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S数据库收录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
湖北省优秀期刊
中国知网网络首发期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指南
  • 指南
    李康之( 译);刘博(;译);顾平( 审校);杨旭( 审校)
    2020, 15(2): 63-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被纳入前庭疾病国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Vestibular Disorders,ICVD)的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 (PPPD)的诊断标准。PPPD虽然是一个新的医学术语,但该病的存在由来已久。前庭疾病分类委员会深入汇总、分析了近30年来 恐惧性姿势性眩晕(Phobic Postural Vertigo,PPV)、空间运动不适(Space‐Motion Discomfort,SMD)、视觉性眩晕(Visual Vertigo, VV)和慢性主观性头晕(Chronic Subjective Dizziness,CSD)相关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PPPD的诊断标准。临床上,头晕、不稳、 非旋转性眩晕为PPPD的3个核心症状。PPPD患者常表现为这3个核心症状中的一个或多个,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并且在直 立姿势、主动/被动运动、暴露于移动视觉刺激或复杂视觉环境中时症状出现加重。PPPD可能与影响平衡系统或引起眩晕、不稳及 头晕的疾病所触发有关,包括周围或中枢前庭病变、其他内科疾病或心理疾病。临床上,PPPD既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临床疾病 共病。PPPD可能的亚型分类尚需进一步识别和验证。迄今为止,PPPD确切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新近研究表明,PPPD可能 与躯体姿势控制、多感觉信息处理、威胁评估系统与空间定向系统皮质整合的功能异常相关。因此,PPPD被归类为慢性功能性前 庭疾病,并不是结构性前庭疾病或精神心理性前庭疾病。
  • 述评
  • 述评
    黄梁江;张苏明
    2020, 15(2): 73-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论著
    潘建青a ;李巷a ;杨志刚a ;杨少敏b ;张玲玲b ;江山 ;杨春水a
    2020, 15(2): 75-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大鼠海马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 对照组和高HCY组。高HCY组大鼠皮下注射L-HCY(60 μg/g),2次/日,连续注射14 d;对照组注射等量生 理盐水。造模完成后取血浆分析HCY水平;提取海马组织RNA采用BGISEQ-500技术进行测序。测序数 据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样本间的比较,找出并剔除离群样品,DEGseq方法分析组间差异表达基因。根据 KEGG注释结果以及官方分类,将差异基因进行生物通路分类和富集分析。结果:高HCY组大鼠血HCY明 显高于对照组(P<0.01)。大鼠海马 RNA 测序数据使用 DEGseq 总共筛选到 34 个有显著性差异表达的 mRNA,生物通路分类和富集分析找到最主要的通路是神经活动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结论:高HCY血 症导致大鼠海马的基因表达谱改变,影响神经活动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生物通路。
  • 论著
    黎春镛a ;罗高权a ;刘榴a ;陈欢 ;刘雷媛a ;武肖娜a ;韩立新b
    2020, 15(2): 78-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缺血性脑 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30例随机分为多奈哌齐组和对照组,各15例。2组均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等基础治 疗,多奈哌齐组加用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同时给予康复及语言治疗,疗程均为2周。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 前、后,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常规,并进行语言任务态的功能磁共振扫描、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 表(NIHSS)评分及失语指数(AQ)评分。结果:治疗前,治疗后,2组的AQ及NHI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 (均P<0.01);且多奈哌齐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均P<0.01)。治疗后,多奈哌齐组诱导出的激活增强 主要位于左侧额中回后部Broca区(BA44/45)(P<0.01,FDR,Ke≥10);多奈哌齐诱导出的Broca区激活增 强与AQ改善成正相关(P<0.05)。结论:多奈哌齐能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区的 激活,促进脑功能的重塑,有利于语言损伤的恢复。
  • 论著
    罗利俊;陈玲;万梅;李俐娟;周冰凌;笱玉兰
    2020, 15(2): 81-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危险因素及卒中单元综合治疗VCI的疗效。方法:非痴呆性 血管认知障碍(VCIND)患者50例,血管性痴呆(VaD)54例及认知正常的脑梗死患者50例分别纳入VCIND 组、VaD组及认知正常对照(NCON)组。收集3组的一般资料;检测C反应蛋白(CRP)、血脂、血糖、同型半 胱氨酸(Hcy)、总甲状腺素(TT4)等指标;完善头部MRI检查,并进行影像评分。3组均进行卒中单元综合治 疗,VCIND组和VaD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 尔认知评估(MoC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结果:VaD和VCIND组吸烟、饮酒、高血压及糖尿病 人数高于NCON组,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Hcy及TT4水平高于NCON组(均P< 0.05);VaD 组患者年龄、CRP、Hcy 及 TT4水平高于 VCIND 组(均 P<0.05)。VaD 和 VCIND 组颅脑各部位 MRI 的 Fazekas 分级均高于 VCIND 组,VaD 组颅脑各部位 MRI 的 Fazekas 分级高于 VCIND 组(均 P< 0.05)。VCIND组的MoCA评分和MMSE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ADL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均P<0.05), VaD组的MMSE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ADL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均P<0.05)。结论:高龄、吸烟、饮酒、高 血压、糖尿病是VCI的危险因素;CRP、Hcy、TT4及MRI检查有助于提前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卒中单元综合 治疗VCI有效。
  • 论著
    方园园;潘邓记;骆翔;刘阳
    2020, 15(2): 84-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低流量颈动脉海绵窦瘘(CCF)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通过TCD 对1例经DSA确诊的低流量CCF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测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 与高流量CCF血流动力学特征的不同,总结其特殊之处。结果:本例低流量CCF患者TCD表现为眼动脉血 流速度增高,频谱颅内化。搜索既往报道的关于 TCD 检测 CCF 血流动力学特征的病例。高流量 CCF 的 TCD主要表现为:患侧颈内动脉颅外段(瘘口近端)的血流速度明显增高,搏动指数(PI)降低,呈典型的高流 低阻表现;患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流速降低;颈内动脉虹吸段流速明显增高,频谱紊乱,声频嘈杂,同 时可出现涡流与紊流,并可探测到相对低平的波动性的静脉血流信号;眶上静脉血流反向,有搏动性且流速 增高。低流量CCF的TCD主要表现为:各血流参数无明显差异,颅底各动脉流速、PI值及频谱形态正常且 基本对称。结论:TCD对于低流量CCF具有较高的筛查和诊断价值。
  • 论著
    张莉 ;董丽平 ;童萍 ;张淑芳 ;高霞 ;孙亭 ;石元洪
    2020, 15(2): 87-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前瞻性探索药物诱导催眠技术在急诊治疗分离障碍(DD)中的作用。方法:根据患者的治疗意 愿将患者分为3组,即A组(不干预)、B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和C组(药物诱导下催眠)。评定临床效果、 分离体验量表(DES)评分和不良反应,随访观察3月。结果:共83例患者完成试验。临床疗效评分和DES 评分有相似结果。针对不同的时间点,与A组相比,在第2周仅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 时间点,B、C 2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别内部,与12周比较,B组在第2、4周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比率低于B组(P<0.05)。结论:药物治疗见效较慢,但疗效渐增,不良反应 较多;催眠治疗则相反。
  • 论著
    刘贺;南彩;马思梦;翟云云;康丽君;刘忠纯
    2020, 15(2): 91-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点及其与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评分的相关 性,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抑郁障碍患者36例纳入抑郁症组,34例健康者纳入正常对照组。2组均进行 PHQ-9的评分以及在单一视觉怪球任务下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采集,分析2组P300的潜伏期和幅值 的差异以及其与 PHQ-9 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抑郁症组 C4、P4、T4、T6 导联的 P300 幅值低于对照组(P= 0.020、0.015、0.033、0.013);PHQ-9评分与P300的幅值在C4、P4、F8、T4、T6电极存在负相关关系(r= -0.267、 -0.252、-0.285、-0.287、-0.335,P=0.026、0.036、0.017、0.016、0.005)。结论:事件相关电位P300改变作为 一项潜在客观指标可能可反映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损害,依据患者PHQ-9的抑郁严重程度评估,对反应抑郁 症患者认知损害可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论著
    薛丰丰;陈致宇;申永辉;朱文静;梁燕
    2020, 15(2): 95-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双相躁狂的患者进行研究,以期为双相躁狂病理生理机制研 究提供基础。方法:运用局部一致性(ReHo)和低频振幅(ALFF)分析比较19例双相躁狂患者和22例健康对 照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并将双相躁狂的差异脑区ReHo值和ALFF分别与年龄、总病程、受教育年限和 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双相躁狂患者在右侧额 中回及右侧角回ReHo降低,左侧楔前叶及双侧尾状核ALFF升高。双相躁狂患者右侧额中回ReHo值与年龄 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43, r=-0.5520),其余差异脑区与年龄、总病程、受教育年限和BRMS评分均无明显 相关。结论:双相躁狂患者在右侧额中回、右侧角回、左侧楔前叶及双侧尾状核存在功能异常。
  • 论著
    李卫华a ;刘津英b ;胡新华b ;王治瑜a ;刘进香a ;席刚明a
    2020, 15(2): 99-1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方体定向置管联合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微创血肿清除术对内囊外侧血肿治疗的 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内科保守组(内科保守治疗)、单纯微创组(在内科保守 治疗基础上给予方体定向置管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微创组(在内科保守治疗基础上给予方体定向置管联 合DTI精确定位穿刺微创血肿清除术),各30例。比较术后5 d各组血肿大小。入院时及术后第5天进行 DTI检查,比较各组出血侧内囊锥体束的微小各向异性(FA)值。比较各组入院时、术后第5天和第56天的 改良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mNIHSS)评分,比较术后第56天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 治疗前,3组的血肿大小、PT的FA值、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单纯微创组和联合微创组的血肿体积较保守治疗组显著减小、PT的FA值显著增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 著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均P<0.05),且联合微创组优于单纯微创组(均P<0.05)。结论:方体定向 置管联合DTI微创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 论著
    陈琳 ;贺西京 ;黄红云 ;萧凯 ;崔志强 ;张玉琪
    2020, 15(2): 103-1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嗅鞘细胞(OECs)髓内移植修复脊髓损伤(SCI)手术多个临床中心结果,探讨适合临床要求 的标准化移植手术。方法:汇总有代表性的临床治疗中心的研究结果,分析其移植细胞浓度、细胞总量、切 口选择、移植部位、移植点数目、移植器械的优缺点、术后管理等方面,对比这些不同的参数对临床结果的可 能影响。结果:共纳入4项临床研究,均是采用脊髓髓内实质内移植手术方式治疗晚期完全性SCI,包含中 国中心2个,澳大利亚中心1个,欧洲中心1个,进行对比。细胞植入脊髓实质对晚期完全性SCI的功能恢复 有一定效果。符合临床实际的简洁手术可能比精准的复杂操作手术更有优势。单位体积内过大移植容量, 过长手术时间、过多细胞移植穿刺注射点可能是导致手术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移植术后需要足够的康复 训练。结论:细胞植入脊髓实质对晚期完全性SCI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简洁的手术可能比精准复杂注 射操作更适合临床,但不适当的操作程序会导致无效的结果;移植术后需要足够的康复训练。
  • 综述
  • 综述
    方立琛 ;高小亮 ;武明媚
    2020, 15(2): 108-1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参皂甙Rd(GSRd)是人参皂甙的主要活体单位之一,具有保护心血管功能、抗肿瘤、调节免疫等药 理作用。近年研究发现,GSRd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在神经损伤的过程中,GSRd通过减轻神经元的氧化应 激、稳定线粒体膜电位、抑制兴奋性氨基酸介导的Ca2+ 内流、抑制炎症反应及促进神经突生长等途径,减轻 神经元损伤,抑制神经元凋亡,发挥了神经保护作用。本文主要从GSRd在脑缺血、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 病、多发性硬化和脊髓损伤中的神经保护效应等方面,结合大量的体内、体外实验的研究结果,具体阐述 GSRd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并且通过对GSRd的临床试验阶段的分析,阐述其具有确切的神经保 护作用以及良好的药物安全性。
  • 综述
    曹婷婷;李苏亚;任冰焱;李在望;奚广军;张剑平
    2020, 15(2): 111-1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存在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冲动控制障碍是 PD非运动症状之一,但常被临床忽视。本文从PD冲动控制障碍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治疗等方面展开综述。
  •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
    李萍;胡文霞;翟宏江
    2020, 15(2): 114-1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窗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静脉 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ACI患者118例纳入研究,依据患者入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分成2组,3 h 组(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距发病<3 h)60例,3~4.5 h组(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距发病3~4.5 h)58例;比较2 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 发生颅内出血的比率。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不同时间点3 h组的NIHSS 评分均低于3~4.5 h组,临床有效率高于3~4.5 h组,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3~4.5 h组(均P<0.05)。结论: 在2种不同时间窗下使用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ACI,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3 h之内溶栓的临床 疗效优于3~4.5 h。
  • 临床研究
    郭豪 ;常婷 ;谢晓娟
    2020, 15(2): 116-1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经颅超声-神经肌肉刺激治疗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急 性脑梗死患者8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2组。在脑梗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依达拉奉,观察组联 合使用依达拉奉和经颅超声-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 评价患者神经功能;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项版本评估患 者的心理障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HAMD和HAMA各 项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MD和HAMA各项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低 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经颅超声-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 经功能缺损,并有助于缓解情绪障碍。
  • 临床研究
    周艳;夏莉君;陈映
    2020, 15(2): 118-1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基 底核区脑出血患者94例,随机分为开颅组和微创组,各47例。开颅组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接受立 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比较2组手术相关参数及术后血肿清除率;2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2 组死亡率和随访6个月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2组术后脑软化灶的体积。结果:2组血肿 完全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为和住院天数为均少于开颅组 (均P<0.05)。随访过程中,微创组死亡率为4例(8.51%),低于开颅组的12例(25.53%)(P<0.05)。随访结 束时,微创组ADL评分>60分患者的比例高于开颅组,ADL评分<20分患者的比例低于开颅组(均P< 0.05)。微创组脑软化灶体积低于开颅组(P<0.05)。结论: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 引流术可显著减少基底核区脑出血的手术创伤、缩小术后脑软化灶的体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术 后的生活自理能力。
  • 临床研究
    韩雪 ;王登宇 ;于垚
    2020, 15(2): 120-1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他克莫司联合溴吡斯的明对重症肌无力(MG)的疗效及机制探索的影响。方法:MG患者 74例随机分为2组,各37例。对照组口服溴吡斯的明,联合组在口服溴吡斯的明的基础上,在晚餐后口服他 克莫司,均连续治疗4个月。于治疗前后,采取绝对临床评分法评价疗效;采用定量重症肌无力评分(QMG) 评价患者MG症状的改善程度;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判断患者生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外 周血CD25+ CD4+ /CD4+;采用Busch生存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结果:联合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 组(P<0.05);治疗后,2组的ADL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QMG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 联合组改变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2 组外周血 CD25+ CD4+ /CD4+ 比例均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P< 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Busch生存质量量表各项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 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他克莫司联合溴吡斯的明对MG的疗效优于单用溴吡斯的 明,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有关。
  • 临床研究
    盛碧 ;邹吉利 ;周旋 ;陈永刚
    2020, 15(2): 123-1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221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