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S数据库收录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
湖北省优秀期刊
中国知网网络首发期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专家共识
  • 专家共识
    于生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万琪(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王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 院附属同济医院);朱兵(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李瑛(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杨骏(安徽中 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冀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赵凌(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 院);赵吉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赵宏(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徐斌(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教 育部重点实验室)
    2021, 16(1): 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中国偏头痛呈现发病率高、致残率高、40~44岁时疾病负担达到高峰、女性高于男性的趋 势。许多偏头痛患者对药物治疗依从性差、疗效欠佳、或不能耐受不良反应,导致急性镇痛药的滥用和头痛 的慢性化。能够推荐给儿童和妊娠期偏头痛患者的药物极其有限。随着对偏头痛认识的不断深入和非药物 防治经验的积累,以针灸为主的非药物治疗策略在偏头痛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不适合药物治疗 的偏头痛患者,应推荐非药物防治策略。为规范我国广大医生对偏头痛的非药物防治方法,本共识经中西医 结合专家讨论,针对无/有先兆偏头痛的急性发作期和间歇期,确定推荐调整生活方式、针灸疗法、神经调节 技术、行为疗法四大类非药物防治方法,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 论著
  • 论著
    唐颖馨a ;潘超a ;张萍a ;张晓祥b ;李力b ;姚刚b ;张燕婷 ;杨卫东 ;唐洲平a
    2021, 16(1): 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暴发,在短时间内感染人数急剧增加,并迅速扩散到全 国。经过2个多月的全力抗疫,武汉和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本文 对本次疫情防控整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早期防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探索智能医学在新发重大传 染病预警、应对和医院运营优化中的作用。
  • 论著
    孙润康a ;张晓祥a ;徐进a ;任宇飞a ;唐颖馨b ;潘超b ;张萍b ;杨卫东 ;张燕婷 ;唐洲平b
    2021, 16(1): 9-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9年12月,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并迅速扩散到全国。华中科技大学 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基于5G网络技术快速部署了光谷方舱医院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了远程会诊平 台、移动查房、远程健康监护和无接触式配送服务等,不仅协助医疗团队实现了跨学科问诊、选择最佳治疗方 案、降低患者轻症转重症的比例,而且通过无接触式服务,为方舱医院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医疗监护服务,降低 了医护人员和后勤人员感染的风险,提高了疫情防治效率,同时为其他医院应对疫情的信息化改造工作提供 了参考。
  • 论著
    杨慜;蔡忠香;鲜于云艳;刘忠纯;袁小萍;陈凡;万志盈;刘静芳;徐勇军
    2021, 16(1): 12-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护士焦虑抑郁情绪现状。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 设计,使用患者健康问卷(PHQ-9)和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了解武汉某定点医院护士的焦虑抑郁情 绪现状。结果:定点医院护士抑郁检出率为35.4%,焦虑检出率为33.6%。一线护士和非一线护士焦虑抑郁 情绪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焦虑抑郁情绪受性别、年龄、婚姻状态、与新冠肺炎患者接触、 同事感染和自身相关症状等因素的影响。讨论: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包括一线和非一线护士 均存在明显焦虑抑郁情绪。
  • 论著
    葛秀娟;孔晓明;杜洋;查倩倩
    2021, 16(1): 17-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精神科医护人员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 取228例精神科医护人员,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 自评量表(SAS)进行调查,使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28例医护人员中,睡眠 质量问题发生率为40.35%,焦虑发生率为9.21%,抑郁发生率为25.88%;SDS、SAS评分、PQSI各因子评分和 总分与全国常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关分析显示,PSQI 总分与SAS、SDS得分、性别、受教育程 度呈正相关,与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情况、身体健康情况呈负相关;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 2.532,95% CI 1.226~5.227)、焦虑情绪(OR=3.753,95% CI 1.073~13.131)和抑郁情绪(OR=2.290,95% CI 1.126~4.659)可能是睡眠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精神科医护人员在COVID-19常态化防控期的可能存在睡 眠问题,且与性别、SAS和SDS严重程度有关。
  • 论著
    袁会; ;季益富; ;靳胜春 ;芮琴琴 ;杜洋 ;李慧
    2021, 16(1): 21-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前后个体的一般心理健康状况变化及产生的心理应激。方法:采用一般健康 问卷(GHQ-12)中文版、应激(压力)反应问卷(SRQ),选取520例居民进行疫情前及疫情期间心理健康状况及 应激反应调查,选择χ2 检验、非参数Z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疫情发生后疑似心理 健康障碍检出率增加,为23.46%(122/520),在焦虑/抑郁维度上表现更突出。GHQ-12总分、SRQ总分及各项 因子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个体对疫情的关注度与GHQ-12及SRQ总分及各项因子分进行Spearman相关 分析结果显示,其与GHQ-12总分及其焦虑/抑郁因子分、SRQ总分及其情绪反应因子、躯体反应因子分均存 在正相关。结论:新冠肺炎疫情使民众疑似心理障碍增加,使个体应激水平增高,对个体心理健康有不利影 响,在情绪方面更明显。个体对疫情过度关注,可能会使个体应激水平升高,不利于个体心理健康。
  • 综述
  • 综述
    熊晓晓;张强
    2021, 16(1): 25-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血脑屏障的完整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部稳态至关重要。运用功能影像学技术来分析血脑屏障结 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受到越来越多关注。认知功能障碍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都存在血脑屏障结构和功 能障碍。本文对血脑屏障功能影像学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寻认知功能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早期影 像学指标。
  • 综述
    刘胜文;王煜;雷霆
    2021, 16(1): 27-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效果欠佳。在基础研究中,已有多种干细胞用于移 植后修复损伤的脊髓组织。其中,神经干细胞更具有对神经组织定向分化的潜能,与脊髓组织有良好的相 容性,在轴突再生、突触重塑、髓鞘形成和功能重建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神经干细胞的来源包括诱导 去分化的成熟细胞和胚胎源性的中枢神经组织。后者又分成脑和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脊髓源性的神经 干细胞移植后更容易模拟发育过程中脊髓组织的再生过程,修复损伤灶,表现出了更好的应用前景。
  • 综述
    龚振翔;丁凤菲;巴黎;温咪咪;唐嘉蕙;黄丽芳;李泽慧;杨园;张旻
    2021, 16(1): 29-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人们发现“脑-肠-微 生物轴”异常可能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失调可以造成物质代谢、免疫 防御及神经分泌等肠道生理功能的异常,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微生态疗法可能是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的新方法。
  • 综述
    吴丽阳;章军建
    2021, 16(1): 33-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AMPA受体是一种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其内化及降解受多种因素调控。AMPA受体内化在突触可塑 性的精细调控起重要作用,与长时程抑制和遗忘密切相关,在认知功能障碍如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痴 呆等中起重要作用。本综述对AMPA受体内化及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 综述
    吾妮恰木·艾克木 ;玛依努尔·买买提 ;沙晶 ;赵娜
    2021, 16(1): 37-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光相干连续断层扫描术(OCT)及光相干连续断层血管成像(OCTA)是在眼科疾病诊断中运用较普及 的重要检查,前者能实时显示视网膜的横断面产生视网膜全层结构的定量数据,后者可以显示视网膜及脉 络膜血流图象,OCT结合OCTA能够准确评估视神经损害程度。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高申菊;陈黛琪;臧煜;陈军华;曾铁英;汪晖
    2021, 16(1): 40-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为满足非新冠肺炎患者就医需求,避免院内感染,我院主院区门诊设 置了综合缓冲区。通过实施环境布局及设备管理、工作人员管理及患者管理等举措,在该区域对无发热 拟入院患者及其陪护人员进行实验室及影像学排查,可疑患者留观区单间隔离排查。在门急诊和非新冠 肺炎病区间建立了缓冲区域,进一步完善了院内防控屏障,保障了患者安全及医院平稳运行。
  •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
    戴立磊 ;栾融融 ;邹韶红 ;何欣芙 ;杜晖
    2021, 16(1): 42-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首发抑郁症患者的出院后“寻医问药”行为及情绪状态。方法:采 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对154例首发抑郁 症患者疫情封城期间的“寻医问药”行为及情绪状态进行评估。结果:有效问卷150例,已有52.2%患者部 分药品断药或减药,63.64%患者目前购药不方便,81.82%的患者对减药或断药后情绪波动或病情复发存 在不同程度的担心。按照有无断药或减药行为分未规律服药组78例,规律服药组72例,未规律服药组的 PHQ-9、GAD-7等量表评分明显高于规律服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新冠肺炎疫情下部分首 发抑郁症患者在“寻医问药”方面存在不便,52.2%患者已经减量或断药,因疫情及服药不规律的双重影 响,部分患者出现病情波动。
  • 临床研究
    李雄飞;胡伟;周明安;田少斌
    2021, 16(1): 45-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颅内破裂微小动脉 瘤(直径≤3 mm)患者196例行血管内介入电解可脱式铂金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术后3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评估预后,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196例患者中,致密栓塞177例(90.31%),瘤颈残余16例,部分 栓塞3例,均痊愈出院。预后良好158例(80.61%),预后不良38例(19.39%)。介入治疗:高血压(β=1.412, OR=4.005)、Hunt-Hess分级(β=1.513,OR=3.016)、Fisher分级(β=1.642,OR=4.091)、既往动脉瘤破裂史(β= 1.832,OR=1.502)、手术时机(β=1.512,OR=1.515)是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预后不良的独立 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有效,合并高血压、既往动脉瘤破裂史、手 术晚、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高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临床研究
    郭楠;秦响;汪秀玲
    2021, 16(1): 48-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三叉神经脑池段形态学改变、血管神经压迫位点与疼痛程 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PTN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别测量两侧三叉神经脑池段面积、 三叉神经脑池段长度及三叉神经脑桥角,比较两侧三叉神经形态学参数有无差异;依据三叉神经根进入区 (REZ段)的定义对血管神经接触点进行“近”、“远”判断,并对PTN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分级,分 析血管神经的接触位点与患者疼痛程度有无相关性。结果:患侧与健侧的三叉神经脑池段面积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与健侧的三叉神经脑池段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与健 侧的三叉神经脑桥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神经的接触位点与患者疼痛程度具有相关性 (Z=-2.761,P=0.023)。结论:PTN患侧三叉神经存在萎缩现象,三叉神经脑池段面积以及三叉神经脑桥 角可作为形态学指标评估三叉神经的萎缩,但三叉神经长度不能作为形态学参数评估三叉神经的萎缩。 PTN责任血管的压迫位点与患者的疼痛程度具有相关性。
  • 临床研究
    董闽慧;马建华;王艳;刘璇
    2021, 16(1): 51-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外周血血清白介素6(IL-6) 和白介素10(IL-10) 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 义。方法:收集43例PD 患者(PD 组) 和41 名健康者( 对照组) 的病史资料,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 2组外周血血清IL-6和IL-10水平,对2组进行Hoehn&Yahr(H-Y)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 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日常生活活动能 力(ADL)量表测评,进行2组比较并且分析相关性。结果:PD组血清IL-6和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抑郁及焦虑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HAMD评分和HA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ADL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MMSE评分、MOC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 组血清IL-6和 IL-10水平与H-Y分期、MMSE评分、MOCA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ADL评分无关(P>0.05)。结 论:PD 患者外周血血清 IL-6、IL-10 水平增高,抑郁及焦虑发生率增高,HAMD 评分和 HAMA 评分增高, ADL评分降低;PD患者外周血血清IL-6、IL-10水平与H-Y分期、MMSE评分、MOCA评分、HAMD评分、 HAMA评分、ADL评分无关。
  • 临床研究
    邓智峰;陈唯实;江俊毅;余宇星;徐建基
    2021, 16(1): 55-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穿刺在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皮下积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 月到12月台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皮下积液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 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采用积液低处切开留置脑室引流管治疗,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 治疗,2组均治疗10 d。记录并统计2组患者治疗后皮下积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引流时间及置管费用;采 用WHOQol-BREF生活量表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的生活质量;记录并统计2组患者治疗10 d 硬膜下血肿、颅内感染、颅内损伤及复发情况。比较2组临床效果、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 组治疗后皮下积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引流时间及置管费用均短(少)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6个月 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系、周围环境、独立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 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0 d硬膜下血肿、颅内感染、颅内损伤及复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与切开留置脑室引流管治疗比较,静脉留置针穿刺用于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皮下积液患者效果理想, 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临床研究
    查倩倩;孔晓明;葛秀娟;杜洋;唐炜超;姜凤;韩笑
    2021, 16(1): 58-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常态化防控期,精神科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和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 因素。方法:选取合肥市236例精神科医务人员,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职业倦怠量表(CMBI)、抑郁自评 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调查,使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28 例医务人员中,职业倦怠检出率为69.7%,焦虑检出率为9.2%,抑郁检出率为25.9%;相关分析显示,职业 倦怠总分及各因子分与 SAS、SDS 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抑郁情绪 (OR=4.381,95%CI:1.377~13.940)和护士工作者(OR=1.913,95%CI:1.026~3.567)可能是发生职业倦怠的 危险因素;年龄大(OR=0.562,95%CI:0.335~0.941)和已婚医务工作者(OR=0.158,95%CI:0.048~0.521)可 能是职业倦怠的保护因素。结论:精神科医务人员在COVID-19常态化防控期的职业倦怠发生率较高,且 职业倦怠与年龄、职业、婚姻状况、SDS严重程度有关。
  • 个案报道
  • 个案报道
    杨蕾;李静雯;晋琅;王碧;王晓丽;李晓宁
    2021, 16(1): 60-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