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S数据库收录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
湖北省优秀期刊
中国知网网络首发期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毛如雪;李维;刘雅芳;匡良洪;顾文菊
    2022, 17(3):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使用 Meta 分析的方法,比较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c-TCD)与对比增强经胸超声心动图 (c-TTE)对卵圆孔未闭(PFO)右向左分流(RLS)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 Cochrane Library CNKI、VIP、WanFang Data及CBM数据库等自建库至2021年7月3日的文献,采用统计学 软件Stata15.1和RevMan5.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出766篇文献,确定纳入38篇文献。Meta分 析结果显示,c-TCD的合并敏感度(0.96,95%CI 0.93~0.98)高于c-TTE(0.91,95%CI 0.82~0.96),有显著性 差异(Z=2.664,P=0.008);c-TCD 的合并特异度(0.93,95%CI 0.86~0.97)低于 c-TTE(0.95,95%CI 0.90~ 0.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81,P=0.630);c-TCD 的合并 DOR(DOR=384,95%CI 156~943)和 c-TTE (DOR=180,95%CI 78~41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74,P=0.441)。c-TCD 的 sROC AUC 大于 c-TT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CD的AUC为0.99,95%CI 0.97~0.99;c-TTE的AUC为0.98,95%CI 0.96~ 0.99;Z=0.357,P=0.507)。结论:c-TCD与c-TTE对PFO-RLS 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论著
    顾俊怡*;薛光仁*;李海波;虞正权;周幽心;陈罡;王中
    2022, 17(3): 131-1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对患者自体功能相关激素水平及视觉功能的影 响。方法:垂体瘤患者87例,根据手术时间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垂 体瘤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神经导航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随访1月,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垂体 功能相关激素水平、视觉功能、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大于对照 组(P<0.05或P<0.01);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泌乳素(PRL)明显高于对照组,皮质醇(COR)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视野平均缺损(MD)值、视野模 式标准差(PSD)低于对照组,视野指数(VFI)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导航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有助于促进患者垂体功能相 关激素水平恢复,改善视觉功能。
  • 论著
    孙珞滢;梁小丽;李冬凤;刘学军;周志强
    2022, 17(3): 135-1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合并精神障碍患者经氯氮平治疗前后血清、尿液 中代谢产物状况。方法:纳入18例抗NMDAR脑炎合并精神障碍患者(患者组)和18例健康对照者(对照 组),患者经氯氮平治疗直至临床症状消失。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改良Rankin量表(mRS)、 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分别评估患者精神状况、神经功能和药物疗效。采集血清和尿液进行超高效液相 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采用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各组血清和尿液中内源性代 谢产物的变化及其规律,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探讨生物标志物在临床诊断的可靠性及氯氮平的 疗效。结果:患者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ANSS评分、mRS评分和CGI评分明显降低(P<0.05)。代谢组学 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组的血清和尿液中分别鉴定到11种和9种差异代谢物,经ROC曲线分析发现患者组谷 氨酰胺、牛磺酸、γ-氨基丁酸对该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准确性;患者用药前后的血清和尿液中分别鉴定到7种 和6种差异代谢产物,经ROC曲线分析得牛磺酸和甘氨酸可作为与氯氮平药物疗效相关代谢物。结论:抗 NMDAR脑炎合并精神障碍患者中,谷氨酰胺、牛磺酸、γ-氨基丁酸可能可作为疾病诊断的候选生物标志物, 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牛磺酸和甘氨酸可能可作为评判药物效果的候选生物标志物。
  • 论著
    唐述龙;王磊;周晓琴
    2022, 17(3): 141-1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稳定期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行为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稳定期男性精神分 裂症患者112例,其中吸烟组52例,非吸烟组60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精 神症状,采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 果:吸烟组的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和PANSS总分均高于非吸烟组(均P<0.05),吸烟组的即刻记忆、延时记 忆和RBANS总分均低于非吸烟组(均P<0.05)。吸烟与即刻记忆(β=-0.233,P=0.009)、延时记忆(β= -0.205,P=0.028)及RBANS总分(β=-0.197,P=0.024)相关。结论:吸烟可能会损伤稳定期男性精神分 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尤其是记忆功能。
  • 综述
  • 综述
    覃秋燕;曹小丽
    2022, 17(3): 145-1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缺血性脑卒中(IS)发生后,中性粒细胞聚集释放形成的外诱捕网(NETs)通过多种炎症机制参与神经 损伤的过程。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是一种小GTP酶,在细胞的生长、黏附、增殖及迁移中发挥重要 作用,与脑卒中、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有关,Cdc42可能通过诱导神经炎症反应尤其是调节中性粒细 胞的功能介导IS引起的损伤。Cdc42和NETs都通过炎症作用影响IS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二者在IS中 的作用途径及相互变化关系。
  • 综述
    刘旺;赵虹;夏兆云;刘慧瑛;陆征宇
    2022, 17(3): 148-1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往观点认为其主要病理改变发生在 中脑黑质区。2003年,德国神经病学家Braak提出PD的Braak病理分级,认为PD的病理改变并不局限于黑 质区,而是起始于延髓及嗅球,并按照延髓-中脑-新皮质的顺序不断向上呈阶段性发展。该分级不仅解释 了PD患者在运动症状显现之前即有嗅觉减退、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的出现,也为PD 患者晚期出现幻觉、抑郁、认知障碍等症状提供了病理基础,对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延缓疾病进展、改 善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近年来相关Braak病理分级的深入研究作一综述。
  • 综述
    张立 ;王托弟 ;黄旌 ;李彦军 ;李卫华
    2022, 17(3): 152-1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载脂蛋白E(ApoE)的表达及对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SD大 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各20例,模型组建立SAH模型,假手术组在建模过程中不 穿破血管壁,对照组不进行实验操作,检测大鼠血脑屏障、ApoE表达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 组大鼠在建模过程中都无死亡情况发生,模型组造模后1 d、7 d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都低于空白对照组与 假手术组(P<0.05),空白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造模后1 d、7 d的脑 组织伊文思蓝含量、脑含水量、ApoE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假手术组(P<0.01),空白对 照组与假手术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模型组中,Pearson分析显示造模后1 d、7 d的脑组织 ApoE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与伊文思蓝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SAH大鼠脑组织ApoE高表达,且伴血 脑屏障破坏。
  •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
    贺宏梅;孙健;王欢欢;马书静;张海燕;邹玉安;翟秀珍;薛茜
    2022, 17(3): 155-1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不同抗凝药物对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回顾 性分析NVAF患者 700 例,按口服抗栓药物不同分为抗凝组和抗血小板组,前者分为达比加群亚组、华法 林亚组,后者分为拜阿司匹灵亚组和硫酸氢氯吡格雷亚组。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既往史、临床和实验 室资料,统计患者的CHA2DS2-VASc、出血风险评分(HAS-BLE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 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随访是否发展为VD及严重出血情况。结果:700例患者中共出现 VD 59例(8.43%),其中抗凝组9例(1.29%),抗血小板组50例(7.14%),抗血小板组中VD的比例高于抗 凝组(P<0.05)。拜阿司匹灵亚组的VD比例显著高于华法林亚组和达比加群亚组(P<0.0083), 华法林 亚组和达比加群亚组的VD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3)。有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TIA发作史、 慢性肾病的患者发生VD的比例较高(P<0.01)。VD患者的年龄、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 分显著高于无VD患者(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药物、年龄、慢性肾病、HAS-BLED评分、 CHA2DS2-VASc评分是发生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VAF患者中,抗凝药物对VD的疗效强于抗血 小板药物,华法林和达比加群在防治 VD 方面无差异。年龄越大,合并慢性肾病、HAS-BLED 评分和 CHA2DS2-VASc评分越高,越易发展为VD。
  • 临床研究
    葛树勇;王庆祝;王相报;桑泽东
    2022, 17(3): 159-1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在后循环脑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粥样斑块性质判定中的应用,并分析 其与神经损伤、炎症反应、斑块性质相关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后循环脑缺血患者75例,分为脑梗死(CI) 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所有患者均行头颈部CTA检查,记录椎基底动脉斑块形成情况并判定斑 块性质。比较2组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 白(hs-CRP)、S100B蛋白(S100B)、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指标变 化。结果:共有66例检出斑块,共检出斑块72处,位于椎动脉起始段32处,横突间段9处,寰枢椎段7处,颅 内段14处,基底动脉10处。CI组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TIA组(97.56% v.s. 76.47%,P<0.05)。2组的斑块 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TIA 组相比,CI 组检出的斑块中易损斑块占比明显更高 (85.71% v.s. 46.67%,P<0.05)。与TIA组相比,CI组的血清LP-PLA2、hs-CRP、NSE、S100B、GFAP、Cat S、 MMP-9、ADAMTS 12 含量明显更高(P<0.05)。相比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的血清 LP-PLA2、hs-CRP、 NSE、S100B、GFAP、Cat S、MMP-9、ADAMTS 12含量明显更高(P<0.05)。结论:CTA可准确检出后循环脑 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粥样斑块并明确其性质。
  • 临床研究
    魏瑞鹏;陈炜;刁海华;王德晓;许琳
    2022, 17(3): 162-1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动静平衡康复训练对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疗效。方法:卒中后偏瘫患者60 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单纯治疗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动静平衡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组另给予针灸治 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 量表(FMA)评分变化。结果:联合治疗 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单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67%,前者高于后者(P<0.05)。治疗后,2组MAS 评 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MAS评分明显低于单纯治疗组(P<0.01)。治疗后,2 组FMA 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联合治疗组FMA 积分明显高于单纯治疗组(P<0.01)。结 论:针灸结合动静平衡康复训练疗法能改善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 临床研究
    毛妮 ;张蕾 ;王震 ;唐亚南
    2022, 17(3): 165-1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重症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72例重症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2组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加用丁苯酞治疗,连续治疗 14 d。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8、15天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及治 疗后第8、15天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5天,测定2 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泛素羧 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随访28 d采 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近期预后。结果:治疗第3、8、15天时,2组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 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8、15 d时,2组的GCS、B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 组(P<0.05)。治疗后,2组的血清HMGB1、HIF-1α、GFAP、UCH-L1、S100β、NSE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 于对照组(P<0.05)。随访28 d,2组的预后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 奉治疗重症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但联合用药并未使临床预后显著改善。
  • 临床研究
    刘大鹏a ;许哲鑫b ;吴博c
    2022, 17(3): 168-1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尼麦角林联合氟桂利嗪对偏头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偏头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观察组,每组48例。2组给予口服氟桂利嗪片,观察组另予口服尼麦角林片,2组均治疗1月。分别于治疗 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所有患者进行疼痛评分;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检查双侧大脑 主要动脉的平均血流速率(Vm);检测血清5-羟色胺(5-H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 的水平;观察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并比较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2组的VAS评分均显著减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的血流动力学指 标均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2组血清5-HT的表达水平均显著提高、TNF-α和 IL-1β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改善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麦角林联合氟桂利嗪可提高对偏头痛的疗效。
  • 临床研究
    包娜日素 ;韩亚升 ;张生茂 ;王爱桃 ;石海霞
    2022, 17(3): 171-1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全麻下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患者唤醒试验中采用右美托咪定对应激反 应的影响。方法:均需术中进行唤醒试验的行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 38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前10 min给予负荷量0.8 μg/kg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再给予0.4 μg/(kg·h)右美托咪 定维持麻醉;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进行注射。观察2组唤醒前麻醉时间、麻醉药用量及唤醒时间,观察不同 时间段2组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BIS指数、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变化情况、唤醒期间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唤醒前麻醉时间、顺阿曲库铵用量及唤醒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唤醒前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2组T0、T3时期MAP以及T0~T3 时期BIS指数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时期MA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0~T3时 期的HR、E及N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唤醒期间,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11例(28.95%),观察组 发生不良反应4例(10.5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抑制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全麻下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患者唤醒试验中的应激反应,不良反应少。
  • 临床研究
    李洁;周芳;郑洋;孙瑞
    2022, 17(3): 174-1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疲劳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及头针治疗,治疗组另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 疗,所有治疗均1次/天,6天/周,持续8周。观察2组干预前后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 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评分和改良版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各评分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2%,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8%,治疗组的总有 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FSS评分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治疗组的FSS评分低于对照 组(P=0.01);治疗后2组MBI评分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治疗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同时结合头针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有效缓解卒中后疲劳患者的相关症状。
  • 临床研究
    李钰娟a ;杜丽媛a ;王翠b ;孟祥荷a ;刘凤霞a ;连亚军a ;刘洪波a ;谢南昌a
    2022, 17(3): 177-1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总结1例成人型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特征。方法:报道1例成人型白质消 融性白质脑病患者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报道的1例患者以晕厥为首发症状,其头颅 MRI提示存在广泛对称性脑白质异常,基因检测显示患者存在的c.130G>A(鸟嘌呤>腺嘌呤)和c.450dupA(重复突变)为EIF2B3新突变位点。搜索既往报道的成人型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41例,起病形式多样, 最常见的表现为运动障碍,也可出现认知障碍、癫痫、头痛、卵巢功能不全等表现,颅脑MRI均出现弥漫性 对称性脑白质异常,33 例患者颅脑 MRI 同时出现囊性病变或脑脊液样信号改变。基因突变检查显示 EIF2B1~5均可发生突变,其中EIF2B5突变最常见。结论:成人型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临床表现异质性 大,颅脑MRI及基因检测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 短篇论著
  • 短篇论著
    陆现国; ;郭冬冬 ;赵振宇 ;王贤军
    2022, 17(3): 180-1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个案报道
  • 个案报道
    李梦园;任蓉蓉;王涛
    2022, 17(3): 182-1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个案报道
    王峰 ;陈旺 ;刘振川 ;李荣
    2022, 17(3): 185-1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