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EndNote)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S数据库收录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
湖北省优秀期刊
中国知网网络首发期刊
导航切换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首页
期刊介绍
投稿指南
编委会
作者中心
编辑政策
模板下载
稿约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虚拟专题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道德声明
合作与推广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21年, 1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1-06-02
论著
综述
临床研究
个案报道
全选
|
论著
Select
论著
坐骨神经损伤模型的量化研究
孔亚敏 ;严隽陶
2021, 16(5): 249-2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 SD 大鼠坐骨神经钳夹伤模型进行量化研究,确定不同压力对坐骨神经造成的损伤程度,建 立符合 Sunderland Ⅴ度分类法中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方法:对 JZ06Cr 14 cm 止血钳进行压力测定,采用 JZ06Cr 14 cm止血钳进行造模,将32只4周龄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8只)及 压力组(1扣压力亚组、2扣压力亚组、3扣压力亚组各8只),分别于造模后30 min检测各组神经传导速度 (NCV),并取神经进行HE染色观察。结果:止血钳压力测定显示止血钳1扣压力约16 N,2扣压力约为31 N,3扣压力约为46 N。1扣压力亚组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形态学显示神经纤维平行排列,结构致密,轴突、髓鞘、神经内膜束膜都完好无破裂;2扣压力亚组的NCV与 正常对照组、1扣压力亚组之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可见神经纤维断裂,神经内膜发 生部分损害,结构紊乱;3扣压力亚组的部分NCV无法测出,并与其他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形态学可见神经纤维断裂,神经外膜与束膜均保持完整。结论:约16 N压力坐骨神经钳夹伤模型符 合 Sunderland Ⅰ度损伤;约31 N压力坐骨神经钳夹伤模型符合Sunderland Ⅱ或Ⅲ度损伤;约46 N压力坐骨 神经钳夹伤模型符合Sunderland Ⅲ度损伤。
Select
论著
创伤性脑损伤后认知障碍的海马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
胡霞 ;周苏键a ;苏静 ;彭慧平b
2021, 16(5): 253-2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海马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在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认知障碍的辅助诊断和评估中 的价值。方法:选取轻度TBI后认知障碍患者(mi-TBI组)9例、中度TBI后认知障碍患者(mo-TBI组)19 例,同时招募健康对照组10例,进行1 H-MRS 检查后分析三组双侧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 (Cho)、肌酸(Cr)代谢物浓度。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进 行认知评估,比较三组间认知功能评分和代谢物比值的差别,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i-TBI组、mo-TBI 组的双侧海马NAA/Cr值、NAA/(Cho+Cr)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右侧海马Cho/Cr值均高于健康 对照组(P<0.05),左侧海马Cho/C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TBI组、mo-TBI组的MMSE、MoCA 评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mi-TBI 组的 MMSE、MoCA 评分与双侧海马 NAA/Cr 均呈正相关 (P<0.05),与左侧海马Cho/Cr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右侧海马Cho/Cr呈负相关(P<0.05),与双侧海 马NAA/(Cho+Cr)均呈正相关(P<0.05)。mo-TBI组MMSE、MoCA评分均与左侧海马NAA/Cr呈正相关 (P<0.05),与右侧海马NAA/Cr呈负相关(P<0.05),与双侧海马Cho/Cr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健康 对照组相比,Cho/Cr比值有升高的趋势,与双侧海马NAA/(Cho+Cr)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1 H-MRS 结合神经认知测试有助于更客观、更准确地辅助诊断TBI后认知功能障碍。
Select
论著
阿尔茨海默病与帕金森病痴呆的认知功能及精神行为特征对照分析
向艳云;张其梅
2021, 16(5): 258-2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比分析阿尔茨海默病与帕金森病痴呆的认知功能及精神行为的异同点。方法:选取本院接 诊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52例(AD组)和帕金森病痴呆患者32例(PDD组),采用相关量表(CDR、MMSE、 MoCA、CDT、CNPI)评估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精神行为症状,总结各组的认知功能及精神行为特征。 结 果:两组的痴呆严重程度、MMSE、MoCA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D组相比,PDD组 的CDT评分更低、CNPI评分更高(P<0.05)。AD组与PDD组在命名、注意、语言、抽象思维、定向维度的评 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DD组相比,AD组的视空间/执行功能评分更高,记忆维度、延 迟记忆维度评分更低(P<0.05)。两组的妄想、欣快、脱抑制、异常运动行为、睡眠夜间行为、食欲进食障碍发 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D组相比,PDD组的幻觉、激越、抑郁发生率更高,焦虑、淡 漠、易激惹发生率更低(P<0.05)。 结论:相比AD,PDD的执行功能和视空间功能损伤更为严重,PDD的精 神行为症状以幻觉、激越、抑郁居多,而AD多见焦虑、淡漠、易激惹。
Select
论著
区域协同化卒中质控平台在急诊绿色通道中的应用评价
王俊力;a ;梅俊华a ;王巍b ;杨路b ;陈晓光a ;郭章宝a ;陈国华;a
2021, 16(5): 262-2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区域协同化卒中质控平台对急诊绿色通道建设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 4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急诊绿色通道就诊的AIS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在武汉 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区域协同化卒中质控平台就诊的 AIS 患者为研究组,研究 2 组患者溶栓率、门-针 (DNT)时间、发病3月后的随访率和发病3月后的mRS评分变化。结果:研究组的静脉溶栓率、DNT时间、 复诊率和mR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区域协同化卒中质控平台可优化各卒中中心急诊救 治流程,缩减卒中患者整体急救时间。
综述
Select
综述
神经保护疗法在卒中后应用的研究进展
张瑛;陆征宇;赵虹
2021, 16(5): 266-2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给社会及家庭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尽管 溶栓和血管内介入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功能结局,但由于存在时间窗限制和出血转化风险均限制了其临床应 用。因此神经保护疗法一直是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研究的热点方向。本文对神经细胞损伤机制及神经保护治 疗做一简要综述,旨在为今后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研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Select
综述
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左成超;曹幻;王芙蓉
2021, 16(5): 270-2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经颅磁刺激(TMS)是一种治疗抑郁症的安全、无创的神经调节技 术,然而TMS作用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仍不清楚,最佳参数也未系统地确定。本文综述了近年来TMS治疗抑郁 症的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的主要发现。
Select
综述
人际心理疗法青少年技能培训对青少年抑郁症预防作用的研究进展
崔佳丽 ;舒燕萍 ;周曹;
2021, 16(5): 274-2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抑郁症对青少年的日常生活、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同时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逐年上升,故青少年 抑郁症的预防成为社会和临床医生共同关注的问题。青少年这一特殊年龄阶段的人群往往面临着角色转 换、重大人生变故等较复杂的人际关系。人际心理疗法青少年技能培训(IPT-AST)是在人际关系理论的基 础上提高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而达到预防抑郁症的目的。本文对IPT-AST理论、IPT-AST对青少年 抑郁症的预防作用进行了系统综述,以期为青少年抑郁症的预防提供新思路。
临床研究
Select
临床研究
基于适时干预模式的出院计划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张淑芳 ;赵素琴
2021, 16(5): 277-2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设计基于适时干预模式的出院计划,探讨其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最终完成129例。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康复与 随访,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适时干预模式的出院计划,于入院时、出院前2 d、出院3月、出院6月采用 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出院6月比较2组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和二次卒中率。结 果:出院前2 d和出院3月,2组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月,2组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出院6月,试验组的遵医行为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二次卒中率低于对照组(χ2= 6.955,P<0.05)。结论:基于适时干预模式的出院计划能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遵医 行为依从性,降低二次卒中率。
Select
临床研究
巴曲酶结合丁苯酞治疗更年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效
包青滢;江齐群;马松华;张玲玲
2021, 16(5): 280-2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巴曲酶结合丁苯酞对更年期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的疗效。方法:更年期CIS患者96例, 按治疗方法差异将其分成巴曲酶组33例、丁苯酞组32例、联合组31例,巴曲酶、丁苯酞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 础上分别予以巴曲酶和丁苯酞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巴曲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3组治 疗前后的纤维蛋白原(FIB)含量、NIHSS评分及NF-κB、TNF-α、IL-6等炎性因子变化。结果:3组治疗后14 d、 90 d的FIB含量、脑梗死体积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更优(P<0.05)。3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 降低,其中联合组降低比巴曲酶组、丁苯酞组更显著(P<0.05)。3组治疗后的NF-κB p65、TNF-α、IL-6均有 所降低,且联合组降低与巴曲酶组、丁苯酞组相比更显著(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巴曲酶组和丁 苯酞组(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更年期CIS患者有效。
Select
临床研究
酒精使用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
2021, 16(5): 283-2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酒精使用障碍(AU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伴认知功能损害的 AUD患者66例为研究组,同时收集与研究组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同期住院且无认知功能损害的AUD患者30 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维生素B1(VB1)、维生素B6(VB6)、维生素B12(VB12)及脑源性神经 营养因子(BDNF)水平。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研究组的血 清 VB1、VB12、BDNF 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61,t=-2.819,t=-2.791,均 P<0.05)。 相关性分析显示,研究组的 MoCA 总分与 VB1、VB12、BDNF 水平呈正相关(r=0.454,r=0.243,r=0.378,均 P< 0.05),与无序饮酒年限呈负相关(r=-0.329,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研究组认知功能损害受到VB1 水平(β=0.350,t=3.315,P=0.002)、BDNF水平(β=0.241,t=2.281,P=0.026)及无序饮酒年限(β=-0.235,t=-2.184, P=0.003)的影响。结论:AUD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与VB1、VB12、BDNF水平的降低及无序饮酒年限长有关。
Select
临床研究
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对儿童癫痫的疗效
郑诺;刘晓鸣
2021, 16(5): 287-2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联合奥卡西平(OXC)在儿童癫痫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脑电活动和血 清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 影响。方法:选取癫痫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2组均采用OXC治疗,观察组在此基 础上联合LEV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与脑电活动情况,治疗前后血清IL-6、CRP、IGF-1、NSE水平变化及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脑电活动总好转率分别为93.3%、86.7%,较对照 组均明显上升(66.75、63.3%,P<0.01或P<0.05)。2组治疗前IL-6、CRP、IGF-1、NS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6月后IL-6、CRP、IGF-1、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V联合OXC治疗儿童癫痫患者优于单一用药,有助于缓解患儿症状,降低 炎症因子水平。
Select
临床研究
“重建生活”理念结合小组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游莹乔;黎霞丽;谭婷;张泓
2021, 16(5): 290-2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重建生活”理念下的小组作业治疗方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 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作业小组治疗,观察组在 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重建生活”综合作业治疗。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评价2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 的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的Fugl-Meyer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效果明显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建生活”理念结合小组治疗的作业治疗方法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Select
临床研究
丁苯酞序贯联合美金刚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
王喜丰;付群芳;刘靖;沈伟
2021, 16(5): 292-2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丁苯酞序贯联合美金刚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合并运动 性失语患者196例,随机分为美金刚治疗组(对照组)98例和丁苯酞序贯联合美金刚治疗组(序贯组)98例,2组 均予对症及美金刚治疗,序贯组还予丁苯酞序贯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 精神量表(MMSE)评分、西部失语成套测验(WAB)评分及波士顿失语诊断检查评估 2 组治疗前及治疗后 30 d、90 d神经功能和失语恢复状况,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30 d、 90 d序贯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WAB评分(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 命名、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波士顿分级、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序贯联合美 金刚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轻失语的严重程度,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Select
临床研究
早期清除血性脑脊液对重型脑外伤的疗效观察
齐心;李震;陈鹏;庞陆军
2021, 16(5): 295-2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早期清除血性脑脊液在重型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8例重型脑外伤患者随机 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39例。2组术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另给予早期清除血性脑脊液治疗。对比2 组术后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应激指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术后12周内死亡率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内,2组GCS评分及SF-36评分呈升高趋势,NIHSS评分、NE水平及Cor 水平呈降低趋势(P<0.05);且术后4周、8周及12周时,实验组GCS评分及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 分、NE水平及Co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术后12周内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重型脑外伤治疗过程中早期清除血性脑脊液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Select
临床研究
传统大骨瓣开颅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比较研究
李晓良;石磊;张曙光
2021, 16(5): 298-2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传统大骨瓣开颅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进行开颅手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种方法的治疗安全性和临床效果。结果:小骨窗开颅组手术时间、手术 失血量和术后血肿清除率少于传统大骨瓣开颅组(均P<0.05),术后再出血率与传统大骨瓣开颅组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肺部感染、失语、癫痫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例数明显少于传统大骨 瓣开颅组(均P<0.05);预后良好人数明显多于传统大骨瓣开颅组、预后不良人数明显少于传统大骨瓣开颅 组(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手术与传统大骨瓣开颅比较,可减少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和术后血肿清除 率,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预后好等明显优点,能够尽可能挽救患者生命,最大程度上保全患者神经功能。
Select
临床研究
不同时程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对比研究
王德全;刘国栋;漆新伟;雷震;龙强友
2021, 16(5): 300-3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不同时程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 进行治疗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行 手术治疗,术后,观察组行长时程亚低温治疗,对照组行短时程亚低温治疗。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脑血 流动力学、脑肠肽水平、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UCH-L1、GFAP、S100-β、PI、胃泌素水平 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均P<0.05),2组患者Vs、Vm、生长抑制素均较治疗前明显 上升但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均P<0.05);观察组共出现5例(16.67%)并发症,与对照组的4例(13.33%)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67%(P<0.05)。结 论:长时程亚低温治疗与短时程亚低温治疗比较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 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保护神经功能、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改善脑肠肽分泌有关。
Select
临床研究
电休克治疗恢复期老年抑郁症患者多导睡眠图特征研究
王晨 ;孔晓明 ;陈领 ;张丽 ;王克永 ;孙艳
2021, 16(5): 303-3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电休克治疗恢复期老年抑郁症患者客观睡眠指标。方法:将30例老年抑郁患者与19例健康 对照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电休克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24) 和汉密 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抑郁、焦虑等临床症状评估。结果:2组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SE)、睡眠潜 伏期(SL)、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REML)、N2期睡眠时间及比例、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及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均 P>0.05);研究组的 N1 期睡眠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N3 期睡眠时间及比例高于对照组(P< 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研究组的睡眠潜伏期与HAMD-24总分负相关,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与 HAMD-24 总分正相关,N1 期睡眠和比例与 HAMA 总分负相关,N3 期睡眠时间和比例与 HAMA 总分正相 关。结论:电休克治疗恢复期老年抑郁症患者的N1、N3睡眠时相部分指标与健康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这些 指标与HAMA总分相关。
个案报道
Select
个案报道
自发性脑脊液漏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一例
谢亚男;王寻;崔梅;董强;丁宏岩
2021, 16(5): 306-3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个案报道
舌咽神经痛并发反复晕厥发作一例报道
关小雪;杨军
2021, 16(5): 308-3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