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S数据库收录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
湖北省优秀期刊
中国知网网络首发期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指南
  • 指南
    张欢( 译);焉双梅( 译);杨旭( 审校);赵性泉( 审校)
    2019, 14(2): 55-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分类和定义对于促进临床医师和研究者之间的交流、诊断标准的制定、流行病学及治疗机理的研究至关重要。 ◇ 为了建立前庭疾病国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Vestibular Disorders,ICVD),Bárány学会建立了一个系统的内部 流程以及多条促进与其它协会达成共识的工作流程。 ◇ ICVD包括4个层面内容:(1)症状和体征;(2)综合征;(3)功能障碍和疾病;(4)发病机制。 ◇ 前庭症状的定义及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已经发表。有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和前庭行为学方面的诊断 标准将于2015年发表。
  • 论著
  • 论著
    洪梅 ;黄梦阳 ;江红a ;康慧聪b ;许峰b ;刘晓艳b ;龚权 ;胡琦a ;张存泰a ;朱遂强b
    2019, 14(2): 61-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鱼藤酮持续灌胃构建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研究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α-Syn)的毒性作用机 制。方法:48只老年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鱼藤酮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鱼藤酮组灌注0.01 mL/g鱼藤酮 氯仿溶液,对照组灌注0.01 mL/g 氯仿溶液,均连续灌胃12周。于灌胃后取脑,行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α-Syn 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中脑黑质神经元超微结构;于灌胃前、后取脑,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黑质部位酪氨酸 羟化酶(TH)阳性细胞密度,并检测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 二醛(MDA)水平。结果:灌胃12周后,Western blot显示鱼藤酮组中脑α-Syn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 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鱼藤酮组中TH阳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透射电镜显示鱼藤 酮组小鼠黑质部可见线粒体、高尔基体不规则肿胀。鱼藤酮组SOD、GSH-PX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0.05),MD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 结论:鱼藤酮小剂量持续灌胃可在脑内诱发形成α-Syn寡 聚体,α-Syn寡聚体可能经氧化应激途径导致多巴胺神经元损伤。
  • 论著
    湛彦强 ;许峰 ;邢变枝 ;张海栋 ;段申汉 ;曾非 ;姚涛
    2019, 14(2): 65-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CMB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336例 临床资料,根据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扫描是否存在CMBs分为无CMBs组154例,CMBs组182例;CMBs 组按CMBs分布的位置分为大脑皮质、皮质下、基底节及幕下。比较2组患者人口学特征、相关危险因素、血 液检验结果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CMBs组中不同出血 部位患者的尿酸、同型半胱氨酸(Hcy)和NIHSS评分。结果:与无CMBs组相比,CMBs组的尿酸和Hcy水 平更高,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总胆固醇及既往脑卒中病史的几率均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 果显示,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脑卒中病史、Hcy和尿酸水平与CMBs的发生有关(P<0.05);高尿 酸、高Hcy、糖尿病、脑卒中病史、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血压均为CMBs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不同部位CMBs 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Bs分布于不同部位患者的尿酸水平、Hcy水平及NIHSS评分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高Hcy、糖尿病、脑卒中病史、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血压可能是急性 脑梗死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CMBs分布的部位对NIHSS评分无影响。
  • 论著
    徐艳中 ;汪秀玲
    2019, 14(2): 68-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MRI图像纹理分析在小脑半球原发性脑淋巴瘤和单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 法:回顾性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位于小脑半球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20例和实性单发 转移瘤22例的增强MRI图像。采用纹理分析方法在增强T1WI轴位图像上获取整个瘤体的平均值、中位 数、标准差、峰度、熵值、偏度和异质性等定量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纹理分析中,PCNSL组标 准差、熵值、偏度及异质性明显低于转移瘤组,而峰度明显高于转移瘤组(均P<0.05);异质性参数鉴别诊断 效能明显优于其它参数值,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对标准差、熵值、偏度、峰度及异质性5个纹 理分析定量参数进行多参数联合分析,其鉴别效能较利用单个纹理分析定量参数鉴别的效能高。结论:纹 理分析部分定量参数(标准差、熵值、偏度、峰度及异质性)有助于鉴别小脑半球PCNSL和单发转移瘤。
  • 论著
    薛兵;卢宏
    2019, 14(2): 72-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放射治疗引起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报道放射性神经系 统损伤2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放射性脑坏死和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各1例,搜索既 往报道的放射性神经系统损伤271例。放射治疗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早期最常见的表现为认知功能 障碍,晚期最常见的表现为脑白质坏死。放射治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系统损伤最常见的表现为臂丛神经损 伤。结论:放射性神经系统损伤是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值得临床重视并及时给予相应治疗。
  • 论著
    马俊;马志明;邹志浩;修彬华;杨江河
    2019, 14(2): 76-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小儿脑积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脑积水患儿56 例依据采取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腹腔镜组,各28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VPS,对照组采用传统 VPS。比较2组手术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情况(Kamofsky评分)、手术有效率(Salmon标准)、并发症及血清神 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蛋白含量。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缩短(P<0.01);术后2组Kamofsky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且腹腔镜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腹腔 镜组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60.71%(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71%,明显低于对 照组的39.29%(P<0.05);术前2组血清NSE及S-100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NSE 及S-100蛋白含量与同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3天腹腔镜组血清NSE及S-100蛋白含 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VPS较常规手术方式可明显提高脑积水患儿治疗的有效率,显 著减少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论著
    李山;蒋向阳;刘顺达
    2019, 14(2): 79-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Bcl-2水 平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脑梗死患者173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 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 END 组 59 例和非 END 组 114 例。采用 ELISA 法检测 2 组患者入院后 12 h、24 h、3 d、5 d、7 d、10 d外周血HIF-1α、VEGF、Bcl-2水平变化及与END发生的相关性。结果:END组 NIHSS评分及DWI-ASPECTS≤7分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END组(P<0.05)。脑梗死患者在入院24 h时 外周血HIF-1α、VEGF和Bcl-2水平达到高峰,且END组患者外周血HIF-1α、VEGF和Bcl-2水平均明显高于 非 END 组(P<0.05)。END 程度越严重,患者外周血 HIF-1α、VEGF 和 Bcl-2 水平越高(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END的发生风险与HIF-1α、VEGF和Bcl-2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 结论:外周血HIF-1α、VEGF和Bcl-2水平可能可作为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损伤度的预测指标。
  • 论著
    陈佩顺 ;丘卫红
    2019, 14(2): 83-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结构核心稳定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 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传统运动训练,治疗组 给予基于结构核心稳定性运动训练,均治疗 3 周。于治疗前、后分别测量 2 组肩峰与肱骨大结节的间距 (AGT)、评估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U)及改良Bathel指数(MBI),并用表面肌电图记录肩关 节核心稳定肌群最大等长收缩(MIVC)的肌电活动,用积分肌电值(iEMG)分析2组治疗前后肌电的变化。 结果:治疗3周后,2组的AGT、FMA-U、MBI和iEMG均有改善,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结构核心稳定性运动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改善 上肢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综述
  • 综述
    马阳;张萍;唐洲平
    2019, 14(2): 87-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脑出血(ICH)后的炎症反应在继发性脑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指南中并没有对于ICH免疫干 预方面的临床治疗。本综述总结了ICH后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的机制,讨论了其中免疫细胞发挥 的破坏性和再生作用,并重点关注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此外,还归纳了选择性靶向这些免疫 细胞的药物在ICH患者中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进展。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深入探讨免疫系统的变化和 与大脑的相互作用,探索有效疗法减少炎症的同时增强神经修复,从而改善ICH的结局。
  • 综述
    李康之;司丽红;凌霞;申博;杨旭
    2019, 14(2): 91-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前庭系统疾病诸如急性单侧外周前庭病变、脑干及小脑病变等,常常涉及前庭受损后的代偿、再康 复问题。既往研究表明,前庭受损后的代偿主要通过3种方式实现:修复(生化、细胞水平)、适应(包括感 觉替代、行为替代的大脑皮质水平为主)及习服。不同的前庭疾病前庭代偿的方式不同,各种方式所占的 比重也有差异。临床上,单侧外周前庭病变患者常常存在静态症状和动态症状,与此同时,机体常相应进 行静态代偿与动态代偿。其中,①静态症状的缓解主要通过静态代偿,症状常在数周内消失,代偿较为完 全,是脑干水平的前庭核团电活动的再平衡结果;②动态症状的缓解主要通过动态代偿,皮质通常参与, 通过相应的感觉替代、行为替代等方式,形成新的躯体控制模式/策略,其代偿发挥的时间较慢,且代偿不 完全。
  • 综述
    杨靖 ;李睿博 ;石元洪
    2019, 14(2): 94-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电休克(ECT)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机制仍然不清楚。海马及其相关结构在抑郁症的发 病及治疗机制中有重要的作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目前在研究抑郁症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长足发 展。本文将综合最新研究成果,从形态结构(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技术)、局部脑血流(动脉自旋标记灌注 成像)和局部白质纤维(弥散张量成像)3个方面阐述fMRI在ECT治疗抑郁症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 基础研究
  • 基础研究
    罗涛 ;柴娟 ;经屏
    2019, 14(2): 97-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TLRs)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小胶质细 胞系 BV2 细胞接种 1 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液,制作 HSE 细胞模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HSV-1感染组与对照组TLR2、TLR3、TLR9 mRNA转录水平。结果:感染组细胞TLR2、TLR3、TLR9 mRNA 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受HSV-1刺激后可引起TLR2、TLR3、 TLR9 mRNA转录水平升高,TLR2、TLR3、TLR9可能参与了BV2细胞对HSV的识别。
  •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
    张贺a ;王丽滨b
    2019, 14(2): 100-1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单纯栓塞与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的效果和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前交 通微小动脉瘤患者42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单纯栓塞组22例和支架辅助栓塞组20例,比较2组术后即刻和 随访12个月栓塞程度和动脉瘤复发,及术中并发症。结果:支架栓塞组完全栓塞7例,次全栓塞5例,部分 栓塞8例;单纯栓塞组完全栓塞9例,次全栓塞11例,部分栓塞2例;与支架栓塞组比,单纯栓塞组的栓塞程 度较高(P=0.049)。术后12个月,37例患者进行造影复查,结果显示支架栓塞组完全栓塞16例,次全栓塞2 例,部分栓塞1例;单纯栓塞组完全栓塞8例,次全栓塞6例,部分栓塞4例;与支架栓塞组比,单纯栓塞组的 栓塞程度较低(P=0.040)。与单纯栓塞组比,架辅助栓塞组术后12个月复发率和不良事件较少(P<0.05)。 结论:与单纯栓塞比,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前交通微小动脉瘤可提高栓塞率、减少复发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 临床研究
    王亚东;叶頔
    2019, 14(2): 102-1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168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灸组、康复组和联合组各56例,分别给予中医针灸、康复训练和针灸联合康复训 练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下肢功能、步态分期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FAC和FMA评分均显著高 于治疗前,且联合组FAC、FMA评分显著高于针灸组与康复组(均P<0.05)。治疗后,3组患侧支撑期比例 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双侧支撑期比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联合组治疗后步态分期显著优于针灸组、训练组 (均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针灸组、训练组(均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可有 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改善步态分期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临床研究
    李全春
    2019, 14(2): 104-1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丝蛋白轻链多肽(NF-L)水平预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预后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和50例健康人群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检查并且比较2组患者入院后 1~12 d血清NF-L水平和S100B水平,对观察组进行CT分级并分析CT分级和血清NF-L、S100B水平的相 关性,根据观察组1年后生存和预后情况分为生存亚组和非生存亚组,预后良好亚组和预后不良亚组,比较 亚组间血清NF-L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软件分析血清NF-L水平和GOS评分相关性,并分析血清 NF-L 水平预测急性颅脑损伤预后的 ROC 曲线。结果:观察组受伤后 D0、D1、D2、D3、D4、D6、D8-9 和 D10-12血清NF-L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仅D0、D1、D2、D3和D4血清S100B水平均显著 高于对照组(均 P<0.05)。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受伤后 D0 血清 NF-L 水平与 CT 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 0.386,P=0.001)。非生存亚组受伤后24 h和1~12 d血清NF-L水平均显著高于生存亚组(P<0.05);预后不 良亚组受伤后24 h血清NF-L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亚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NF-L水平和患者1年 后GO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367,P=0.008)。入院当天血清NF-L预测急性颅脑损伤的AUC为0.99,且 在入院后6 d AUC上升到1.00;入院当天血清NF-L预测急性颅脑损伤生存的最佳截断值为412 pg/mL,灵敏 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和88%;入院24 h血清NF-L预测急性颅脑损伤预后的最佳截断值为217 pg/mL,灵 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和56%。结论:血清NF-L水平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预后呈显著负相关,检测 血清NF-L水平有利于敏感预测急性颅脑损伤后神经元损伤的严重程度。
  • 个案报道
  • 个案报道
    梁奇明;连立飞;朱遂强
    2019, 14(2): 107-1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