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S数据库收录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
湖北省优秀期刊
中国知网网络首发期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杨阳a ;方园园b ;汪明欢b ;张函b
    2023, 18(9): 497-5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中老年人群中内脏脂肪(visceral adipose tissue,VAT)体积与大脑灰质体积之间的相关性及 其性别差异。方法:使用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资源进行分析。VAT与灰质体积数据下载自生物样 本库中利用全身MRI和头部MRI图像分析处理后的现有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VAT体积与灰 质体积之间的相关性;协变量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运动 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及心脏病病史等。结 果:最终23 310人纳入分析,其中男性11 052人,女性12 258人。在全部人群中,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 示,校正BMI、腰臀比等体脂因素后,VAT依然与灰质体积独立负相关(β=-2.04,95%CI -3.24~-0.84,P= 0.001)。男性和女性参与者在年龄、吸烟饮酒史、BMI、腰臀比等基础资料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相较 于女性,男性有更低的大脑灰质体积[(810.82±45.90) cm3 vs. (777.88±44.64) cm3 ,P<0.001]及更高的内脏脂 肪体积[(2.62±1.50) L vs. (4.90±2.31) L,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仅在男性人群中,VAT与灰质体积独 立相关(β=-2.95,95%CI -4.46~-1.44,P<0.001)。结论:VAT与中老年人的大脑灰质体积呈负相关,而 且这种相关性在男性人群中更为明显。
  • 论著
    涂宇 ;彭芥微 ;张城滔 ;李百株 ;刘雨琦 ;黄蓉 ;朱培培 ;曾秀丽 ;卓文燕
    2023, 18(9): 502-5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基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分型的大动脉粥 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型卒中和穿支动脉疾病(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PAD)型卒中扩 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与左心房、左心室增大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 17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组患者完善颅脑磁共振成像和 B型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以EPVS在脑内分布的严重部位不同分为2组,最严重部位在基底节区(basal ganglia,BG)的被认为EPVSⅠ型为主型,共67例;最严重部位在半卵圆中心(centrum semiovale,CSO)的被 认为EPVS Ⅱ型为主型,共10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超声心动图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 归分析AIS患者EPVS Ⅰ主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EPVS Ⅱ主型组的左心房内径指数(left atrial diameter index,LADI)低于 EPVS Ⅰ主型组[ 18.48(17.15, 20.60) vs. 19.43 (18.44, 21.17),Z=-2.113,P=0.035];左 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低于 EPVSⅠ主型组[92.92 (82.16, 109.08) vs. 102.61 (85.15, 121.32) ,Z=-2.342,P=0.019];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 显著高于 EPVS Ⅰ主型组[66.00 (63.00, 70.00) vs. 64.00 (61.00, 68.00),Z=-2.914,P=0.004]。EPVS Ⅰ主型组和 EPVS Ⅱ主型组的左房肥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 vs. 3.67%,χ 2 =0.070,P=0.079)。EPVS Ⅱ主型组 的左心室肥厚发生率显著低于EPVS Ⅰ主型组(9.2% vs. 23.9%,χ 2 =7.13,P=0.00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提示,LVMI(OR 0.99,95%CI 0.98~1.00,P=0.038)和 LVEF%(OR 1.08,95%CI 1.01~1.17,P=0.032)为 AIS 患者EPVSⅠ主型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CISS分型分组,LAA型的LADI、LVMI、LVEF%与PAD型组间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ISS分型的LAA型卒中和PAD型卒中,EPVS分布最严重部位在 基底节区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左心室增大、左心功能不全。但EPVS分布最严重部位、左心室增大和左心功 能不全与CISS分型的LAA型或PAD型无关。
  • 论著
    李青青 ;赵彦新 ;赵芳卓 ;朱天瑞 ;刘爽
    2023, 18(9): 508-5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结合Rapid自动分析软件参数对前循环大血管近端闭塞 (anterior circulation large vessel occlusion,ac-LVO)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血管内治疗 (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患者预后的评估和预测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ac-LVO AIS并行 EVT合 并或不合并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收集基线特征,及CTP成像后Rapid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得到的参数:包 括脑血流量< 30%的体积(VCBF<30%),脑血流达峰时间>4 s(VTmax>4 s )、脑血流达峰时间>6 s(VTmax>6 s )、脑血流 达峰时间>8 s(VTmax>8 s )、脑血流达峰时间>10 s(VTmax>10 s )的低灌注区体积,低灌注强度比值(hypoperfusion intensity ratio,HIR)、错配体积(mismatch Volume,MMV)、错配率(mismatch ratio,MMR)、CBV 指数,及 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me early CT score,ASPECTS)等,将患者术后90 d的随访 情况按照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进行分组,mRS 0~2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3~ 6分为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及CTP参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与预后 相关的独立预测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预测因素对应的最佳阈值及其各自预测能 力。结果:纳入患者158例,其中预后良好组 62 例,预后不良组 96 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CBF<30% (OR=1.014,95%CI 1.001~1.026,P=0.028)、HIR(OR=8.655,95%CI 1.800~41.620,P=0.007)、入院时收缩压 (OR=1.039,95% CI 1.017~1.062,P=0.001)、入院时 NIHSS(OR=1.125,95% CI 1.038~1.219,P=0.004)是 ac-LVO卒中患者EVT后90 d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OC分析显示,HIR、VCBF<30%、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NIHS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8、0.704、0.658、0.600,预测不良预后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HIR≥0.355, VCBF<30%≥25.5 mL,入院时收缩压≥151.5 mmHg,入院时NIHSS评分≥17分。结论:HIR、VCBF<30%、入院时收 缩压、入院时NIHSS评分为ac-LVO AIS患者EVT 90 d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HIR、VCBF<30%对于 ac-LVO AIS患者EVT预后的预测能力优于NIHSS评分、入院时收缩压。
  • 论著
    郭英 ;陈静 ;梁玲 ;李红丽 ;李彪 ;梁宝 ;向东方
    2023, 18(9): 514-5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抑郁发作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检出特征及其与幻听之间 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纳入473例抑郁发作患者,使用一般人口学问卷、渥太华自伤量表 和精神症状评定量表中文版(Psychotic Symptom Rating Scales,PSYRATS)进行调查,分析NSSI与幻听症状 的关系。结果:抑郁发作患者NSSI检出率为40.6%,NSSI在年龄、性别、病程、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 家族史、诊断分类、吸烟史、饮酒史和有无幻听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幻听症状的男性和 女性抑郁发作患者NSSI检出率分别为42.9%和67.6%,无幻听症状分别为19.8%和42.1%,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均P<0.05)。在诊断分类上,单相抑郁发作组中有无幻听症状的NSSI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男性和女性NSSI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双相抑郁发作中有无幻听症状的NSSI 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仅在女性中 NSSI 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幻听与 NSSI最常自伤部位有一定关联性(P<0.05)。幻听与NSSI行为特征值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在调整了性 别、年龄、职业等因素后,幻听与NSSI行为呈显著正相关(OR=1.04,95%CI 1.01~1.08,P<0.05)。结论:抑郁 发作患者幻听症状与NSSI行为呈正相关。
  • 论著
    庞争争 ;吕亚希 ;高春华
    2023, 18(9): 518-5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反复促通疗法(repetitive facilitative exercise,RFE)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FE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2组均接受头 针加常规康复治疗,RFE组还在头针留针期间予RFE,连续治疗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下肢 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下肢运动功能、Berg 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估平衡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日常活动能力、10米最 大步行速度测试(10-meter maximum walking test,10MWT)评估步行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BBS、 10MWT、MBI、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1),且RFE组治疗后的BBS、10MWT、MBI、FMA评分均显 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针结合RFE治疗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有较好疗效。
  • 综述
  • 综述
    朱凯轩 ;张通;
    2023, 18(9): 522-5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是一类以神经元退行性变性、丢失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包括阿尔 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病和多系统萎缩等。尽管这些疾病发病机制和典型表现不同,但都出现 昼夜节律紊乱。昼夜节律是生物体存在的24 h节律,参与调控机体生理过程,昼夜节律紊乱会导致激素分 泌异常、致病蛋白积累和神经退行性改变,加速疾病进展。本文对昼夜节律紊乱与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的 相关性进行论述。
  • 综述
    李煜;吴超然;张雨濛;廖红
    2023, 18(9): 526-5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由于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复杂性,目前仍缺乏有效的 治疗手段。GABAB受体广泛分布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在调节神经递质释放和神经元兴奋性中发挥重 要作用。现已证明GABAB受体参与多种CNS疾病的发生发展,包括癫痫、抑郁、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及 自身免疫性脑炎等疾病。因此,明确GABAB受体在CNS疾病中的病理角色,对GABAB受体相关药物的开 发及临床应用至关重要。本文从GABAB受体结构和功能出发,综述其参与各类CNS疾病的具体机制。
  • 综述
    刘欢 ;李墅明 ;顾小萍;
    2023, 18(9): 530-5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高患病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最近很多动物 研究表明慢性应激导致的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水平增加及其受体功能异常参与AD的病理进 程,其涉及的机制包括增加Aβ沉积与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损害突触可塑性、与小胶质细胞共同介导慢性炎 症等。给予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拮抗剂能够改善AD动物模型的认知表现。本文 综述了GC及GR在AD病理中的可能作用机制,并为AD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 综述
    鲁菁 ;屈媛媛 ;邵玉莹 ;郭述豪 ;冯楚文; ;孙维伯 ;李彬彬 ;孙冬玮 ;杨添淞;
    2023, 18(9): 534-5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是世界上青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动物模型作为TBI损伤机制的研究载体, 对研究TBI发生发展和具体损伤机制具有重要作用。由于TBI病理机制复杂,目前关于TBI动物模型的建 造方案较多,大多从损伤病因及损伤性质进行区别,但尚无统一的TBI模型制备标准,且仍处于不断开发、补充 和完善中。本文总结了国内外TBI模型常用的实验动物,并根据局灶性损伤、弥漫性损伤和混合性损伤三种 TBI不同损伤性质对常见TBI的造模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TBI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和帮助。
  • 综述
    程凯倩; ;朱钊 ;吴敏
    2023, 18(9): 539-5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多无诱因,易引起患者失眠、焦 虑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PDPN发病机制复杂,除有高血糖、氧化应激、营养缺乏、微血管病变、胰 岛素信号受损等多种易导致神经病变的因素外,关于PDPN患者累及小纤维继而出现疼痛症状时外周神经 系统损伤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前尚无PDPN的确切诊断工具及治疗 方法。本文对PDPN的发病机制、筛查诊断工具和治疗进行综述。
  •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
    周青;康慧聪;王嫚
    2023, 18(9): 543-5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血管炎是导致青年卒中的少见病因之一。由于临床症状 和常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其诊断较为困难。本文报道了1例CNS血管炎导致的青年卒中的临床及影 像学特征、诊断过程和治疗转归。本文重点讨论了CNS血管炎的高分辨率核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e,HR-VWI)影像学特征,体现了HR-VWI在CNS血管炎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效果评 估中的应用价值。
  • 临床研究
    余姗姗;方瑜;解翠红
    2023, 18(9): 546-5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报道1例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鹦鹉热衣原体重症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治过程及预后。方法: 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本患者以反复晕厥为首发症状,迅速进展为 重症肺炎和呼吸衰竭,并很快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技 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鉴定出鹦鹉热衣原体后对因治疗,患者临床转归良好。 搜索既往报道的鹦鹉热衣原体重症肺炎162例,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乏力,呼吸困难,肌痛,也可出 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肺部CT表现为斑片样渗出影,可累及多个肺叶。 结论:鹦鹉热衣原体重症肺炎临床表现异质性大,mNGS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尽早确诊和规范的抗感 染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 临床研究
    邹立群;姚莉
    2023, 18(9): 550-5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02例颅脑损伤患者的 临床资料,对入院、治疗和预后的临床数据进行χ 2 检验后,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各项指标对颅脑损伤 患者预后的影响,并绘制ROC曲线。结果: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急性生理与慢性 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 ,APACHEⅡ)、脑疝形成、出血量、血糖、弥漫性 轴索损伤、血乳酸等7个因素与预后相关性较高(P<0.05)。结论:BP神经网络模型对颅脑损伤预后有良好 的预测效果。
  • 临床研究
    冯立丹a ;杜衍君 ;范凌燕b ;范杰诚a ;于海宁b
    2023, 18(9): 553-5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结合平衡训练仪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平衡障碍的康复疗效。方 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1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脑科分院康复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 为高频rTMS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康复训练和平衡训练仪治疗,高频rTMS组给予高频 rTMS刺激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假高频rTMS刺激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3周,共18次。分别于治疗前后对2 组患者进行Fugl-Meyer平衡量表(FMB)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 并以平衡训练仪测定患者运动时倾斜角度,行组内组间比较。结果:治疗3周后2组患者FMB评分、BBS评 分、MBI评分、前后倾斜角度及左右倾斜角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且高频rTMS组BBS评 分、MBI评分、前后倾斜角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平衡训练仪治疗比较,高频 rTMS联合平衡训练仪治疗在改善脑梗死患者平衡障碍上效果显著,更有利于患者平衡功能恢复。
  • 短篇论著
  • 短篇论著
    张昌勇;徐再锋;王婧;焦淑芬
    2023, 18(9): 556-5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