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A评估后循环脑缺血椎基底动脉粥样斑块性质的研究

葛树勇;王庆祝;王相报;桑泽东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 2022, Vol. 17 ›› Issue (3) : 159-161.

PDF(870 KB)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S数据库收录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
湖北省优秀期刊
中国知网网络首发期刊
PDF(870 KB)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 2022, Vol. 17 ›› Issue (3) : 159-161.
临床研究

CTA评估后循环脑缺血椎基底动脉粥样斑块性质的研究

  • 葛树勇,王庆祝,王相报,桑泽东
作者信息 +
文章历史 +

摘要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在后循环脑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粥样斑块性质判定中的应用,并分析 其与神经损伤、炎症反应、斑块性质相关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后循环脑缺血患者75例,分为脑梗死(CI) 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所有患者均行头颈部CTA检查,记录椎基底动脉斑块形成情况并判定斑 块性质。比较2组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 白(hs-CRP)、S100B蛋白(S100B)、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指标变 化。结果:共有66例检出斑块,共检出斑块72处,位于椎动脉起始段32处,横突间段9处,寰枢椎段7处,颅 内段14处,基底动脉10处。CI组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TIA组(97.56% v.s. 76.47%,P<0.05)。2组的斑块 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TIA 组相比,CI 组检出的斑块中易损斑块占比明显更高 (85.71% v.s. 46.67%,P<0.05)。与TIA组相比,CI组的血清LP-PLA2、hs-CRP、NSE、S100B、GFAP、Cat S、 MMP-9、ADAMTS 12 含量明显更高(P<0.05)。相比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的血清 LP-PLA2、hs-CRP、 NSE、S100B、GFAP、Cat S、MMP-9、ADAMTS 12含量明显更高(P<0.05)。结论:CTA可准确检出后循环脑 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粥样斑块并明确其性质。

关键词

后循环脑缺血 / CT血管成像 / 椎基底动脉粥样斑块 / 神经损伤 / 脑梗死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葛树勇;王庆祝;王相报;桑泽东. CTA评估后循环脑缺血椎基底动脉粥样斑块性质的研究[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2, 17(3): 159-161

PDF(870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