%),各60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治疗2周后采用MoCA量表对2组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入院 后第3天复查头颅CT测定梗死体积和梗死位置;治疗5周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5周后,依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预后分级。结果:升高组 合并糖尿病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升高组的MoCA量表总分和各分项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 组(P<0.05);脑梗死面积较大组患者的HbA1c水平高于梗死面积较小组(P<0.05);升高组NIHSS评分明 显高于对照组,且其神经功能缺损重于对照组(均P<0.05);升高组预后评价显著差于对照组(P<0.05)。结 论:HbA1c与AIS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联系。
  • 论著
    周超 ;黎红华;
    2019, 14(8): 389-3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负荷的危险因素。方法: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CAS)的脑梗 死患者280例纳入研究,经头颅320CTA或MRA明确颅内动脉狭窄支数及动每支脉狭窄的程度。根据动脉 狭窄数量分为单支动脉狭窄组102例和多支动脉狭窄组178例;以颅内动脉狭窄评分作为评价狭窄程度的 标准,分为颅内动脉狭窄低分组126例和高分组154例;分别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糖尿 病、高脂血症、卒中家族史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颅内动脉狭窄负荷呈正相关(P<0.05);高血压、糖尿 病、卒中家族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多支动脉狭窄(OR=4.900、3.139、1.945、1.861)与动脉狭窄高分组 (OR=4.900、3.139、1.945、1.86)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家族史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为颅内动脉狭窄负荷的独立危险因素,这4种危险因素均能使颅内动脉狭窄支数增多及狭窄程度增加。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 论著
    孙金梅;陈彬;许春伶;李尧;张拥波
    2019, 14(8): 392-3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总结分析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法,以其加深 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短暂性全面性遗忘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回顾。结果:15 例患者中女性占66.7%;年龄56~85岁,平均年龄67.1岁;3例并发焦虑、抑郁。15例均以突发记忆丧失为主 诉,同时伴随头晕、头痛等症状;3例发病前有情绪激动诱因;4例并发心率失常,脑电图均无异常尖波、棘波 等;5例头颅CTA提示大脑后动脉存在变异或狭窄。全组头颅核磁均未检测到DWI异常信号。治疗上均给 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等治疗;2例复发。结论:短暂性全面性遗忘主要表现新记忆的形成障碍,是一种 临床过程良性的疾病,血管因素、低灌注、情绪应激均参与该病的发病过程。
  • 论著
    辛勇通;林秀孟
    2019, 14(8): 395-3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我院 确诊的3例及国内文献报道的128例RESLE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1例中,成人88例, 男54例,女34例,平均年龄29.27岁;儿童43例,男24例,女19例,平均年龄5.46岁。成人、儿童患者的病因 均以感染为主,分别占 64.78%、83.72%,以病毒感染为主。成人主要临床表现发热(65.91%),头痛 (47.73%),意识障碍(27.27%),抽搐发作(20.45%),视觉障碍(12.5%),精神行为异常(12.5%),认知功能障 碍(10.23%);儿童主要临床表现发热(53.49%),抽搐发作(58.14%),意识障碍(53.49%),头痛(27.91%)。头 颅MRI可见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异常信号(斑片状T1WI等或低信号,T2WI、FLAIR高信号,DWI高信号,ADC 低信号)。成人病灶消失平均时间19.5 d,儿童14.9 d。伴胼胝体压部外病灶成人22.73%、儿童9.30%。结 论:RESLES的病因复杂,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型和非感染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具有特征性的可逆 性改变,一般预后良好。
  • 论著
    阚姝 ;牟英峰 ;王伟 ;王丽 ;尚振英 ;耿德勤
    2019, 14(8): 399-4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硝唑类脑病的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例硝唑类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搜集相关文献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表现为急性亚急性起病的小脑神经系统缺损症状;MRI显示损伤部位1 例为胼胝体和小脑齿状核,1例为齿状核;停药后症状均迅速好转。检索文献获得硝唑类脑病患者69例临 床资料,亚裔人为41例,首发临床症状中小脑功能缺损为 62例,MRI累积部位齿状核63例,患者临床症状 完全恢复65例。结论:硝唑类脑病多累及小脑、胼胝体及脑干,尤以亚裔人多发,预后相对较好。
  • 论著
    王朔; ;王高华 ;刘学兵 ;江涛 ;董晓杰
    2019, 14(8): 402-4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评价伏硫西汀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抑郁障碍患者118例,随机 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60例和伏硫西汀组58例。分别接受艾司西酞普兰片或伏硫西汀片10~20 mg∕d治 疗8周。分别于基线时,治疗2、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 (CGI)评价临床疗效。基线期及8周末使用席汉残疾量表(SDS)评估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状况。采用副反 应量表(TESS)记录治疗全过程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CGI-GI评定结果显示,2组总有效 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2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基线期(P<0.01),但2 组各时间点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2组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伏硫 西汀组SDS评分低于艾司西酞普兰组(P<0.01)。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且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结论:伏硫西汀治疗抑郁障碍在安全性、有效性方面不劣于艾司西酞普兰,可快速有 效治疗抑郁障碍患者症状,对社会功能恢复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 综述
  • 综述
    杨璇;刘小鹏;贾丁;张云;张正慧;于佳
    2019, 14(8): 405-4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微丝骨架是细胞中最丰富的骨架系统,在细胞的迁移运动、胞内运输、信号通路转导中起到重要作 用。本文对近年来发现的神经元特化部位如轴突主干、突触前、树突主干和树突棘中微丝骨架形态和功能 进行了综述。此外,神经元中微丝骨架系统的异常可能参与了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过程,多个神经 退行性疾病相关蛋白对微丝骨架具有调节作用。本文还对阐述了α-Synuclein、LRRK2、Parkin等帕金森病 (PD)相关蛋白调节微丝骨架的机制,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明确微丝细胞是否参与PD的发病及具体的机 制,该机制对于治疗PD新药物靶点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 综述
    阮清源;尹虹祥;魏衡;宋林;贾复敏;张丽;腊琼;周瑞
    2019, 14(8): 409-4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大血管闭塞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接 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大血管闭塞患者128例纳入研究,根据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分为血管再通组 (97例)和血管未通组(31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并分析血管再通的影响因素。结果: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 为75.78%;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心源性脑栓塞和发病到静脉溶栓治疗时间是 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血管再通组发生非症状性颅内出血(NSICH)的比例明 显低于血管未通组,24 h神经功能恢复良好、7 d早期临床转归良好、90 d预后良好和生活自理患者的比例均 显著高于血管未通组(均P<0.05);2组7 d和90 d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I患者静 脉溶栓的血管再通率较高,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溶栓前NIHSS评分、心源性脑栓塞和发病到静脉溶栓治疗 时间是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
  •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
    陈晨;王林玉;韩坤强;李振东
    2019, 14(8): 411-4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对伴发眩晕症状的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方法:伴发眩晕症状的重 度颈内动脉狭窄并行颈动脉支架术治疗患者 12 例纳入研究,根据术后疗效分为症状消失组与症状减轻 组。比较术前术后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平均流速(MFV)。结 果:颈动脉支架术后,眩晕症状基本消失9例(症状消失组),较前明显减轻3例(症状减轻组)。治疗后,2组 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症状消失组评分高于症状减轻组 (P<0.05)。术后症状消失组和症状减轻组椎动脉、基底动脉与大脑后动脉MFV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 0.05);治疗后症状消失组椎动脉、基底动脉与大脑后动脉MFV显著低于症状减轻组(P<0.05)。结论:颈动 脉支架术有利于眩晕症状的缓解与脑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改善继发的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随着MFV的 下降,眩晕症状得到改善。
  • 临床研究
    左建东;刘文广;倪洪早;王凯;谢鹏
    2019, 14(8): 413-4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50 例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时间分为早期组26例,择期组24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术后14 d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2组患者出院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 评分(GOS)评估疗效;术后2月采用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评估患者生存质量;术后随访6月,统计并发症 发生率。结果:2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择期组术后第14天 的视觉与执行功能评分、注意力评分、语言评分、延迟回忆评分、定向评分、总分均低于早期组(均 P< 0.05)。2组患者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术后GOS评分良好率高于早期组(P< 0.05);术后2月,择期组患者SF-36量表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低于早期组 (均P<0.05);2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实施显微镜手 术夹闭瘤颈,可明显改善预后,且不影响并发症发生率。
  • 临床研究
    饶艳玲 ;黄威
    2019, 14(8): 416-4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认知康复训练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认知功能疗效及事件相关电位(ERP) 的影响。方法:VD患者12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丁苯酞胶囊口 服联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维生素E软胶囊联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 2组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ERP。结果:治疗12周后,2组的MMSE、WMS和MOCA评分均较同组治疗 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日常生活、物质功能、 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下降程度均明显高于对 照组(P<0.05);2组N2、P3潜伏期与治疗前相比明显缩短,P3波幅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治疗组 N2、P3潜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P3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胶囊联合认知康复 训练治疗可调节患者的ERP,改善认知功能,减轻VD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 临床研究
    张俊峰 ;戴炜 ;郭青山 ;戴立磊
    2019, 14(8): 418-4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改良森田疗法治疗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焦虑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和观察组(给予药物联合改良森田疗法),各40例,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 疗第2、4、6、8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和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 价临床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2、4、6、8周末;2组的HAMA、CGI评 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的GAF评分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 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 组无严重不良反应,且各时间点 TESS 评分差异无显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改良森田疗法辅助治疗焦虑障碍较单纯用药疗效更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及临床 症状。
  • 临床研究
    贾复敏;魏衡;周瑞;余勇飞;尹虹祥
    2019, 14(8): 421-4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应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价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生存质量,并比较其和简明健康调 查表(SF-36)在评价结局方面的一致性。方法:MG患者29例(病例组)和健康人27例(对照组)纳入研究,收 集2组基本资料,分别采用HAD和SF-36对2组进行评定,比较2组情绪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差异及HAD和 SF-36评价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结果:病例组HAD量表的总分、焦虑亚量表和抑郁亚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 组(P<0.05)。病例组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维度得分和总得分 均低于对照组(P<0.05)。SF-36总评分与HAD总得分、HAD焦虑量表得分和HAD抑郁量表得分具有明显 的相关性。结论:MG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普遍存在,生存质量明显下降,HAD和SF-36疗效评价结局一致 性良好。
  • 临床研究
    杨敏慧 ;刘爱群 ;李金海 ;向光红
    2019, 14(8): 423-4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皮肤E2F6蛋白表达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 型糖尿病(DM)患者160例,根据有无周围神经病变分为无病变DM组和DPN组,各80例。健康人80例纳 入对照组。比较各组外周血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GH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胰岛 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及皮肤组织E2F6蛋白表达。结 果:无病变DM组及DPN组的FBS、GHb、空腹胰岛素、TG和T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DPN组 GHb、空腹胰岛素、TG、TC 水平高于对照组(均 P<0.05),无病变 DM 组及 DPN 组 FBS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无病变DM组、DPN组SOD、GSH-PX和E2F6蛋白水平较低,MDA水平较高,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病变DM组比,DPN组SOD、GSH-PX和E2F6蛋白水平较低,MDA水平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2F6蛋白水平的降低可能与DPN的发生发展有关。
  • 临床研究
    陈校文 ;时宏娟 ;花放
    2019, 14(8): 425-4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对强直性肌营养不良(DM)16例患者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合文献,提高 对该病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收集16例DM患者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对本组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 检查、肌活检病理、电生理及基因测序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结果:本组资料肌肉强 直发生率50%,萎缩和无力发生率100%;心脏受累发生率81.25%,其中以房室传导阻滞25%最常见,心脏结 构异常发生率31.25%。肌电图表现为强直电位伴或不伴肌源性损害93.75%;肌肉活检HE染色示肌纤维大 小明显不等,内核纤维明显增多,可见数条多核袋纤维。完善基因检查7例,均提示DMPK基因的3’UTR区 的CTG重复数目,超过50次。结论:DM患者临床表型复杂,易漏诊、误诊,早期识别不典型临床症状意义重 大。对于确诊的DM患者,长程的对于骨骼肌外症状尤其是心肺功能管理极为重要。
  • 临床研究
    李博;方毅;袁良津
    2019, 14(8): 428-4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螺内酯治疗非酸中毒低钾型周期性瘫痪(HypoP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非酸中毒 HypoPP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入组患者均予以静脉和口服补钾,治疗组加用螺内酯 口服。收集2组的性别、年龄、发作诱因等资料。完善动脉血气分析、肾功能、电解质、尿常规、心电图、甲状腺 功能、自身抗体谱、醛固酮、皮质醇等检查。记录2组患者肌力恢复时间、血清K+ 正常时间(≥3.5 mmol/L)。入 组前部分患者(治疗组20例,对照组18例)予以了肌电图检查小指展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递减率。结果:2 组年龄、性别、甲亢人数,治疗前尿PH值、血清K+、血清CL-、CO2-C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肌力 恢复时间及血清K+ 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螺内酯治疗非酸中毒HypoPP能促进血钾恢复正常、 加快肌力恢复。
  • 个案报道
  • 个案报道
    杨语嫣;朱遂强;黄珊珊
    2019, 14(8): 430-4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