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S数据库收录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
湖北省优秀期刊
中国知网网络首发期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述评
  • 述评
    苏一洵*;李晖*;易陈菊
    2022, 17(1): 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突触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缺乏体内研究细胞之间互作蛋白的技术 手段,我们对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互作机制了解有限。近来,来自杜克大学的 Cagla Eroglu 团队和 Scott H. Soderling团队在Nature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报道了一种利用在体化学遗传学的Split-TurboID方法, 并利用该方法鉴定了星形胶质细胞中与神经元表面互作的蛋白,发现星形胶质细胞NrCAM蛋白可通过与 神经元NrCAM互作,负调控星形胶质细胞的体积大小,并在神经元桥尾蛋白介导下促进抑制性突触形成。
  • 论著
  • 论著
    孙思琦;陈国鹏;周恩奇;刘忠纯
    2022, 17(1): 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小鼠应激造模前后的抑郁及焦虑样行为。 方法:54只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 对照(NC)组和慢性束缚应激(CRS)组,再根据年龄分为青年亚组、中年亚组、老年亚组,共6亚组,每亚组9 只。通过检测各组小鼠的行为学改变,包括体质量、悬尾试验、强迫游泳试验、糖水偏好试验、开放旷场实 验,观察小鼠抑郁样及焦虑样行为。 结果:NC组中,与青年亚组相比,中年亚组小鼠直立次数减少(P< 0.05),老年亚组小鼠体质量升高(P<0.05),悬尾、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下降(P<0.05),旷场中移动的总距 离下降、直立次数减少(P<0.05);与NC组各亚组相比,CRS组对应各亚组的体质量下降(P<0.05),悬尾、 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上升(P<0.05),糖水偏好率、旷场移动总距离、直立次数均下降(P<0.05),其中与CRS 组青年亚组相比,老年亚组的悬尾、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升高(P<0.05),糖水偏好率下降(P<0.05),旷场 直立次数下降(P<0.05)。 结论:正常衰老状态下,小鼠年龄越小越容易出现绝望行为,年龄越大焦虑样 行为越严重;应激衰老状态下,小鼠年龄越大,抑郁焦虑样行为程度越严重,特别是奖赏功能受损导致的快 感缺失。
  • 论著
    来小音;* ;毕抓劲* ;杨雪莲 ;张瀚文 ;李龙宣 ;卜碧涛
    2022, 17(1): 9-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支链氨基酸(BCAAs)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探讨其在实验性自身免疫 性重症肌无力(EAMG)模型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收集54例MG患者纳入MG组,另设35例健康体检 者为对照组,采用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检测血中BCAAs水平、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比较2组的差异。 使用BCAAs喂养EAMG小鼠,评估其肌力变化,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 比,MG组患者血缬氨酸、异亮氨酸水平降低,而TNF-α、IL-6、IL-8水平升高(P<0.05)。与正常饮食组相 比,BCAAs饮食组小鼠症状较轻且TNF-α、IL-6、IL-8水平降低(P<0.05)。结论:BCAAs有益于改善MG的 免疫反应,通过调节BCAAs的代谢或其相关的转运蛋白及信号通路有可能成为调节MG免疫的新切入点。
  • 论著
    刘基 ;王蒙恩 ;惠鑫 ;张利军 ;张童童 ;陈旺 ;王贤军
    2022, 17(1): 13-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EVT)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AC-LAO)患者血管再通后不良预后的 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EVT且血管成功再通的145例AC-LAO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后90 d改良 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3分)。单因素分析2组患者的 基线资料、神经功能损伤状况、危险因素、Rapid软件和血管造影成像参数等资料,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探讨 影响血管内再通治疗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145 例实现血管再通的患者中,65例患者术后 90 d mRS 评分>3 分,预后不良率为 44.83%。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显示入院时高 NIHSS 评分(OR 0.866, 95%CI 0.794~0.943,P=0.001)、低 Aspect 评分(OR 1.607,95%CI 1.181~2.186,P=0.003)、不良侧支循环 (OR 0.373,95%CI 0.163~0.856,P=0.020)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NIHSS评分、Aspect评 分、侧支循环状态是影响AC-LAO患者早期血管再通后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论著
    郭晋瑜 ;赵娅蓉 ;吕亮亮 ;王童 ;许斐 ;张肖南 ;李阳
    2022, 17(1): 17-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认知训练方法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各认知域功能改善的情况。方法:收集简易 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24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25分,临床痴呆量表为0.5分的 MCI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51例,2组均给予健康宣教并进行痴呆危险因素的控制,训练 组还通过一种新型认知训练方法进行系统性训练3月。在基线期(训练前)、访视期1(训练3月后)、访视期 2(训练6月后),用MoCA和MoCA认知域指数得分(CDIS)进行评价。结果:训练组不同时间点的MoCA、 MoCA MIS、MoCA EIS、MoCA VIS、MoCA LIS和MoCA AIS等量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 照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MoCA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的MoCA、MoCA VIS、MoCA LIS和MoCA AIS等量表评分在访视期1和基线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的MoCA、 MoCA EIS、MoCA VIS、MoCA LIS和MoCA AIS等量表评分在访视期2与基线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训练组的MoCA、MoCA MIS和MoCA EIS等量表评分在访视期2与访视期1相比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有MoCA量表评分在访视期2与基线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 间点,训练组的MoCA和MoCA E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新型认知 训练方法可显著改善MCI患者的整体认知功能和各认知域情况。
  • 论著
    赵杰 ;欧阳周玲 ;丁雪桐 ;乔吉日木图
    2022, 17(1): 23-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认知障碍的进展对连接梯度是否存在影响,以及认知障碍的进展导致的各脑区梯度变化 差异。方法:收集正常对照40例(NC组)、早期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42例(EMCI组)、晚期MCI患者39 例(LMCI组)和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40例(AD组)的静息态fMRI数据。采用非线性分解的方法将各受 试组的功能连接数据计算连接体梯度,比较不同阶段被试组间的梯度差异。结果:认知障碍的进展会导致 连接梯度的连接模式中变化的脑网络增多,梯度分数也明显下降,其中第一梯度变化最明显的在EMCI阶 段,第二梯度变化最明显的在AD阶段,并且第一梯度解释了梯度变化中最大的差异。结论:认知障碍的进 展对连接梯度存在影响,相比于离散网络的研究方法,连接梯度保留了各子网络间的连接,反映了全脑的宏 观连接模式。
  • 综述
  • 综述
    杨迪;张颖新;赵金苗;张兵
    2022, 17(1): 28-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解偶联蛋白2(UCP2)是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载体蛋白,在脑内广泛分布。近年来的研究显示,UCP2 可通过调控氧化应激反应、线粒体功能、细胞凋亡、物质能量与代谢等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过程。本文 就UCP2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脑保护机制进行归纳。
  • 综述
    胡曼;赵虹;陈准立;朱冬雨;张瑛;李倩仪;陆征宇
    2022, 17(1): 31-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神经血管单元(NVU)是近年来脑梗死研究的热门模型,小胶质细胞(MG)作为NVU的重要组成部 分,又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免疫细胞,在脑梗死炎性级联反应及神经修复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通过 干预MG治疗脑梗死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近期关于干预MG治疗脑梗死的相关文献进行梳 理总结。
  • 综述
    李泽慧;刘茂;张旻
    2022, 17(1): 35-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的研究提示,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多系统疾病,不仅仅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还可伴 发认知、行为及自主神经功能的损害。本文综述了ALS患者在不同病程阶段可能出现的不同类型的心血管 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为ALS患者的临床研究和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
  • 综述
    陈盛;王高华
    2022, 17(1): 38-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抑郁症的发生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复杂过 程。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无蛋白质编码功能的非编码RNA,可在转 录、转录后及表观遗传水平发挥作用,参与调控不同的生理及病理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LncRNA与 抑郁症关系密切,在抑郁症患者和抑郁症动物模型中,不同脑区中的LncRNA表达谱发生显著改变,可能参 与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并可能作为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外周血单核细胞中LncRNA可能作为潜在的诊 断和预后标志物。本文就近年来LncRNA在抑郁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综述
    陈思苗 ;邓赛月 ;谢意 ;赖文雯 ;王伟 ;丁凤菲
    2022, 17(1): 42-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睡眠是必备的生理过程,具有神经系统内环境维稳、能量代谢平衡等重要作用。胶质类淋巴系统是近 年来新发现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由星形胶质细胞结构和功能介导的脑脊液循环-交换体系,它被认为在脑 内物质清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胶质类淋巴系统在睡眠期呈高功能状态,急性睡眠剥夺即可导致代谢废 物清除减缓。同时,多种神经系统慢性疾病常伴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且严重程度常与病程和预后密切相关, 既往认为由神经元损伤或丢失导致,但具体机制不明,临床也尚缺少有针对性的干预手段。近年来研究报道 称,阿尔兹海默病、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中,胶质类淋巴功能受损明显,物质清除效率降低。关于慢性睡眠 障碍-神经系统疾病-胶质类淋巴系统功能异常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目前存在激烈学术争论。本文回顾总结 了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报道,为进一步探究慢性睡眠障碍的发生机制提供依据。
  •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
    孟会红a ;刘永刚a ;邢晓明a ;张超a ;赵静a ;孙庆娜a ;任翠剑a ;郭亚平b
    2022, 17(1): 47-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抗心磷脂抗体(AC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水平与脑梗死 严重程度及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6例,依据入院的ACA、ANCA检测结 果分为ACA阳性组、ANCA阳性组和阴性对照组(ACA和ANCA均为阴性),比较3组的神经功能损伤和 动脉狭窄情况。结果:ACA阳性组33例,ANCA阳性组17例,阴性对照组106例;3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均P>0.05)。ACA阳性组和ANCA阳性组的NIHSS评分及中、重度神经功能损伤患者的比例均 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均P<0.05),轻度神经功能损伤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均P<0.05);ACA 阳性组和 ANCA 阳性组的 NIHSS 评分及轻、中、重度神经损伤患者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ACA阳性组和ANCA阳性组的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 的重度狭窄率均高于阴性对照组(均P<0.05);ACA阳性组和ANCA阳性组的各动脉重度狭窄率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CA、ANCA阳性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及动脉狭窄程度 高于ACA、ANCA阴性的患者。
  • 临床研究
    孟小波 ;陈华锋 ;温昌明
    2022, 17(1): 49-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5-羟色胺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 法:脑梗死后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2组均给予5-羟色胺治疗,研究组还给予经 颅磁刺激治疗。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2组的 抑郁和神经功能。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HAMD评分改善情况、NIHSS评分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5% v.s. 72.5%,P<0.05)。2组治疗前的HAMD、NIHSS评分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HAMD、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 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5% v.s. 20.0%,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5-羟色胺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疗效 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临床研究
    魏从兵 ;王丹 ;魏进
    2022, 17(1): 51-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8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合并脑内微出血灶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大 面积脑梗死合并脑内微出血灶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4组,每组20例,其中A组予保守治疗,B组予抗 血小板或抗凝治疗,C组予静脉溶栓,D组予动脉拉栓或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拉栓。统计各组治疗3 d、7 d、14 d 后死亡率;生存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 d、7 d、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 14 d后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结果:治疗14 d后,A组死亡10例,B组死亡7例,C组死亡5例,D组死亡2 例,A组死亡率高于另外3组(P<0.05)。治疗14 d时,4组较治疗前比较NIHSS评分均下降(均P<0.05),且D 组的NIHSS评分低于A、B、C组,C组的NIHSS评分低于A、B组,B组的NIHSS评分低于A组(均P<0.05)。 治疗 14 d 后,D 组的 BI 评分高于 A、B、C 组,C 组的 BI 评分高于 A、B 组,B 组的 BI 评分高于 A 组(均 P< 0.05)。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微出血灶应尽早启用抗栓治疗。
  • 临床研究
    赖海玲;吴伟;胡观成;李玲
    2022, 17(1): 53-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半月节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PB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过程中球囊成形不良 的原因。方法:选取PTN患者73例,均采用PBC治疗,回顾性观察患者术中球囊形态与Meckel’s腔及周 围解剖之间的关系,对球囊成形不良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球囊呈梨形61例,成形不良13例:椭圆形6 例,圆形1例,哑铃形2例,不规则形1例,破裂3例。 结论:导致成形不良的原因有:穿刺角度偏差,进针 过深突入桥前池,术中球囊导管飘移,球囊导管未能准确进入Meckel’s腔;Meckel’s腔结构变异,如骨质 缺损及腔内骨棘、较深的三叉神经压迹、局部粘连;球囊与穿刺套管针过近,球囊扩张受限压力过大破裂。
  • 短篇论著
  • 短篇论著
    周建a ;白义仁a ;任静a ;赵芝婷b
    2022, 17(1): 56-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短篇论著
    刘波 ;唐玉兰 ;廖韦静 ;黎良胜
    2022, 17(1): 58-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个案报道
  • 个案报道
    刘华斌 ;杨雅玲
    2022, 17(1): 60-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