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S数据库收录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
湖北省优秀期刊
中国知网网络首发期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王庆勇 ;孙维伯 ;杨燕 ;屈媛媛 ;冯楚文 ;王德龙 ;李超然 ;杨添淞 ;孙忠人
    2021, 16(11): 621-6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系统评价罗替戈汀透皮贴剂治疗帕金森病(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 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 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PubMed、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等7个数据库,搜集 罗替戈汀透皮贴剂治疗P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11月11日。由两位研究者独 立对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使用Stata软件和RevMan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 RCT 研究,包括 4 682 例受试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罗替戈汀透皮贴剂显著降低 PD 患者的 UPDRS-Ⅲ、 UPDRS-Ⅱ及UPDRS-(Ⅱ+Ⅲ)评分,改善了PD患者的运动症状和日常生活症状;此外,罗替戈汀透皮贴剂显 著降低了PD患者的PDSS-2评分,改善了PD患者的睡眠质量。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罗替戈汀透皮贴剂并 未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论:证实罗替戈汀透皮贴剂治疗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论著
    武止戈;王惠玲
    2021, 16(11): 629-6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SCZ)患者的脑白质损害的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关 系。方法:招募精神分裂症患者(SCZ 组)及健康对照(HC 组)各 30 例,对 2 组进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DTI)扫描,及临床症状评定、SCZ认知功能简明评测量表(BACS)测评;采用优化的空间统计方法(TBSS) 对DTI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两组之间DTI扫描结果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症状、BACS得分的相关性。结果: SCZ 组全脑多处纤维束 FA 值低于对照组(P<0.05);左侧小脑上脚 FA 值与符号编码得分呈正相关(r= 0.384,P=0.039)。结论:SCZ患者存在全脑多处白质纤维损害,且部分重要白质纤维损害与认知障碍存在 相关性。
  • 论著
    夏维;毕江江;樊龙昌;陈昊
    2021, 16(11): 633-6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武汉一线医护人员脑功能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临床一线 医务人员141例,在疫情期间和疫情结束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同时采用北京易飞华通 公司研制的脑功能仪检测脑健康状况。结果:疫情期间一线医护人员的 SCL-90 总分明显高于疫情后 ([ 145.4±42.8)和(131.4±35.3)分,P<0.05],SCL-90因子分≥2分的人数分布较多的因子是躯体化、抑郁和 偏执。脑功能监测指标中,脑能耗、脑放松、脑惰性和脑稳定等项目在疫情期间测得数值明显高于疫情后 (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武汉一线医护人员带来巨大压力,导致脑功能监测异常和心理 障碍。
  • 论著
    廖宗峰;李玲;黄姝;陈黛琪;李瑾;高申菊;王露
    2021, 16(11): 636-6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编制家属决策冲突量表,并在神经内科ICU患者家属中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基于患者 决策冲突量表(DCS),编制家属决策冲突量表,抽取神经内科ICU 191例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检验其信 效度。结果:家属决策冲突量表共16个条目,因子分析共提取3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68.024%。量表 水平的内容效度为 0.990,Cronbach’s α系数为 0.885,各维度 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 0.802、0.861、0.924, Guttman折半系数为0.727。结论:家属决策冲突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评估神经内科ICU患者家 属的决策冲突水平。
  • 综述
  • 综述
    郑林歆 ;陈舒悦 ;许峰
    2021, 16(11): 640-6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脑出血急性期常伴有高血压反应,虽然血压的快速控制对部分人群是安全的,但是仍然有诱发中枢和 外周器官缺血的风险。本文讨论脑出血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关系,总结脑出血急性期血压变化的机制,重点 关注急性期血压管理现状,归纳常用静脉降压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 综述
    齐洪武;乔民;刘岩松;任胤朋
    2021, 16(11): 645-6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颅内出血(ICH)仍是最严重的神经系统急重症之一。当ICH患者有抗栓治疗的指征时,是否或何时启 动抗栓治疗目前并不确定。对伴有缺血和栓塞事件高风险的ICH,临床并未予以抗栓药物进行二级预防,重 要原因是缺乏相关的指南指导。本文回顾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就ICH后抗栓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综述
    宗委峰;喻志源;骆翔
    2021, 16(11): 649-6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外伤性脊髓损伤会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病理过程,并引发胶质瘢痕的形成。脊髓胶质瘢痕是导致严重且 不可逆转的神经功能丧失的重要因素之一。脊髓胶质瘢痕成分复杂,除星形胶质细胞外,还包含多种细胞和 细胞外成分,在脊髓组织修复和神经功能恢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脊髓胶质瘢痕的生物学和 病理学最新研究进展,及脊髓损伤新的治疗方案。
  •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
    刘浩;吴瑞杰;丁玉雪;朱军
    2021, 16(11): 653-6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陷窝蛋白1(Cav-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患 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 98 例,采集外周静脉血后测定血清 PTX3、 Cav-1、hs-CRP水平。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 脑梗死患者的病情、预后进行评估,分析血清PTX3、Cav-1、hs-CRP水平与NIHSS评分和mRS评分的关系。 结果:脑梗死患者的血清PTX3、Cav-1、hs-CRP均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863、0.747、0.689,P<0.05)。 治疗3月随访显示死亡5例,生存93例;生存者中预后良好74例,预后不良19例。死亡亚组的血清PTX3、 Cav-1、hs-CRP水平高于生存亚组,预后不良亚组的血清PTX3、Cav-1、hs-CR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亚组(P< 0.05)。PTX3预测脑梗死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13,最佳截断值为17.24 ng/mL,预测敏感 性、特异性分别为75.01%、77.62%;Cav-1的AUC值为0.898,预测脑梗死预后不良的最佳截断值为18.58 ng/ mL,预测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53%、77.64%;hs-CRP的AUC值为0.747,预测脑梗死预后不良的最佳截 断值为 12.95 mg/L,预测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 70.85%、77.66%。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 PTX3、 Cav-1、hs-CRP表达明显升高,并且血清PTX3、Cav-1、hs-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情况密切相关。
  • 临床研究
    汤华;陈少军;韩晶;夏开来;姜莱;郑刚
    2021, 16(11): 656-6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1-磷酸鞘胺醇(S1P)与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 挛的相关性。方法:纳入部分动脉瘤破裂所致自发性SAH患者37例,分别在发病后第3、5、7、10、14天行 TCD检测跟踪血管痉挛程度,其中27例纳入痉挛组,10例纳入无痉挛组。另选取我院收治未破裂颅内动脉 瘤介入栓塞治愈术后半年复诊患者中,未见血管痉挛及血管狭窄的患者12例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 谱法测定3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的S1P 水平。结果:与无痉挛组和对照组相比,痉挛组患者发病后3 d患者 血清和脑脊液中S1P 浓度升高,5 d时显著升高,至第7天达到高峰,至第14天时降至无明显差异。发病后 第7天,痉挛组患者大脑中动脉流速增加与血清和脑脊液中S1P 的浓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SAH后 脑血管痉挛患者大脑中动脉流速明显增加,同时其血清及脑脊液中S1P 显著升高。
  • 临床研究
    赵建军 ;张闻东 ;陈赟 ;于溪 ;苏星星
    2021, 16(11): 660-6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三通三调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合并肢体痉挛的60例 患者随机分为三通三调针刺组和普通针刺组各30例,分别采用三通三调针刺法和普通针刺法治疗,2周为 单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痉挛指数(CSI)、改良Ashworth量表(MAS)的变化,评价其 疗效。结果:三通三调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7%,普通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前者高于后者(P<0.05)。治疗 后,2 组的 CSI、MA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三通三调针刺组的 CSI、MAS 评分低于普通针刺组 (P<0.05)。结论:三通三调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明显。
  • 临床研究
    刘贤俊 ;唐妍妍 ;尹顺雄 ;文茂婉 ;周玲 ;占克斌
    2021, 16(11): 662-6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最后区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 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最后区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NMOS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结合国内外 文献,复习和总结NMOSD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结果:患者以发作性恶心、呕吐、呃逆为首发症状,血清水通 道蛋白4-IgG阳性,影像学MRI提示延髓背侧病变,予以糖皮质激素冲击、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症状好转。结 论:最后区综合征常以顽固性恶心、呕吐、呃逆为首发症状,临床容易误诊。
  • 临床研究
    潘万喜a ;陈少军a ;刘甜甜b ;姜莱a ;韩晶a ;姚龙飞a ;黄鑫a
    2021, 16(11): 665-6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脑功能区和近功能区胶质瘤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 法:将89例脑功能区和近功能区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与观察组(n=41),对照组采取常规显微 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对比2组肿瘤切除程度,术前及术后7 d测定血清转化 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低氧诱导因子 1α(HIF-1α)水 平。术前及术后3月,评价Karnofsky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美国国立卫生 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随访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肿瘤完全切除率82.93% (34/41),与对照组的 58.33%(28/48)相比提高(P<0.05)。术后 7 d,观察组的血清 TGF-β、VGEF、GFAP 和 HIF-1α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术后3月,观察组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而ADL及NIHSS评分低 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P<0.05),但2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脑功能区和近功能区胶质瘤近期疗效满意,可提 高肿瘤全切率并保护神经功能。
  • 临床研究
    韩奇 ;施聚峰 ;马俊 ;张燕飞 ;吴俊 ;郑旭宁
    2021, 16(11): 669-6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睡眠及焦虑抑郁情绪的改 善作用。方法:脑卒中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2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予常规 康复训练,观察组另予rTMS结合CBT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脑卒中专 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贝克焦虑量表(BAI)和贝克抑郁量表(BDI)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的 PSQI评分均明显降低,SS-QOL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 组,SS-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2组的BAI与BDI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1),且 观察组治疗后的BAI与B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的SS-QOL评分与PSQI评分 呈负相关(t=-4.678,P<0.05),BAI评分与PSQI评分呈正相关(t=59.676,P<0.05),BDI评分与PSQI评分 呈正相关(t=6.883,P<0.05)。结论:CBT结合rTMS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睡眠情况,提高生存质量,并 缓解焦虑与抑郁等不良情绪。
  • 临床研究
    屠世欢;陈燕梅;董翔
    2021, 16(11): 672-6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血清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联合检测对双相情感 障碍(BD)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90例BD患者为BD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就诊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 者为对照组,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50例健康成年人为健康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汉密 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评估BD组患者的躁狂和抑郁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法(ELISA)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TBARS和BDNF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TBARS、BDNF 的表达水平与HAMD、YMR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定TBARS和BDNF单独检 测和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BD组和对照组血清TBARS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且BD 组高于对照组(P<0.05);BD组和对照组血清BDNF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且BD组低于对 照组(P<0.05)。TBARS的表达水平与HAMD评分和YMRS评分呈正相关(P<0.05);BDNF的表达水平与 HAMD评分和YMRS评分呈负相关(P<0.05)。TBARS检测的敏感度为72.22%,特异度为81.11%,ROC曲 线下面积(AUC)为 0.729(95%CI 0.655~0.778);BDNF 检测的敏感度为 76.67%,特异度为 75.56%,AUC 为 0.735(95%CI 0.632~0.778);TBARS+BDNF联合检测对BD诊断的敏感度为87.78%,特异度为91.11%,AUC 为0.895(95%CI 0.813~0.955)。结论:血清TBARS和BDNF的表达可作为诊断BD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且 TBARS+BDNF两者的联合检测与单独检测相比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
  • 短篇论著
  • 短篇论著
    朱碧峰;彭涛;彭小祥;李芹;刘建林;但毕堂
    2021, 16(11): 675-6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个案报道
  • 个案报道
    郭卫娜;a ;郭巧珍;a ;朱凤英;b ;李晶雪;a ;常雅君;a ;石源源a ;王天俊a
    2021, 16(11): 678-6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个案报道
    蒋敏;白凡;张禄菊;苏文渊;罗伦
    2021, 16(11): 681-6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