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S数据库收录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
湖北省优秀期刊
中国知网网络首发期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指南
  • 指南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医学部 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家委员会 北京市神经修复产业创新中心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医师分会
    2023, 18(zwsf):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述评
  • 述评
    徐威 ;赵玉萤 ;朱俊颖 ;王晓彤 ;张琛 ;王云甫* ;任传成*
    2023, 18(zwsf):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在中国的脑血管病临床实践、试验研究、医疗质控中已得到 了广泛应用。NIHSS量表自身也在不断改良和完善中,对照NIHSS修订版原文与现在广泛使用的NIHSS 中文量表,发现中文量表的13个项目中有6项需要修订、另外2项需要重译,及时更正并推广正确的中文译 本是全体中国神经科学从业者的责任和义务,为此我们对照NIHSS网站原文逐词逐句进行了校对、对重要 词汇根据神经病学英文原著进行了专业化的解释和翻译,在此基础上,详解了每个项目的检查要点、评分细 则。为使中国神经病学医生更好地理解NIHSS的精髓以促进临床应用和医疗质控,本文同时也对NIHSS 的发展演变和修订变化进行了简要介绍。
  • 综述
  • 综述
    王薇 ;聂昭雯 ;刘忠纯;
    2023, 18(zwsf):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快感缺失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之一,也是抑郁症治疗中的难点,是抑郁症患者出现病程长、生活质量 大幅下降、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的重要预测因子之一。当前国内外对抑郁症快感缺失表型的研究为探索其 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但仍未建立一个完整可靠的病因网络,这使得研发针对性的靶向治疗方案 受到局限。因此,探索抑郁症快感缺失表型的病因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对既往有关抑郁症快 感缺失的文献进行总结,从社会心理因素、生理生化因素、脑影像及神经环路与基因遗传等方面介绍抑郁 症快感缺失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综述
    刘天昊; ;唐芷晴; ;王荣荣 ;张皓;;
    2023, 18(zwsf):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脑卒中幸存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导致患者独立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恢复 上肢运动功能是重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关键。经颅磁刺激(TMS)是一种无创神经调控技术,已广泛应用 于脑卒中康复。本文对TMS作用机制及不同模式TMS在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 综述。已经有较多证据支持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改善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而θ节律爆发式磁刺激 (TBS)及成对关联刺激(PAS)的研究较少,机制尚未明确且疗效争议较大。未来应进一步探索TMS治疗脑 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新靶点及最佳治疗参数,为脑卒中患者制定个性化的TMS治疗方案。
  • 综述
    仲文庆;俞兴;杨永栋
    2023, 18(zwsf):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脊髓损伤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损伤,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近年来发现脊髓室管膜区存在内源 性神经干细胞(ENSCs)具有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潜力。脊髓损伤及微环境改变等可使脊髓室管膜区的 ENSCs激活、增殖、分化,进一步修复受损的神经结构。虽然脊髓室管膜区ENSCs在脊髓损伤修复中具有 积极作用,但其机制尚无定论。本文对脊髓室管膜区ENSCs在脊髓损伤修复中潜在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 基础和临床领域全面认识脊髓室管膜区ENSCs提供参考。
  • 综述
    高小姗 ;谷有全 ;雒扬 ;姚利和 ;张逸轩
    2023, 18(zwsf):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类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复发率、致残率高,预后相 对较差。研究表明,NMOSD的新型标志物可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临床发作以及监测治疗效果等。本文 对最新研究报道的NMOSD新型标志物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将来可通过临床检测相关特异标志物,实 现NMOSD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NMOSD患者的预后、减少伤残、预防复发。
  • 综述
    彭思锐;巴黎;高榕;黄丽芳;龚振翔;李泽慧;张旻
    2023, 18(zwsf):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主观认知功能下降(SCD)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首发临床表现。神经影像技术具有无创、 敏感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SCD的诊断。研究表明神经影像技术能早期发现SCD患者大脑结构和功 能的异常改变。本文就SCD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磁共振成像(MRI)、多模态神经影像学及人工智 能等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SCD的早期诊断及SCD向AD转化的早期识别提供思路。
  • 综述
    夏宇;丁璐;邓宇斌
    2023, 18(zwsf):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于外力或非外力作用造成脊柱骨、韧带及神经结构的破坏,并 伴随着损伤部位以下躯干与四肢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其致残率高。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固有的 免疫细胞,在SCI后接受损伤信号,发挥分泌因子及吞噬作用,同时和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 及其它细胞与非细胞成分发生反应。目前研究显示,小胶质细胞具有多态性和多功能性,参与SCI的病理生 理过程,包括炎症、疤痕形成和疼痛。本综述结合前期课题组星形胶质细胞研究基础,通过总结近年来小胶 质细胞在SCI过程中功能的研究文献,为SCI疾病进展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 论著
  • 论著
    卞佳佳; ;王晨光 ;刘娜; ;刘守国 ;江钟立 ;林枫;
    2023, 18(zwsf):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以脑卒中综合康复干预为例,为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康复质控体系提供 真实世界证据。方法:选取125例脑卒中患者组成便利样本,构建项目反应理论(IRT)模型。进一步估算患 者功能水平和类目难度,并计算出入院的功能水平变化,以及功能水平与巴氏指数(BI)的相关关系,并测算 功能改善所需支付的经济成本。结果:出入院功能水平与BI显著正相关,且出院功能水平显著高于入院。 21 d的住院周期内,约25%的患者可获得功能提升17%,治疗费约为520元/天,住院费约为800元/天。结 论:项目反应理论模型为ICF康复质控体系下的功能水平测算、治疗靶点选择和经济成本核算提供分析策 略和应用工具。
  • 论著
    王铁刚 ;孙忠人 ;杨添淞 ;冯楚文; ;戴缙 ;王海 ;王军 ;屈媛媛 ;李彬彬 ;陈涛
    2023, 18(zwsf):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孙申田头针、腹针联合治疗方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认知功能下降的临床疗效。方法:慢 性疲劳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5),分别给予基础治疗+孙申田头针、腹针 联合治疗方案和基础治疗+常规电针治疗,2组患者均每日1次针刺治疗,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治疗 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疗效、疲劳量表-14(FS-14)积分、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得分、完成MoCA评测耗 时,并在治疗结束后6月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 后,治疗组FS-14积分、MoCA评分、完成MoCA量表耗时均优于对照组(P<0.05);6月后随访,治疗组的 FS-14积分、MoCA评分、完成MoCA量表耗时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孙申田头针、腹针联合治疗 方案对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认知能力和反应速度临床效果更好,长期稳定。
  • 论著
    聂昭雯;王薇;姚丽华;陈棉棉;周恩奇;刘忠纯
    2023, 18(zwsf):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功能及功能失调性态度的关系。方法:运用父母教养 方式评价量表(EMBU)、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DAS)对680例抑郁障碍患者进 行评分。并通过建立父母教养方式、家庭功能及功能失调性态度三者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三者间的 相互关系。结果:DAS总分及各维度分与EMBU中积极教养因子分呈正相关,与消极教养因子分呈负相 关,与家庭功能呈正相关(|r|=0.082~0.272,均P<0.01),家庭功能与积极教养因子分呈负相关,与消极教养 因子分呈正相关(|r|=0.293~0.659,均P<0.01)。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家庭功能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功能 失调性态度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89.4%。结论:抑郁障碍患者的功能失调性态度与消极父母教养和不 良家庭功能相关,家庭功能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功能失调性态度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论著
    包成政 ;王功俊 ;罗雪莲 ;王洁 ;蓝学群 ;王喻 ;陈金梅 ;李雪斌;
    2023, 18(zwsf):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帕金森病(PD)小脑的差异表达枢纽基因及构建诊断模型,探讨PD的发病机制,寻求潜 在干预靶点。方法:通过GEO数据库获取PD小脑总RNA芯片GSE20314、GSE28894的数据,利用limma 和 WGCNA筛选出对照组人群和PD患者的差异表达基因;再通过VennDiagram寻找枢纽(Hub)基因。获 取Hub基因后再使用逻辑回归分析构建诊断模型,并通过血液样本数据集GSE18838和GSE6613进行验 证,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诊断性能。结果:①获得CDKL2、DGKI、 ERO1B、SBNO1、SDK2、SYNRG、VPS13C共7个Hub基因。②逻辑回归分析获取SBNO1+VPS13C构建诊 断模型,ROC 曲线显示在 GSE20314+GSE2889、GSE18838、GSE6613 中的 AUC 分别为 0.9386、0.8663、 0.6564。结论:Hub基因SBNO1、VPS13C可能参与PD的发生、发展过程,未来或可作为PD的潜在干预靶 点,且基于SBNO1+VPS13C基因构建的诊断模型具有较好的诊断性能。
  • 论著
    刘艳萍 ;董强
    2023, 18(zwsf):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在体实验研究组织型激肽释放酶(TK)对缺血性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是否与诱导保护性 自噬有关。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NS)组、TK组、3-MA组和3-MA+TK组, 每组11只。假手术组和NS组分别于侧脑室注射NS,TK组和3-MA组分别于侧脑室注射TK和自噬抑制剂 3-MA,3-MA+TK组先注射3-MA,30 min 后再注射TK。各组完成侧脑室给药后,采用线栓法建立永久性大 脑中动脉缺血模型(pMCAO)。在缺血后12 h,采用Longa评分法评估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完成神经损 伤评分后,TTC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自噬相关蛋白LC3和p62的表达水 平。结果:NS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LC3-Ⅱ较假手术组表达升高,p62水平降低(均P<0.01)。与NS组相比, TK组缺血侧脑皮质LC3-Ⅱ表达增高,p62水平降低(均P<0.01),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较轻、脑梗死体积明显 缩小(均P<0.01);与TK组比较,3-MA组缺血脑皮质LC3-Ⅱ的表达降低和p62的水平水平较高,大鼠神经 功能损伤较重、脑梗死体积较大(均P<0.01);与TK组相比,3-MA+TK组大鼠神经损伤评分增加、脑梗死体 积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TK对缺血性卒中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诱导自噬发生有关。
  • 论著
    江迁;张卓;黄逸民;卢亮;雷霆
    2023, 18(zwsf):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垂体瘤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AF)与肿瘤的大小、侵袭性、质地及术后垂体功能的相关 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治疗的112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取其中24例 的垂体腺瘤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AF的3种生物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血小板衍 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B)和转胶蛋白(TAGLN)。根据术后激素水平将患者分为垂体功能减退组和垂体 功能正常组;根据肿瘤质地将患者分为质地韧组和质地软组。分析TAF水平与肿瘤的大小、侵袭性、质地 及术后垂体功能的关系。结果:①与垂体功能正常组相比,垂体功能减退组患者男性比例更高(P<0.001), 年龄更大(P=0.043),肿瘤更大(P<0.001),Knosp 分级更高(P=0.041),肿瘤质地韧性比例更高(P< 0.001)。②与垂体功能正常组相比,垂体功能减退组患者垂体瘤中的α-SMA、PDGFRB和TAGLN阳性比例 明显增高(均P<0.01);与质地软组相比,质地韧性组患者垂体瘤中的α-SMA、PDGFRB和TAGLN阳性比 例明显增高(均P<0.01)。TAF数量与垂体瘤的肿瘤大小(均P<0.01)和Knosp分级(均P<0.01)均呈显著 正相关。结论:垂体瘤中的TAF在术后垂体功能减退患者中表达量更高,在肿瘤质地韧的患者中表达量更 高,并且TAF与垂体瘤的大小和侵袭性呈显著正相关。
  • 论著
    黄磊 ;叶飞 ;任思颖 ;伍国锋 ;王丽琨
    2023, 18(zwsf): 12-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与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血肿周围水肿(perihematomal edema,PHE)体积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 ICH患者,根据随访出院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mRS≤ 3分)组和预后不良(mRS>3分)组。比较2组人口统计学、临床基线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等。应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NLR和PHE体积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 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NLR和发病第7天PHE体积对预后不良的预 测价值。结果: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纳入177例ICH患者,其中预后良好105例,预后不良72例。单因素 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ICH 24 h内PHE体积、第7天PHE体积、24 h内相对PHE体积、第7天相对PHE体积、 NLR、PLR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脑疝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 示,ICH 24 h内PHE体积与发病24 h内血肿体积及NLR呈正相关(P<0.05);发病第7天PHE体积与NLR 与发病24 h内血肿体积、发病第7天血肿体积、NLR呈正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发病 第7天PHE体积、NLR是IC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发现发病第7天PHE体 积曲线下面积为 0.636(95% CI 0.54~0.73,P=0.006);NLR 曲线下面积为 0.676(95%CI 0.585~0.768,P< 0.001)。结论:入院时NLR水平较高的ICH患者,PHE越严重,入院时NLR升高和发病第7天PHE体积是 ICH患者出院第90天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综述
  • 综述
    陆璐 ;陈宇 ;周帅 ;牛雅楠 ;薛芙霞
    2023, 18(zwsf): 87-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脑卒中的发病率较高,卒中后失语是脑卒中常见后遗症之一。此类患者主要在言语理解和表达方面 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沟通能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交往及生活质量,甚至会阻碍其他功能的 恢复。失语症筛查是治疗的第一步。完善的筛查体系,有利于及时准确地对患者进行筛查及干预,促进患 者康复。本文对卒中后失语症的筛查量表进行总结综述,以期能促进我国失语症筛查量表的标准化和临 床应用。
  • 综述
    张祎;渠文生;骆翔
    2023, 18(zwsf): 106-1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卒中后持续性头痛(PSPH)作为归因于脑卒中的头痛类型,被列入国际头痛疾病分类(ICHD-3)。 PSPH影响接近23.3%的卒中患者,多具有类紧张型头痛的特征,呈中等强度。其危险因素包括低龄、女性、 心源性栓塞、后循环卒中、>15 mm梗死和小脑梗死等。PSPH可导致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然 而其诊断、治疗和危害在临床上并未被充分认识。本文回顾了现有PSPH及卒中相关头痛的研究,综述了 PSPH的诊断、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等,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 综述
    孟瑶;王颖
    2023, 18(zwsf): 151-1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产生的抑制性微环境是神经再生困难的重要原因,其中Nogo-A蛋白是抑制轴突 再生的关键因子,其结构域以片段形式通过不同途径释放到细胞外,与受体NgR1、PirB、S1PR2或HSPG相 结合,激活多种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凋亡、运动以及细胞骨架蛋白聚合,引起细胞骨架解聚、生长锥塌陷,抑制 神经元轴突生长。本文对Nogo-A蛋白的结构、受体和抑制轴突再生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论著
  • 论著
    喻鑫;陈琛;王月;王雅惠;王丽平;陆梦馨;徐玲玲;刘若一;武琳璐;张慕昭;许天骄;邹忆怀
    2023, 18(zwsf): 254-2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应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近20年功能磁共振(fMRI)运用于脑卒中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 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近20年脑卒 中与fMRI相关的研究进行作者、研究机构及关键词分析。结果:纳入644篇文献,国内运用fMRI在脑卒 中领域的研究从2002年开始兴起,呈波浪式上升,至今仍是研究热点。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孙莉敏(上海 复旦大学)。研究机构以高校及其附属医院为主,范围较局限,缺乏机构、区域之间更广泛的交流合作。 fMRI在卒中研究中的热点领域主要集中在对针刺治疗卒中的研究、卒中后康复的研究、卒中后偏瘫、失语 的治疗及作用机制的研究。fMRI数据分析方法如功能连接、功能重组、低频振幅为热门使用的方法。除 去主题词外较活跃的高频被引关键词聚类为功能连接、综述、运动想象、头针、高压氧等。结论:脑卒中与 fMRI相关的知识图谱研究规律发现其中涉及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卒中后康复、卒中后遗症治疗及作用机 制、功能磁共振数据分析方法等多个方面。
  • 论著
    郭啸鸣 ;缪玲仲 ;陆珍辉 ;朱向阳
    2023, 18(zwsf): 264-2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估增加前庭康复是否能提高度洛西汀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的疗效。方法: 120 例 PPPD 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 组患者均于早晨服用度洛西汀,起始剂量为 30 mg/d,在1周后调整至60 mg/d。研究组在服药的同时即开始进行前庭康复。治疗持续8周。比较2组 在治疗前、治疗4、8周时的眩晕残障量表(DH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2组的DHI、HADS-A、HADS-D和PSQI评分均显著下降(P< 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第 8 周的 DHI、HADS-A、HADS-D 和 PSQI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前庭康复可显著提高度洛西汀治疗PPPD的疗效。
  • 论著
    李康之 ;占振瀛 ;魏路华 ;王朝霞 ;赵亚雯
    2023, 18(zwsf): 326-3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报道中国首例腹壁舞蹈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并结合系统评价分析,加深临床对腹壁舞蹈症 这一少见综合征的了解。方法:本研究报道中国首例腹壁舞蹈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按照 PRISMA 协议对目 前所报道的腹壁舞蹈症病例进行系统评价。结果:33篇符合相关纳入标准的文章被纳入,共纳入44例腹壁 舞蹈症患者。发病诱因或病因方面,腹部手术为最多见的诱因。患者腹部主要表现为缓慢运动、快速运动、 阵挛样运动及其不同运动形式的组合,多数患者症状表现为渐进性加重。在治疗方面,对于存在可去除诱 因的患者,去除诱因后症状可显著缓解。药物治疗方面,GABA能药物、膜离子通道稳定剂、左乙拉西坦相 关药物有效,免疫治疗无效。药物治疗无效时,局部注射肉毒素、手术治疗可作为可选的治疗方案。结论: 本研究报道了中国首例腹壁舞蹈症患者临床资料,系统评价了腹部舞蹈症临床特征,为临床医师认识这一 少见综合征提供了依据。目的:通过报道中国首例腹壁舞蹈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并结合系统评价分析,加深临床对腹壁舞蹈症 这一少见综合征的了解。方法:本研究报道中国首例腹壁舞蹈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按照 PRISMA 协议对目 前所报道的腹壁舞蹈症病例进行系统评价。结果:33篇符合相关纳入标准的文章被纳入,共纳入44例腹壁 舞蹈症患者。发病诱因或病因方面,腹部手术为最多见的诱因。患者腹部主要表现为缓慢运动、快速运动、 阵挛样运动及其不同运动形式的组合,多数患者症状表现为渐进性加重。在治疗方面,对于存在可去除诱 因的患者,去除诱因后症状可显著缓解。药物治疗方面,GABA能药物、膜离子通道稳定剂、左乙拉西坦相 关药物有效,免疫治疗无效。药物治疗无效时,局部注射肉毒素、手术治疗可作为可选的治疗方案。结论: 本研究报道了中国首例腹壁舞蹈症患者临床资料,系统评价了腹部舞蹈症临床特征,为临床医师认识这一 少见综合征提供了依据。
  • 综述
  • 综述
    刘想; ;龙镜亦a;a ;李毅;b;b
    2023, 18(zwsf): 358-3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以强迫思维、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精 神疾病。近年来,许多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影像学研究关注到强迫症状与大尺度脑网络之间的关联,现 就OCD病理生理过程中涉及的默认网络、突显网络及额顶网络的功能异常,结合三网络模型假说,对强迫症 状所对应的脑网络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OCD的早期识别及干预提供新线索。
  • 综述
    初云惠;周罗绮;庞晓伟;陈曼;唐玥;秦川;田代实
    2023, 18(zwsf): 470-4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缺血性卒中目前仍然是人类死亡和长期残疾的主要病因之一。血脑屏障作为大脑与外周之间的重 要防线,在维持环境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血脑屏障的主要成分内皮细胞与神经血管单元其他细胞的 相互作用更为关键。缺血性卒中后,血脑屏障渗漏和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导致血浆成分外渗和循环炎症细胞 浸润,进一步激活小胶质细胞等,加剧病灶损伤。本文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对缺血性卒中后内皮细胞对小 胶质细胞的作用途径及机制予以综述。
  • 论著
  • 论著
    杨阳a ;方园园b ;汪明欢b ;张函b
    2023, 18(zwsf): 497-5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中老年人群中内脏脂肪(visceral adipose tissue,VAT)体积与大脑灰质体积之间的相关性及 其性别差异。方法:使用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资源进行分析。VAT与灰质体积数据下载自生物样 本库中利用全身MRI和头部MRI图像分析处理后的现有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VAT体积与灰 质体积之间的相关性;协变量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运动 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及心脏病病史等。结 果:最终23 310人纳入分析,其中男性11 052人,女性12 258人。在全部人群中,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 示,校正BMI、腰臀比等体脂因素后,VAT依然与灰质体积独立负相关(β=-2.04,95%CI -3.24~-0.84,P= 0.001)。男性和女性参与者在年龄、吸烟饮酒史、BMI、腰臀比等基础资料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相较 于女性,男性有更低的大脑灰质体积[(810.82±45.90) cm3 vs. (777.88±44.64) cm3 ,P<0.001]及更高的内脏脂 肪体积[(2.62±1.50) L vs. (4.90±2.31) L,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仅在男性人群中,VAT与灰质体积独 立相关(β=-2.95,95%CI -4.46~-1.44,P<0.001)。结论:VAT与中老年人的大脑灰质体积呈负相关,而 且这种相关性在男性人群中更为明显。
  • 论著
    郭英 ;陈静 ;梁玲 ;李红丽 ;李彪 ;梁宝 ;向东方
    2023, 18(zwsf): 514-5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抑郁发作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检出特征及其与幻听之间 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纳入473例抑郁发作患者,使用一般人口学问卷、渥太华自伤量表 和精神症状评定量表中文版(Psychotic Symptom Rating Scales,PSYRATS)进行调查,分析NSSI与幻听症状 的关系。结果:抑郁发作患者NSSI检出率为40.6%,NSSI在年龄、性别、病程、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 家族史、诊断分类、吸烟史、饮酒史和有无幻听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幻听症状的男性和 女性抑郁发作患者NSSI检出率分别为42.9%和67.6%,无幻听症状分别为19.8%和42.1%,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均P<0.05)。在诊断分类上,单相抑郁发作组中有无幻听症状的NSSI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男性和女性NSSI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双相抑郁发作中有无幻听症状的NSSI 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仅在女性中 NSSI 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幻听与 NSSI最常自伤部位有一定关联性(P<0.05)。幻听与NSSI行为特征值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在调整了性 别、年龄、职业等因素后,幻听与NSSI行为呈显著正相关(OR=1.04,95%CI 1.01~1.08,P<0.05)。结论:抑郁 发作患者幻听症状与NSSI行为呈正相关。
  • 论著
    卢飞臣;a ;游雪梅a ;李繁荣 ;韦双双 ;杨莉洁 ;庞春华b ;林景a ;赵凤娟c
    2023, 18(zwsf): 634-6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外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方法:计算 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 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关于国内外PLC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4 月。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 析。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外PLC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47.1%(95%CI 38.7%~55.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地域为国内、年龄<60岁、收入水平低、无工作、肿瘤分期为Ⅳ 期、治疗前、筛查工具为HADS的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更高。结论:PLC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
  • 综述
  • 综述
    李奕欣 ;周麟 ;肖玲; ;王惠玲; ;王高华;
    2023, 18(zwsf): 667-6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后抑郁症是抑郁症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指分娩后4周内出现重度抑郁发作。产后抑郁症损害产妇 心理、生理、社会功能等,该疾病诊断及治疗因多方面因素有较大困难,故产后抑郁的预防环节应得到重 视。预防措施之一—运动,受到广泛关注,但预防机制仍在探索过程中,本文回顾运动对产后抑郁的作用, 以及对运动对产后抑郁预防作用的潜在生物学机制进行汇总。
  • 译著
  • 译著
    王钰茹(译);邢玥(译);冯宇菲(译);凌霞(译);隋汝波(审校);杨 旭(审校)
    2023, 18(zwsf): 691-6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Bárány协会分类监督委员会(COCS)对颈性头晕(有时也称为颈性眩晕)的观点。这些内容首先由多个领域的专 家进行了初步审查,之后由Bárány协会COCS进行进一步审定。基于当前已发表的文献,Bárány协会COCS认为,自身运动的错觉 (眩晕-旋转感或其他)与颈部病理和(或)颈部疼痛症状(通过影响颈椎、软组织结构或颈神经根)之间机制的关联尚缺乏证据支持。 当头颈部联合运动诱发出现旋转的错觉时,其原因可能是尚未确诊的常见前庭疾病(如偏头痛或BPPV),也可能是较少见的中枢性 前庭疾病(包括急性起病的危急状况,例如椎动脉夹层伴后循环卒中以及极其罕见的椎动脉压迫综合征)。同时,COCS指出,迄今 为止,偏头痛(包括前庭性偏头痛)为颈部疼痛和前庭症状同时出现的最常见原因。而且,在几乎所有前庭疾病中,头部运动常会导 致患者症状的加重,推测在这些前庭疾病患者中常见颈部肌肉紧张度的增加(因果关系尚不清楚)可能与头部运动减少有关。此 外,还存在一些尚未探索的理论机制问题,如颈部疼痛可能促发血管迷走反射、心脏抑制反射继而通过晕厥前机制导致短暂的定向 障碍和(或)失衡。COCS提出还有一些少见的案例,如那些颈部肌肉痉挛伴模糊的空间定向障碍和(或)失衡感的患者是否确实存 在颈部本体感觉受损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展望未来,通过严格纳入和排除标准,以减少敏感性而增加特异性的方法进行研 究对象的选择,进一步采用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案将更为理想。为进一步促进“颈性头晕/眩晕”的研究,在进行设计机制和治 疗的对照研究时,亦应考虑到那些重要的混杂因素相关问题。基于此,目前的Bárány COCS并未提出用于研究之外的临床初步诊 断标准。相信随着新的研究证据的不断积累,这一观点将可能会发生改变。
  • 译著
    焉双梅(;译);王钰茹(译);邢玥(译);张婉婷(译);顾平(审校);杨旭(审校)
    2023, 18(zwsf): 697-7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急性单侧前庭病(AUVP)的诊断标准,即以往被称为“前庭神经炎”的同义词,由Bárány协会前庭疾病分类委员会 定义。AUVP表现为急性前庭综合征,由于急性单侧外周前庭功能丧失,而无急性中枢或急性听神经症状或体征的证据。这意味着 AUVP的诊断是依赖于患者的病史、床边检查以及必要时实验室评估。其主要症状为急性或少见的亚急性发作的旋转或非旋转性 眩晕,伴有不稳、恶心/呕吐和(或)振动幻视;主要的临床体征为自发性前庭外周性眼震,即眼震方向固定,去除固视时眼震增强,眼 震轨迹与所累及的半规管相一致(一般为水平-扭转)。委员会将诊断标准划分为四类:①“急性单侧前庭病”;②“进展中的急性单侧 前庭病”;③“很可能的急性单侧前庭病”;④“既往急性单侧前庭病”。具体诊断标准如下: “急性单侧前庭病”:①急性或亚急性发作的中重度持续旋转或非旋转性眩晕(即急性前庭综合征),症状持续至少24小时;②自 发性前庭外周性眼震,其轨迹与受累的半规管传入相一致,一般为水平-扭转,方向固定,去除固视时眼震增强;③存在与自发眼震快 相相反的一侧前庭-眼反射(VOR)功能减弱的明确证据;④没有证据表明存在急性中枢神经、耳科或听力学症状;⑤无急性中枢神 经体征,即无中枢眼动或中枢前庭神经体征,特别是无明显的眼反向偏斜,无凝视诱发性眼震,无急性听力学或耳科体征;⑥不能用 其他疾病更好地解释。 “进展中的急性单侧前庭病”:①急性或亚急性发作的持续旋转或非旋转性眩晕,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小时,但患者就诊时症状 持续时间尚未达到24小时;②~⑥如上所述。这一类别有助于区分急性中枢性前庭综合征,启动特定的治疗,并将患者纳入临床研 究。 “很可能的急性单侧前庭病”:与AUVP相同,但单侧VOR受损未被清楚观察或记录到。 “既往急性单侧前庭病”:①有持续至少24小时的急性或亚急性眩晕史,且眩晕强度逐渐缓解;②无伴发急性听神经或中枢神经 系统症状的病史;③存在单侧VOR功能减弱的明确证据;④无伴发急性中枢神经体征史,即无中枢眼动体征或中枢前庭神经体征, 无急性听力学或耳科体征;⑤不能用另一种疾病更好地解释。这类诊断亦包括那些有单侧外周前庭受损证据、急性前庭综合征病 史且在急性期之后前庭功能检查已恢复的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AUVP无金标准检查手段。因此,它的诊断需要排除中枢病变和各种其他外周前庭疾病。最后,本文将讨论 AUVP的其他方面,如病因学、病理生理学和与分类标准直接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 论著
  • 论著
    阚宏俊;吉欣欣;梁丽丝;赵嘉欣;邓宝梅;陈曦
    2023, 18(zwsf): 706-7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肌内效贴(KT)对卒中后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自 1973 年起至 2021 年 12 月的中、英文文献,英文数据库包括:The Cochrane Library、Wiley、Web of Science、 Embase、MEDLINE,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出符合标准的研 究后,筛选纳入文献,并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和风险评估,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 9项研究,共56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肌内效贴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可提高脑卒中后吞咽功能 障碍患者的痊愈率[RR=2.27, 95%CI (1.57, 3.3), P<0.001],并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SMD=1.05, 95%CI (0.61, 1.49), P<0.001],提高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SMD=1.2, 95%CI (0.85, 1.55), P<0.001]。结 论:极低至低证据等级显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使用肌内效贴,有助于改善卒中后患者的吞咽功能及生 活质量,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 综述
  • 综述
    刘嘉诚;赵娜;康传依;王晓红;胡建
    2023, 18(zwsf): 789-7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抑郁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精神障碍,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和治疗难度大的特点。线粒体作为细 胞的“能量工厂”是神经元生存和活动的重要细胞器。线粒体自噬作为一种进化上高度保守的溶酶体降解 途径,可以特异性地清除细胞中受损的线粒体。近年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受损可能是抑郁症的一种促成因 素。本文基于线粒体自噬进程对线粒体自噬在抑郁症发病机制及治疗中作用作一综述,并讨论了目前研究 的局限性,以期为抑郁症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