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S数据库收录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
湖北省优秀期刊
中国知网网络首发期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王雪 ;杨添淞 ;孙忠人 ;王玉琳 ;冯楚文 ;杨燕 ;王庆勇 ;屈媛媛 ;王德龙 ;孙维伯 ;李超然;
    2022, 17(10):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肠道菌群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且针刺治疗神经、精神疾病临床疗效显著。本文 基于微生物-肠-大脑轴理论,检索近年来文献并进行总结,从神经、免疫、内分泌等方面来阐述针刺通过调 控肠道菌群以治疗神经、精神疾病的机制,并以常见神经、精神疾病如缺血性卒中、帕金森病、抑郁症、阿尔 茨海默病和失眠进行举例表述。
  • 综述
    张四美;金亚菊;杨晰宸;张彭跃;寸勇丹
    2022, 17(10):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的特点,是导致我国成年人死亡和残疾的首要原因。卒中的 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仍缺乏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内源性神经干细胞(eNSCs)的增殖与分化为缺 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近来研究表明,激活eNSCs并增强其治疗效果可能是治疗脑卒中有 效策略。本文对eNSCs在缺血性脑卒中损伤修复动员,以及促进eNSCs增殖与分化的策略的相关研究进 行综述,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译著
  • 译著
    邢玥( 译);凌霞( 译);王钰茹( 译);荣良群( 审校);杨旭( 审校)
    2022, 17(10): 559-5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由Bárány协会国际前庭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Vestibular Disorders,ICVD)委员会和国际头痛协 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IHS)偏头痛分类小组共同制定的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诊断标准。本文包含 了部分文献更新,原2012版本的诊断标准仍然不变。诊断标准包括VM和很可能的VM两类。根据常规的IHS流程,VM作为一个 新的疾病类型,将首先被纳入第三版国际头痛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ICHD)的附录。随着研究证据 的进一步增加,很可能的VM也有待被纳入到未来的ICHD版本中。VM的诊断包括:反复发作的前庭症状、偏头痛的病史、前庭症 状与偏头痛症状存在时间关联,且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前庭症状发生的相关病因。符合VM诊断的症状包括多种类型:如眩晕、头动 诱发的头晕伴恶心等,但临床上,上述症状的严重程度须为中度或重度,急性发作的持续时间需在5 min~72 h。
  • 论著
  • 论著
    唐玥;陈曼;初云惠;庞晓伟;秦川;田代实
    2022, 17(10): 563-5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共轭亚油酸(CLA)对脂多糖(LPS)刺激的小胶质细胞炎症表型转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①体外构建LPS刺激的小胶质细胞炎症模型,给予CLA处理24 h。②PPARγ抑制剂GW9662处理小胶质细 胞炎症模型,同时给予CLA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的方法探究小胶质细胞的炎症表型转 化。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LPS刺激小胶质细胞后,促炎分子IL-6、iNOS、IL-1β和TNF-α转录水平较对照 组显著上调(均 P<0.05);小胶质细胞内促炎标志物 CD16/32 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抗炎标志物 CD206水平明显降低(P<0.05)。②与单纯LPS刺激相比,给予CLA处理后,小胶质细胞促炎基因被下调 (均P<0.05),而抗炎基因上调(均P<0.05)。③给与PPARγ抑制剂处理后,与CLA处理组相比,小胶质细胞 的促炎基因表达明显上调(均 P<0.05),抗炎基因表达明显下调(均 P<0.05)。结论:CLA 可能通过激活 PPARγ通路调控小胶质细胞由促炎表型向抗炎表型转化。
  • 论著
    周军;唐志坚;吴雅奇;刘胜文;王煜
    2022, 17(10): 567-5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明确Zn2+ 交联的海藻酸钠水凝胶(AH)三维支架的理化特性、超微结构、管道结构的稳定性;评 价AH与脊髓神经干/祖细胞(NSPCs)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Zn2+ 与海藻酸钠交联制备AH三维支架;光 镜和扫描电镜评估其微管道结构;光谱分析仪测定盐酸洗涤后水凝胶内部残留Zn2+ 含量;分离和培养胎鼠 (E14)脊髓NSPCs;细胞培养环境下用磷酸盐缓冲液孵育AH三维支架18周,光镜下观察内部管道变化情况, 测量重量变化;脊髓NSPCs与AH三维支架共培养,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SPCs的 分化。结果:AH三维支架管道直径为(93.26±6.24)μm,管道密度为(9.72±2.37)/mm2 ,管道孔隙率为(66.22± 8.97)%;经过盐酸洗涤8次后,AH三维支架内Zn2+ 浓度为0.08 nmoL/mg;脊髓NSPCs在AH三维支架表面的 存活率>90%,且可以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结论:AH三维支架仅含有极低浓度 的Zn2+ ,且具有稳定的拓扑结构,与脊髓NSPCs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论著
    金迪 ;李芹 ;吴月霞 ;朱慧 ;单勇 ;刘海超 ;王起 ;张绿明 ;王培福 ;杨静
    2022, 17(10): 571-5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重庆卒中评分(CQSS)对腔隙性卒中(LS)患者的短期不良预后及早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 (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期间在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 院的LS患者294例,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并进行CQSS评分;主要结局事件为出院时不良预后(改良Rankin 评分≥3分),次要结局事件为出现END;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判断CQSS对结局事件的 预测价值。结果:根据出院时的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58例,预后良好组236例;预后不良组的首次美国 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首次CQSS评分、CQSS评分增幅均高于预后良好组,且首次CQSS评 分和NIHSS评分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earson系数=0.914,P<0.001)。CQSS对LS患者在出院时存在不 良预后的风险具有较好的预测意义(AUC=0.760,95%CI 0.692-0.829,P<0.001),截断值为5分。CQSS评分 对于出现END事件的预测准确度较低(AUC=0.613,95%CI 0.538-0.689,P=0.007)。结论:CQSS评分对LS 患者短期不良结局发生风险预测价值较高,评分越高出现不良预后的风险越大,对于发生END的风险预测 价值一般,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以提高对END事件的预测效能。
  • 论著
    胡胜旗;徐伟东;厉华;陈如东
    2022, 17(10): 575-5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镜像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态学指标以评估动脉瘤破裂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39对破裂的 镜像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态学参数,将以下参数纳入条件Logistic回归:动脉瘤高度、宽度、颈宽、尺寸比、纵横 比、宽/颈比、高/宽比、颈内动脉直径、是否有子瘤及动脉瘤高度>宽度。将单因素分析中与破裂有显著相关 (P<0.05)的参数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在本中心的 434 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中使用受试者特征曲线 (ROC)和曲线下面积(AUC)检验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动脉瘤有子瘤(OR=8.852, P=0.024)、动脉瘤高度>宽度(OR=18.250,P=0.011)和动脉瘤宽度(OR=1.645,P=0.024)是后交通动脉瘤破裂 的独立危险因素,其AUC值分别为0.737、0.761及0.686。结论:动脉瘤宽度、动脉瘤高度>宽度和有子瘤可 能是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形态学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子瘤形成是评估后交通动脉瘤破裂风险的最佳因素。
  • 论著
    陈欣;宋文慧;秦川;田代实;潘邓记
    2022, 17(10): 579-5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粒淋比)在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IIDD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在武汉同济医院确诊的中枢神经系统IIDDs患者81例纳入病例组,包括视 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23例,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MOGAD)者19例,多发性 硬化(MS)25例,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A-GFAP-A)14例;并选择同时期入院的非自身 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20例纳入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的人口学数据及临床资料。采用扩展残疾状态 量表(EDSS)评分评估疾病严重程度。检测血常规,比较外周血粒淋比在对照组及各病例组的区别及其与 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NMOSD 及 A-GFAP-A 患者的粒淋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84,0.0014);MOGAD和MS患者的粒淋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0.205)。各病例组患 者的粒淋比与入院时EDSS评分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粒淋比在NMOSD及A-GFAP-A中 会升高,但无法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
  • 论著
    孟祥荷 ;王翠a ;连亚军b ;刘洪波b ;李钰娟b ;杜丽媛b ;刘凤霞b ;谢南昌b
    2022, 17(10): 582-5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并前瞻性登记2016年11 月至2018年1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708例,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在随 访期间是否发生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收集2组的临床资料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脑梗死组12例(1.7%),对照组696例(98.3%)。单因素分析显示:脑梗死组 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病灶切除部位、手术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 史、高血压、房颤、冠心病、术后抗凝治疗、手术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长后,左上肺叶切除术(OR=10.670,95% CI 2.021~56.325,P=0.005)、左全肺切除术(OR=13.726,95%CI 1.398~134.746,P=0.025),糖尿病(OR= 6.021,95%CI 1.483~24.436,P=0.012)和高脂血症(OR=6.786,95% CI 1.337~34.455,P=0.021)与肺癌患者 术后发生脑梗死独立相关。结论:左上肺叶切除术、左全肺切除术、糖尿病病史和高脂血症病史可能是肺 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 论著
    孙莉;王舒;沈晓艳
    2022, 17(10): 587-5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 入选标准的真性球麻痹患者42例,随机分为假刺激组、低强度组、高强度组,每组14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 规吞咽康复训练,假刺激组予以假性tDCS刺激,低强度组予以1 mA tDCS电刺激,高强度组予以2 mA tDCS 电刺激;均为20 min/次,5 次/周,共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采用纤维内镜下吞咽困难严重程 度量表(FEDSS)、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评分和表面肌电(sEMG)数据进行评定和分析。结 果:治疗后,低强度组和高强度组的FEDSS评分低于假刺激组(均P<0.05),且高强度组低于低强度组(均 P<0.05);低强度组和高强度组的MMASA评分和sEMG平均肌电值均高于假刺激组(均P<0.05),且高强 度组高于低强度组(P<0.05)。结论:低强度、高强度tDCS电刺激均可改善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且高强度 刺激疗效可能优于低强度刺激。
  • 综述
  • 综述
    许瑶;周罗绮;秦川;田代实;王伟
    2022, 17(10): 591-5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缺血性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在卒中引起脑损伤的多种机制中,活化小胶质细胞 介导的神经炎症反应至关重要。新兴的单细胞测序技术促进了对小胶质细胞异质性活化的认识。血脑屏障 具有维持脑内环境稳态的关键作用,脑血管内皮细胞是血脑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血管相关的小 胶质细胞可以直接接触脑血管内皮细胞,进而影响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参与调控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脑血流 动力学,并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血管新生。进一步探索小胶质细胞的异质性活化对脑血管内皮细胞 作用,有望为缺血性卒中研发新的治疗思路。
  • 综述
    李苏亚 ;奚广军 ;李在望 ;张剑平
    2022, 17(10): 593-5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多能干细胞。近来研究发现,MSCs分泌的外泌体具有促进神经细胞再 生、调节免疫反应、促进血管生成等多种功能。本文主要综述MSCs源外泌体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 展,以期探讨出其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 综述
    付仲娇;随晓菲;陈毅;尤志珺
    2022, 17(10): 598-6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脑微出血指脑内微小血管病变所致含铁血黄素、铁蛋白等在微小血管周围沉积,是一种脑实质的亚 临床损害,也是脑小血管病的一个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在颈动脉的表现,病理变化早期 首先表现为内-中膜的增厚,继而形成粥样硬化斑块,斑块体积逐渐增大,产生血管狭窄甚至闭塞。颈动脉 粥样硬化往往与脑微出血并存,且此类患者通常无症状。本文将对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及 血管内治疗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 综述
    任文乾;王梓尧;张艺凡;耿婉月;刘静竹;倪虹
    2022, 17(10): 604-6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周围神经损伤会影响机体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随着对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了周围 神经再生的理论体系。本文基于周围神经离断后的微观改变、修复过程、影响神经再生的因素及修复方案与 修复机制等,结合国内外文献对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机制加以综述。
  •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
    李瑾;乐建容
    2022, 17(10): 606-6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正念呼吸训练+医护全程陪同在幽闭恐惧症患者行磁共振(MRI)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 法:筛选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在某三甲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行MRI检查过程中(曾)出现幽闭恐惧 症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外,给 与正念呼吸训练及检查时医护全程陪同。比较2组的干预有效率,干预前、后的心率和血压,MRI影像的图 文质量,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及2组在干预前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量表评分。结果:干预组总有 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心率低于对照组、MRI影像的图文质量满意 度高于对照组、对医护人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 论:正念呼吸训练+医护全程陪同应用幽闭恐惧症的患者中,可以有效降低其在MRI检查过程中幽闭恐惧症 的发作、稳定患者情绪、提高MRI图文质量及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同时对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有一定的作 用。
  • 临床研究
    胡勇;李烨;赵胜豪
    2022, 17(10): 609-6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科于收治 的556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69例,予腰硬联合麻 醉;观察组 287 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监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 (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并比较麻醉前和麻醉后15 min血流动力学数据;比较2组的麻醉指标;于术 后3 h、6 h、12h、24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并比较患者的其疼痛程度;比较麻醉前及麻醉15 min后 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时间、感觉阻滞时间、感觉恢复时间、运动阻滞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均 明显短对照组(均 P<0.05);麻醉后 15min,观察组 MAP 和 SPO2高于对照组(均 P<0.05),HR 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为(2.12±1.2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4±1.57)分(P<0.05);观察组的不 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相比具有麻 醉效果好、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镇痛效果好的优点,更适用于膝关节镜手术麻醉。
  • 临床研究
    韩征宇 ;翟倩倩 ;王俊玲 ;刘清萍
    2022, 17(10): 612-6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灯银脑通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临床疗效。方法:PSCI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 组和联合组,各43例。2组均给予PSCI常规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灯银脑通治疗。2组均治疗12周。 在治疗前、治疗后12 周分别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 估患者的认知状态;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检测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结果:对照组和联合组在治疗前的MoCA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和hs-CRP水平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对照组和联合组的MoCA评分、MMSE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同 组治疗前(均 P<0.05),hs-CRP 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均 P<0.05);联合组的 MoCA 评分、MMSE 评分和 AD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hs-CRP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银脑通可能有助于促进 PSCI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
  • 临床研究
    郭凤艳;王晓薇
    2022, 17(10): 614-6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PLA2)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63例急性脑梗死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住院的 45例急性脑梗死不伴骨质疏松患者为对照组。入院后,收集2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 (BMI),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入院后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钙(Ca)、磷(P)、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红蛋白(HGB)、血清碱性磷 酸酶(ALP)、LP-PLA2和ox-LDL水平。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将观 察组患者分为中度卒中亚组(5~15分)、中重度卒中亚组(16~20分)和重度卒中亚组(21~42分)。结果:与 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女性比例较高(P<0.05)、年龄较大(P<0.05)、BMI指数较高(P<0.05);观察组的血清 TC、ALP、ox-LDL、LP-PLA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NIHSS评分,观察组 患者纳入中度卒中亚组 21 例,中重度卒中亚组 34 例,重度卒中亚组 8 例;中重度和重度卒中亚组患者的 ox-LDL、Lp-PLA2水平均高于中度卒中亚组(P<0.05),重度卒中亚组患者的ox-LDL、Lp-PLA2水平高于中 重度卒中亚组(P<0.05)。结论:血清ox-LDL和Lp-PLA2水平可能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 个案报道
  • 个案报道
    毛震;赵忠;杨淑;赵永琪;赵富元
    2022, 17(10): 617-6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