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S数据库收录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
湖北省优秀期刊
中国知网网络首发期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李在望 ;姜冬梅 ;韩晶 ;涂景梅 ;王倩
    2021, 16(2): 63-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PD168393对体外氧糖剥夺/复氧(OGD/R)诱导的血脊 髓屏障(BSCB)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来源的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混合 胶质细胞,应用transwell培养体系建立体外BSCB模型;将培养的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正常培养)、损伤 组(OGD/R处理)和治疗组(OGD/R后给予10 nM PD168393干预)。损伤组和治疗组复氧3 h、6 h和12 h 后,应用荧光素渗漏实验及内皮细胞跨膜电阻值(TEER)测定来评估各组BSCB通透性变化;应用免疫荧 光、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表达的差异;应用ELISA法检测各 组细胞分泌致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差 异。结果:损伤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荧光素渗漏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治疗组荧光素渗漏量均低于 损伤组(均P<0.05);损伤组TEER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治疗组TEER值显著高于损伤组(均 P<0.05);损伤组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治疗组ZO-1和Occludin的表达量较损伤组显著提高(均P<0.05);损伤组分泌的致炎因子IL-6、iNOS、TNF-α均显著高于对 照组,治疗组在各时间点致炎因子IL-6、iNOS、TNF-α的分泌均低于损伤组(均P<0.05)。结论:EGFR抑制 剂PD168393有助于维持OGD/R损伤后BSCB的完整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致炎因子的表达及减少BSCB 紧密连接蛋白的破坏有关。
  • 论著
    杨少兵a ;胡柳b ;迟晓慧a ;张志发a
    2021, 16(2): 67-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坐骨神经的血神经屏障(BNB)变化,并探讨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 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慢性坐骨神经压迫 损伤组(CCI组)。对照组不做处理;Sham组仅分离暴露大鼠右侧坐骨神经,不结扎;CCI组暴露大鼠右侧坐骨神 经并用丝线结扎。术后1 d,采用伊文斯蓝蛋白染剂(EBA)观察大鼠坐骨神经BNB通透性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 法观察坐骨神经内的 Claudin-1 蛋白分布。术前及术后 6 h、1 d、7 d 和 14 d 测定各组大鼠后肢机械痛阈值, RT-PCR法测定Claudin-1 mRNA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Claudin-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其他2组相比, CCI组大鼠术后1 d右侧后肢机械痛阈值降低,术后7 d降至最低,并且一直持续到术后14 d(均P<0.05);术后 1 d,CCI组EBA含量显著增高(P<0.05);术后6 h、1 d、7 d和14 d CCI组大鼠坐骨神经内Claudin-1 mRNA转录 水平和Claudin-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其他2组(均P<0.05);坐骨神经免疫荧光染色显示,Claudin-1蛋白主 要分布于神经内膜和神经束膜,术后1 d,CCI组坐骨神经束膜中Claudin-1蛋白荧光强度明显低于其他2组(均 P<0.05)。结论: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坐骨神经BNB被破坏,通透性增加,神经内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 蛋白表达水平减少。
  • 论著
    陈梓杰 ;陈柏行 ;许隆 ;张严 ;冯俊铭 ;李世杰 ;高怡加 ;曾展鹏
    2021, 16(2): 71-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基于GEO数据库筛选神经源性异位骨化的差异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疾病相关基 因和通道。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关于神经源性异位骨化的基因表达谱芯片,通过R软件的Limma包 以调整后的P<0.05和|Log2(fold-change)|>2作为阈值筛选异位骨化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差异基因,使用Matascape在线工具对差异基因进行GO富集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差异基因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关系(PPI)网络,利用Cytohubba和MCODE算法寻找关键基因。结果:共筛选出276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 基因150个,下调基因126个,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过程(BP)主要在化学突触传递、跨突触信号的调控、骨 化等过程富集;分子功能(MF)主要在细胞外基质结构成分、肝素结合、糖胺聚糖结合富集;细胞成分(CC)主 要在胶原三聚体、含胶原蛋白的细胞外基质、细胞外基质富集。KEGG信号通路分析主要富集在补体和凝血 级联、IL-17、Wnt、蛋白的消化吸收等通路。PPI网络共鉴别出EGF、GPR18、ADRA2C、CXCL1、C3、CXCL6、 ADRB2、PENK、CXCL2、CDH1 共10个hub基因和CXCL2、PTH2、EPHB1、HTR2B 共4个种子基因。结论: 通过对基因芯片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了可能与神经源性异位骨化相关的基因及分子调控机制。
  • 论著
    齐猛;王宁;程玮涛;蒋丽丹;陈文劲;曲鑫;徐跃峤
    2021, 16(2): 76-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适应(RIC)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7 年11月至2018 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连续收治的aSAH患者24例,所 有患者在aSAH后72 h内接受动脉瘤夹闭和栓塞治疗,术后7 d内进行RIC干预5次。在RIC干预前、后采 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评估脑血流,包括前循环: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同侧 MCA/颈内动脉(ICA)终末段血流速度比值(ratio);后循环:双侧大脑后动脉(PCA)、双侧椎动脉颅内段 (VA)、基底动脉(BA)。RIC干预结束后复查头颅CT或MRI,判断有无新发梗死。结果:RIC干预后,患者 前循环血流R-MCA、L-ACA及R-ratio较干预前升高(均P<0.05),升高幅度均<20%,其余参数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均P>0.05)。RIC干预后,患者后循环血流L-VA及BA较干预前升高(均P<0.05),升高幅度均< 20%,其余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IC干预结束后,CT或MRI均未发现新发脑梗死。结论: RIC干预在aSAH应用中对脑血流影响不明显,未导致新发脑梗死,其安全性得到初步证实。
  • 论著
    李娟a ;汤翔宇a ;连立飞b ;熊颖a ;朱文珍a
    2021, 16(2): 79-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幕上自发性脑出血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后6个月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 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的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收集分析患 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随访6个月时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mRS评分 0~3分定义为预后 良好,mRS评分4~5分定义为预后不良。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幕上自发性脑出血微创血肿抽吸引流 术后6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7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随访6个月时的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 47例和预后不良组28例。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入院GCS评分较低,入院NIHSS评分较高,基线 平扫CT旋涡征(+)和岛征(+)的患者比例较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GCS评分和 漩涡征(+)是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后6个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入院GCS评分及基线CT漩涡征(+) 可能是幕上自发性脑出血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后6个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论著
    王钟情 ;张立波 ;刘潺潺;
    2021, 16(2): 83-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回顾性分析他克莫司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中的应用,并与硫唑嘌呤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选择我科于2008年4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使用了他克莫司或硫唑嘌呤治疗的MG患者,收集并比较2组 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神经系统表现、抗体滴度、治疗方案、预后和副作用等。采用美国 重症肌无力基金会(MGFA)的干预后状态量表评价治疗效果,以完全稳定缓解(CSR)作为最优结局。结 果:共纳入使用了免疫抑制剂并完成随访的MG患者290例,其中使用硫唑嘌呤212例,纳入硫唑嘌呤组, 使用他克莫司78例,纳入他克莫司组。比较2组的临床数据结果显示,初治患者选择硫唑嘌呤较多(P= 0.023);他克莫司组发病年龄>50岁的患者比例更多(P=0.012),联合使用激素的患者比例更低(P=0.022), 达到CSR的时间更短(P=0.018),但2组内最终达到CSR的患者比例没有区别(P=0.113)。结论:相对于硫 唑嘌呤,他克莫司的副作用小、起效快,但两者疗效相近。
  • 论著
    刘春燕a ;李勇b ;唐茜茜a
    2021, 16(2): 86-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H型高血压及脑血流动力学相关性。方法:选 取 CSVD 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96 例,均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查。根据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为非H型高血压组和H型高血压组,根据认 知功能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NCI)及认知功能障碍非痴呆组(VCIND)组。比较2组临床数据。结果:H型 高血压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低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 (MCA-PI)和大脑前动脉(ACA)-PI 高于单纯高血压病组(P<0.05),2 组的 MCA-平均血流速度(Vm)和 ACA-Vm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CIND 组的 Hcy 水平、MCA-PI 和 ACA-PI 均高于 NCI 组(P< 0.05),2组的MCA-Vm和ACA-V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知,Hcy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5),Hcy与MCA-PI(P<0.05)、ACA-PI(P<0.05)呈正相关;MCA-PI与 MoCA评 分(P<0.05)呈负相关;而ACA-PI与MoCA评分无相关性。结论: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浆高Hcy水平可能 是促进和加重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PI值可考虑作为反映深部小血管病变及认知障碍的参考指标。
  • 综述
  • 综述
    赵静;杨旭;王培福
    2021, 16(2): 90-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脑白质疏松症(LA)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室周围或皮质下脑白质的斑点状或斑片状改变,CT上显 示低密度,核磁共振的T2加权像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高信号改变。目前静脉溶栓是治疗急 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首选治疗方案。一些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前存在LA将增加静脉溶栓出血转 化(HT)及不良预后风险;但也有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因此,LA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HT风 险及临床预后还需进一步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本文对合并LA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HT 风险及临床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综述
    曹垠杉;肖哲曼;卢祖能
    2021, 16(2): 92-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偏头痛受到女性生殖事件的影响,在不同生理时期常表现各异。大部分偏头痛女性在妊娠期间偏头 痛症状减轻甚至完全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病情加重或出现新发偏头痛,主要表现为先兆无头痛。这 些变化可能与妊娠期独特的激素模式相关。本文就妊娠期间偏头痛的特征及治疗进行综述,探讨妊娠期偏 头痛改善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为今后的基础与临床实验研究提供新方向。
  •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
    梁艺馨; ;陈国芳 ;刘雯 ;刘薇薇
    2021, 16(2): 95-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影响轻型卒中溶栓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连续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轻型卒中 患者。根据发病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转归不良组(≥2分)和转归良好组(0~1分)。 比较2组人口学和临床资料,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轻型卒中静脉溶栓后转归不良的独立预测 因素。结果:共纳入154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轻型卒中患者,132例(85.71%)转归良好,22例(14.29%) 转归不良。2组患者年龄(P=0.045)、溶栓前血糖(P=0.029)、房颤病史(P<0.01)、出血转换(P<0.01)、第 7 天mRS评分(P<0.01)、基线NIHSS评分(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患者年龄(P=0.023),溶栓前血糖(P=0.046)和第7天mRS评分(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 溶栓前血糖较高、既往有房颤病史、基线NIHSS较高、溶栓后发生出血转换和第7天mRS评分较低的患者 具有预后不良的风险。高龄、溶栓前高血糖和第7天mRS评分低是轻型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转归不良的 独立预测因素。
  • 临床研究
    银涛;张道培
    2021, 16(2): 98-1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对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转归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 静脉溶栓治疗的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美国国立卫生院脑 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出院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58例和预后不良组38例; 再根据性别,将患者分为男性组44例和女性组52例。收集患者入院首次实验室检测结果,对不同组别的卒 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探究血清尿酸水平及性别对溶栓治疗后转归的影响。结果:预后良好组的糖 尿病和卒中病史阳性患者比例低于预后不良组(P<0.01 或 P<0.05);血清尿酸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P< 0.01);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和入院NIHSS评分是影响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 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1),血清尿酸水平是其保护因素(P<0.01)。男性组尿酸水平高于女性组(P< 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高的尿酸水平可能对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尤 其是女性)静脉溶栓治疗后转归有益。
  • 临床研究
    王乾成;丁晓宁;翟红;史树贵
    2021, 16(2): 101-1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以短暂性局灶性神经系统发作为临床表现的脑淀粉样血管病(CAA)的影像学特点。方 法:报道1例以短暂性局灶性神经系统发作为临床表现的很可能的CAA,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果:1 例诊断为很可能的 CAA 患者出现发作性症状,头颅 CT 提示右侧中央沟皮质蛛网膜下腔出血 (cSAH),头颅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检查提示多发局限于脑叶的微出血和可能的皮质表面铁沉积。 搜索既往报道的以短暂性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发作为临床表现的CAA患者320例,头颅CT及MRI常可见 cSAH和皮质表面铁沉积,且被认为是CAA的重要的影像学表现。结论:短暂性局灶性神经系统发作为 CAA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与cSAH和皮质表面铁沉积密切有关,需要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局灶性癫痫发 作等疾病鉴别,并避免不必要的抗栓治疗。
  • 临床研究
    黄名新;邓晓清
    2021, 16(2): 104-1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急性脑桥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急性脑桥梗死患者98例纳入研究,根据发病 90 d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70和预后不良组28例。采用单因素、多因素 Logistics回归分析急性脑桥梗死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入院 后早期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对急性脑桥梗死近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的年龄较大,糖尿病史患者比例较高,入院当天血压、空腹血糖(FPG)、糖化 血红蛋白(HbA1c)和PTX3水平较高(均P<0.05),其他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FBG、HbA1c、PTX3均是急性脑桥梗死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ROC曲线显示,入院早期血清PTX3水平预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灵敏度、特异 度分别为85.71%、74.29%。结论:急性脑桥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入院当天收缩压、 入院当天舒张压、FBG、HbA1c、PTX3等,其中血清PTX3对近期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 临床研究
    景荣华;周益凡;姜迎萍
    2021, 16(2): 106-1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吞咽言语诊治仪联合头针对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PBP)患者吞咽及语言功能的影响。 方法:脑梗死后PBP患者180例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针刺组和联合组,各60例。对照 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头针治疗,联合组在针刺组基础上给予吞咽言语 诊治仪治疗。于治疗前、后,比较3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Frenchay构音评分、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及临床总体 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针刺组和联合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评分低于针刺组(P<0.05);治疗后,3组Frenchay构音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评分 高于对照组、针刺组(P<0.05),但对照组和针刺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 治疗前提高(P<0.05),针刺组和联合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评分高于针刺组(P<0.05);对 照组总有效率为 71.67%,针刺组总有效率为 83.33%,联合组总有效率为 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吞咽言语诊治仪联合头针较单纯常规治疗脑梗死后PBP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及语 言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临床研究
    许育伟;林揆彬;曾宪杰
    2021, 16(2): 109-1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 及安全性。方法: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急性缺血性脑所致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阿托伐汀20 mg/ d+丁苯酞软胶囊0.6/d)和强化组(阿托伐他汀40 mg/d),各30例,均治疗90 d。于治疗14 d、30 d及90 d检测 2组肝、肾功能和肌酶,记录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90 d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 评分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评价血管狭窄情况;并进行2组间比 较。结果:治疗前,2组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0 d后,联合组的NIHSS评分低于 强化组(P<0.05),2组血管狭窄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未出现肌酶升高,不良反应 的总发生率为6.66%,远低于强化组的33.33%(P<0.05)。结论:常规剂量他汀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大脑 中动脉狭窄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高。
  • 临床研究
    文丽a ;翁深宏a ;鲜于云艳b
    2021, 16(2): 111-1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缓解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负性情绪和改善社会功能的效果。 方法:筛选2016年2月至10月在某三甲医院精神科住院的GAD的患者72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 例。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和一般心理辅导,干预组接受药物治疗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并进行8周的观 察。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焦虑症状的轻重及变 化情况;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估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程度。结果:本研究中2组各脱落4例, 共64例完成了本次研究。治疗前,2组的HAMA、SAS和SD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2组的SAS评分和HAMA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或P<0.01),且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干预组的SDSS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且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团体认知行为 治疗结合药物治疗与单纯的药物治疗相比,能更加有效地缓解GAD患者的焦虑症状并增强其社会功能。
  • 临床研究
    刘思源 ;黎红华; ;骆文静 ;杨柳 ;易娟
    2021, 16(2): 114-1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失眠与焦虑抑郁状态的关系。方法:高血压患者128例纳入研究,采用问卷形式 调查患者一般情况、糖尿病史、高血脂病史等,采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 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睡眠和焦虑抑郁情况。统计高血压患者失眠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结果:128例 高血压患者中存在失眠101例(失眠组),睡眠正常者27例(正常睡眠组),失眠发生率为78.91%。与正常睡眠 组相比,失眠组患者的高血压分级较高,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比例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焦虑抑郁状态、高血压 1 级、高血压 2 级与睡眠相关(P<0.05)。高血压合并失眠患者 101 例,其 中有易醒93例(92.08%),夜尿多86例(85.15%)、睡眠时间短84例(83.17%)、早醒82例(81.19%)、入睡困难 77例(76.24%)、多梦41例(40.59%)、白天嗜睡50例(49.50%)、日间功能下降43例(42.57%)。128例高血压 中合并有焦虑抑郁状态者75例(58.59%)。合并焦虑抑郁组PSQI评分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 续性、睡眠效率评分显著高于不合并焦虑抑郁组(P<0.01),白天功能紊乱评分高于不合并焦虑抑郁组(P< 0.05)。结论:焦虑抑郁状态、高血压1级、高血压2级对患者睡眠具有一定影响;高血压患者失眠的发生率较 高;高血压患者失眠常以易醒、夜尿多、睡眠时间短、早醒、入睡困难为主要临床症状;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状 态的患者的睡眠质量低于单纯高血压患者。
  • 临床研究
    艾立英a ;王璐b ;江鑫c ;张静c ;张庆辉b
    2021, 16(2): 116-1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抑郁症患者外周血血栓素 A2(TXA2)和 P-选择素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抑郁症患者 62 例纳入抑郁组,健康体检者 62 例纳入正常组,收集 2 组一般资料,行 HAMD-17 评分,检测 2 组外周血 TXA2、P-选择素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抑郁组合并高血压 11 例,合并糖尿病 18 例,空腹血糖 (FBS)高于正常组(P<0.05);抑郁组的外周血TXA2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P-选择素水平低于正常组 (P<0.05);抑郁组患者HAMD-17评分与TXA2含量正相关(P<0.05),与P-选择素含量负相关(P<0.05)。 结论:抑郁症患者外周血的TXA2、P-选择素水平发生改变,可能与抑郁症病情有一定关系。
  • 临床研究
    孟静;李洪强;姚艳;余州;张润秋;雷宇;张雪松;游玉峰
    2021, 16(2): 118-1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肝性脑病(HE)患者大脑静息态低频振荡幅度以及脑代谢的情况。方法:回 顾性分析HE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微组28例和重症组20例,另选取同期我院 健康体检并自愿参加研究的志愿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静息态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BOLD-fMRI)、磁 共振波谱检查3组患者的静息状态下脑功能情况,计算低频振幅强度(ALFF),分析脑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 氨酸(NAA)、胆碱(Cho)、肌醇(mI)各峰下面积与参照指标肌酸(Cr)的比值。结果:3组在额叶、顶叶、颞叶 等脑区ALF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微组与重症组脑代谢物峰值下面积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均 P<0.05);轻微组 Cho/Cr 和 mI/Cr 高于重症组(均 P<0.05)。轻微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为 (12.64±1.58)分,高于重症组的(10.82±1.36)分(P<0.05)。HE患者NAA/Cr与GCS评分无关系(P>0.05); Cho/Cr、mI/Cr与GCS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HE患者普遍存在静息态下脑功能异常,患者脑代谢物 峰下面积比值越低提示病情越严重。
  • 临床研究
    焦红翠 ;国二宁 ;宋莉红
    2021, 16(2): 121-1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颈动脉彩超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糖尿病合并脑梗死 患者、糖尿病无脑梗死患者及脑梗死无糖尿病患者各50例,分别纳入脑梗死组、糖尿病组和合并组。收集各 组一般资料,采用彩超检测各组颈动脉,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观察颈动脉斑块大小、数量、形态 及其回声特征;判断血管狭窄程度。结果:脑梗死组的空腹血糖(FBS)低于糖尿病组和合并组(P<0.05)。 根据超声检测检测结果,合并组颈内动脉IMT正常、颈内动脉无斑块的患者比例低于其他2组(均P<0.05), 而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形、不稳定斑块患者的患者比例高于其他2组(均P<0.05)。合并组颈内动脉轻 度狭窄患者的比例低于其他2组,而重度狭窄患者的比例高于其他2组(均P<0.05),无狭窄和中度狭窄患 者的比例,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颈动脉彩超检查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可明 确粥样斑块性质、狭窄程度,为临床早期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个案报道
  • 个案报道
    陈镱境; ;黄本艳 ;向柳; ;刘群会
    2021, 16(2): 123-1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