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S数据库收录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
湖北省优秀期刊
中国知网网络首发期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宁珑;孙航;周艳凯;冯晋;许春萍;何芳雁
    2022, 17(8): 435-4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后出血转化模型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 动脉阻塞模型(tMCAO),按脑血流变化情况及术后2 h的神经学评分结果选择造模成功大鼠并再随机分为 3组,分别在在脑缺血3 h、6 h和9 h拔出线栓恢复脑血供,复制大鼠脑缺血后出血转化模型(tMCAO-HT)。 术后48 h以脑组织梗死情况、HT发生率、脑组织出血量评分、脑组织血红蛋白含量以及死亡率为指标,评估 筛选最佳的tMCAO-HT模型复制条件。结果:与假手术相比,各模型组脑组织缺血后5 min测得脑血流量 均下降至基础值的42%~53%,再灌注后5 min测得脑血流量均显著提高;术后2 h神经学评分均明显升高 (P<0.01),且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48 h各模型组脑梗死灶明显,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HT;HT的出 血量评分和血红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或P<0.01),且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上升趋 势;各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大鼠死亡,且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大鼠死亡率呈增加趋势,其中缺血9 h组死 亡率高达 83.33%。结论:线栓法造模导致脑缺血后 3 h、6 h、9 h 再予以再灌注均能成功复制大鼠 tMCAO-HT模型,但缺血9 h导致死亡率过高,研究用tMCAO-HT模型以脑缺血3 h或6 h后再灌注为宜。
  • 论著
    柳竹 ;苏东宁 ;刘亘梁 ;王雪梅 ;王展 ;马惠姿 ;冯涛;
    2022, 17(8): 439-4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同时伴有体位性低血压(OH)及卧位高血压(SH)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心脑 血管发病率及高危因素的特征,以及对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的影响。方法:入组PD合并OH患者198例, 伴有SH 123例(SH组),不伴有SH 75例(无SH组)。记录所有入组患者临床信息、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各 项运动及非运动症状临床量表的评估。进行卧立位试验及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记录血压变化。比较2 组间的基本临床信息,心脑血管疾病及风险因素,冲击试验服药前后血压的变化及量表评分。结果:伴有 OH的PD患者中SH的发生率为62.1%。2组间年龄、性别、病程、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无明显差异。与无SH 组相比,SH组同型半胱氨酸略高(P<0.05),余各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SH组MDS-UPDRS III运动功能总分及姿势步态异常得分更高(P<0.05);SH组在服药前卧立位试验及急 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后收缩压下降最大差值较高(P<0.05),但出现临床显著OH的发生率较低(P<0.05); 无SH的PD-OH患者出现临床显著OH的风险是有SH的PD-OH患者的近3倍(OR=2.991, P=0.002)。认知 评估中,SH组的MMSE量表回忆能力子项、定向力子项、MoCA量表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子项、定向力 子项的评分均低于无SH组(均P<0.05),但2组间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患者中合并OH及SH的发生率高,尚未发现PD-OH伴有SH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且SH对显著OH 起到一定保护作用。PD-OH伴SH患者需注意跌倒和痴呆风险。
  • 论著
    向均怡;金柳荫;钱红;王高华;舒畅
    2022, 17(8): 444-4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人际关系对首次发病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影响。方法:纳入80 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采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进行评估,根据有无NSSI,将患者分为伴NSSI组和不伴 NSSI组。所有入组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抑郁 及焦虑症状;采用亲子亲密度量表、同伴关系量表、师生关系量表评估样本的人际关系情况,并进行组间比 较。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人际关系中NSSI的独立风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各变量之间 的相关程度。结果:纳入伴NSSI组42例(52.5%),不伴NSSI组38例(47.5%)。与不伴NSSI组相比较,伴 NSSI组在HAMD-17、HAMA、同伴恐怖自卑、师生关系冲突性方面得分更高(均P<0.01),在亲子亲密度、 父亲亲密度、母亲亲密度、同伴关系总分、同伴接受、师生关系亲密性、师生关系支持性、师生关系满意度方 面得分更低(均P<0.01或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伴接受、同伴恐怖自卑、父亲亲密度及母亲亲 密度为NSSI的独立风险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伴NSSI组的NSSI得分与母亲亲密度呈负相关(P< 0.01)。HAMD-17及HAMA得分与NSSI得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师生关系冲突性、同伴恐怖 自卑呈正相关(P<0.05或P<0.01)。在HAMD-17的各项因子与指标中,焦虑/躯体化因子与同伴恐怖自卑 及NSSI得分呈正相关(均P<0.01);认知障碍因子与师生关系冲突性及NSSI得分呈正相关(均P<0.05), 且与师生关系亲密度、父亲亲密度、母亲亲密度呈负相关(均P<0.05);迟缓因子则与师生关系冲突性以及 同伴恐怖自卑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行为发生率较高,且与人际关系有关, 不良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亲子关系,更容易导致出现NSSI行为。
  • 论著
    陈宇 ;赵静 ;万志荣 ;缪国专
    2022, 17(8): 449-4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病(PD)合并焦虑、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将PD 合并焦虑、失眠患者6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在常规PD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右 侧前额叶背外侧区1 Hz的低频rTMS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PD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右侧前额叶背外侧区 假性磁刺激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焦虑状态及失眠情况的变化。结果:治 疗前,2组的运动障碍疾病协会修订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MDS-UPDRS-Ⅲ)评分、Hoehn-Yahr评分、焦虑 自评量表(S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上 述量表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上述量表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低于对照 组治疗后(均P<0.05)。结论:低频rTMS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PD合并焦虑、失眠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焦虑状 态,提高其睡眠质量。
  • 论著
    廖宗峰;王宗文;李赛君;徐蕾;王莹莹;李玲
    2022, 17(8): 452-4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决策冲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疾病不确定感家 属量表、家属决策冲突量表对156例神经内科ICU患者家属评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神经内科ICU 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89.17±17.13)分,决策冲突得分为(31.60±6.17)分;决策冲突与疾病不确定 感呈正相关(r=0.359,P<0.05)。结论:神经内科ICU患者家属存在决策冲突,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水平,决 策冲突与疾病不确定感呈正相关。
  • 综述
  • 综述
    赵彤彤; ;张梦露; ;凌霞 ;巴晓红 ;杨旭
    2022, 17(8): 456-4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临床上,前庭评价技术的精准应用是头晕/眩晕疾病的定位及鉴别诊断的核心。近年来,临床相关的 前庭功能检查更多的是针对前庭半规管通路及功能的评价。随着临床诊治及研究的深入,基于前庭重力通 路及功能的进一步评价如眼倾斜反应(OTR)检查,亦能对头晕/眩晕疾病的定位及鉴别诊断等提供重要的 临床诊断证据。在此背景下,本文对OTR的发病机制、测量注意事项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一综述。
  • 综述
    朱艳含;刘峥;常丽英
    2022, 17(8): 460-4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常见的外周前庭疾病,可通过特定的变位试验诱发出短暂性 位置性眩晕及特征性眼震。单个半规管受累的BPPV诊断方法已较为成熟,但多管BPPV(MC-BPPV)的临 床诊断较为困难。本综述详细描述各半规管BPPV的眼震特点,分析各种类型MC-BPPV的诊断及鉴别诊 断要点,为临床医生更加精准地诊治MC-BPPV提供参考。
  • 综述
    李倩仪;赵虹;胡曼;刘慧瑛;陆征宇
    2022, 17(8): 463-4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缺血性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但是脑卒中后的神经保护治疗仍然疗效不佳。 星型胶质细胞是大脑中数量最多的神经胶质细胞并且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机制参与脑缺血性损伤中的 病理过程。对星型胶质细胞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的研究可为制定有效的神经保护治疗策 略提供新方向。
  • 综述
    唐春花;刘朝阳;黄梅;张莉莉
    2022, 17(8): 467-4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失能性原发性头痛,临床以发作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为主要表现。偏头 痛的致病原因复杂,病理生理机制还不是十分明确,近年来研究者围绕三叉神经血管系统伤害感受通路构 建了多种动物模型,在这些动物模型中使用电生理学、视频影像学、免疫组织化学、生物化学和行为学评估 等进行偏头痛的相关研究。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偏头痛动物模型有三叉神经刺激模型、皮质扩布去极化/ 抑制诱发模型及转基因动物模型等,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
    俞璐 ;郁志华 ;汤伟军 ;王健 ;林水淼
    2022, 17(8): 470-4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调心、补肾辨证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疗效。方法:采用调心、补肾辨证治疗AD典 型病例2例,并分析疗效。结果:2例患者的记忆和认知有所改善,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亦有改善;静息态 fMRI显示,患者治疗后各脑区与后扣带回皮质连接性有不同程度上升。结论:调心、补肾辨证治疗针对AD 随龄肾精虚衰、心气衰败、脑消髓减、神明失用的病机特点,以心、肾论治,注重病证结合,因证论治,动态施 治,对AD的治疗效果较好。
  • 临床研究
    易娟;黎红华;朱旗;饶文洁;杨柳
    2022, 17(8): 473-4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提高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选取中部战区总医院2015 年1月至2021年5月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SDAVF患者18例,回顾性总结分析SDAVF的临床 特征和影像学特点。结果:18例SDAVF患者中,男16例、女2例;年龄27~73岁,中位年龄64岁;病程4 d~ 10年;急性起病4例(22%),慢性病程14例(78%);从发病至确诊平均(17.5±6.7)个月。MRI表现为髓内异 常信号,脊髓增粗并呈条形或斑片状强化,同时可见脊髓背侧串珠状、虫蚀状血管影。18例患者中14例完 善320排动态容积CT检查,10例有阳性发现(71%)。18 例患者均完善DSA检查,显示瘘口位于颈段4例 (23%),胸段9例(50%),腰段5例(27%)。及时行血管栓塞术或手术灼闭瘘口后大部分患者均好转。结论: SDAVF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于诊断不清楚的脊髓病变要警惕SDAVF的可能。脊髓MRI可作SDAVF 首选检查,CTA可作为SDAVF初筛及术后复查,DSA检查是早期确诊的金标准,但对于首次脊髓DSA阴 性,建议随访脊髓DSA检查。
  • 临床研究
    常青;安娜;张帆;薛茜;翟秀珍
    2022, 17(8): 476-4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ABI)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 法:新发脑梗死患者200例纳入研究。记录入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检测生化指标,测量并计算ABI,完成颈 部血管超声检测,记录颈动脉狭窄及斑块形成情况。将颈动脉斑块形成和颈动脉狭窄的患者纳入斑块组, 颈动脉内膜正常和颈动脉内膜增厚的患者纳入非斑块组。Logistic 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 素。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ABI值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0.739,P= 0.01)。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纳入有斑块组131例,无斑块组69例。有斑块组患者的高血压和吸烟史比 例高于无斑块组(均P<0.05),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高于无斑块组(P<0.05),ABI值 低于无斑块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TC升高、ABI值降低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 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BI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一 定相关性,可能有助于辅助评估和监测颈动脉狭窄和斑块形成。
  • 临床研究
    夏菁;郝又国;陈缪存;邵印麟
    2022, 17(8): 478-4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结合外周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 法: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rTMS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脑卒中后二级预防用药治疗及常规 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联合组加用HF-rTMS和外周磁刺激,rTMS仅加用HF-rTMS,对照组不给予磁刺激。 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检测患者患侧拇短展肌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及脑皮质到脊髓α前角运动神经 元的传导时间(CMCT);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和下肢痉挛指数(CSI)评定肢体痉挛情况,采 用上肢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结果:3组治疗前的屈腕 MAS、CSI指数、上肢FMA评分、MBI评分、MEP潜伏期和CM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周治 疗后,各组患者上肢FM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屈腕MAS、CSI指数均较治疗前 明显降低(P<0.05);rTMS组和联合组MEP潜伏期和CMCT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联合组对以上指 标的改善作用最强,治疗效果最佳,rTMS次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无诱发癫痫病例发 生。结论:HF-rTMS结合外周磁刺激比单用HF- rTMS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效果更好,可减轻上肢屈肘 肌和下肢痉挛指数,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缩短MEP潜伏期和CMCT,且安全性高。
  • 临床研究
    韩慧慧;赵伟丽;芦军
    2022, 17(8): 482-4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微小核糖核酸-146a(miR-146a)与脑 梗死继发癫痫的关系。方法:纳入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90例为继发癫痫组,纳入同时期内收治的脑梗死 未继发癫痫患者90例为无继发癫痫组,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Hcy、NSE、miR-146a水平, 并分析其与脑梗死继发性癫痫的关系。结果:与无继发癫痫组相比,继发癫痫组的血清Hcy、NSE水平较 高,血清miR-146a表达较低(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cy、NSE、miR-146a与脑梗死患 者继发癫痫密切相关,其中血清Hcy、NSE水平增加,miR-146a表达降低可能是影响脑梗死患者继发癫痫 的风险因子(OR>1,P<0.05)。ROC曲线图显示,入院时血清Hcy、NSE、miR-146a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 脑梗死患者继发癫痫的AUC分别为0.915、0.913、0.928、0.954,当三者的cut-off值分别取21.267(μmol/L)、 18.573(μg/L)、0.780时,可获得最佳预测价值。结论: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血清Hcy、NSE、miR-146a水平与 患者是否继发癫痫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 临床研究
    盛磊 ;戴立磊 ;高燕梅 ;戴炜
    2022, 17(8): 484-4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枸橼酸坦度螺酮联合利培酮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长期 疗效,并评估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东院住院及 门诊治疗并自愿参加本研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 例。2组均给予利培酮片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利培酮片治疗基础上联合枸橼酸坦度螺酮治疗。在治疗前和 治疗第4周、12周末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Loewenstein 认知功能评定量表(LOTCA)评 定认知功能,在治疗前和治疗第12周、24周末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及血常规、生化全套、心电图、体重监测等 检查评定药物安全性,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评定社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 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12周末,2组患者PANSS总分及各 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但联合治疗组阴性症状减分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治疗前 2 组患者 LOT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12周末,2组患者LOT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 升高,但联合治疗组升高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治疗前2组患者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2周、24周末,2组患者SD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治疗24周末联合治疗组减分较对照组 更明显(P<0.01)。2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枸橼酸坦度螺酮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远期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改善上效果更 优于单独利培酮治疗,不良反应小。
  • 临床研究
    李华玲a ;彭成东a ;柳秋风a ;赵延洁a ;覃蕾a ;陈黛琪b
    2022, 17(8): 488-4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音乐疗法联合人工智能辅助压缩感知(ACS)技术在轻度意识障碍患者磁共振(MRI)检查 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科接受MRI检查的轻度意识障碍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ACS技术极速扫描,实验组采用音乐疗法+ACS技术极速扫描。分析比较2 组检查完成情况,计算检查成功率;调查分析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检查完成率为100%,高于对 照组的86.7%(P<0.05);实验组的家属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1)。结论:音乐疗 法联合ACS技术可提高轻度意识障碍患者MRI检查的完成率,并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 临床研究
    戴立磊 ;梅海龙 ;黄莹
    2022, 17(8): 490-4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线上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抗疫一线护士焦虑情绪的疗效。方法:抗疫一线工作存在焦虑 情绪的护士66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22例,对照组44例;2组均行线上心理健康教育2场,研究组 在线上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联合线上团体认知行为(线上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治疗8周;分别于干预前、干 预4周及8周末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对2组进行评估。结果:①干预前,2组GAD-7评分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2 组 GAD-7 评分在时间效应、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时间= 224.09,F 交互=12.219;P<0.01),但组间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组间=0.393,P>0.05)。②亚组分析结果显 示:轻度焦虑情绪的护士干预后 GAD-7 评分在时间效应、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时 间 = 218.394,F 交互=4.070;P<0.05或P<0.01),在组间效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组间=1.943,P>0.05);中重度 焦虑情绪的护士干预后 GAD-7 评分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时间= 98.240,F 组间=10.019,F 交互=23.348;P<0.01)。结论:线上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抗疫一线护士中重以上的焦 虑情绪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对轻度焦虑情绪者疗效不佳。
  • 个案报道
  • 个案报道
    李蕾;徐文杰;李志军;毛志娟
    2022, 17(8): 493-4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