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S数据库收录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
湖北省优秀期刊
中国知网网络首发期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陈朋 ;刘睿 ;骆翔 ;喻志源 ;王伟 ;陈雪
    2020, 15(3): 125-1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未活化和活化态人小胶质细胞系CHME-5培养上清液对鼻咽癌细胞CNE-2迁移、侵袭能 力的影响。方法:采用1 μg/mL LPS活化人小胶质细胞系CHME-5,收集未活化和LPS活化的CHME-5培养 上清液。分为对照组(无血清培养基)、45%上清组、90%上清组、LPS组(LPS干预的小胶质细胞上清)、45% LPS上清组、90%LPS上清组。使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建立鼻咽癌细胞CNE-2的迁移模型,观察不 同浓度的未活化/活化小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对鼻咽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使用Transwell小室建立鼻咽 癌细胞CNE-2的侵袭模型,用结晶紫染色观察不同浓度的未活化/活化小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对鼻咽癌细 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低浓度(45%)和高浓度(90%)未活化/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均促进鼻咽 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结论:无论小胶质细胞是否活化,其培养上清液均促进鼻咽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 论著
    汤华;陈少军;赵东刚;闫俊
    2020, 15(3): 129-1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条件下1-磷酸鞘胺醇(S1P)在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T/G HA-VSMC)收缩中 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传代培养的T/G HA-VSMC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缺血缺氧组。缺血缺氧组采用低氧条 件培养T/G HA-VSMC细胞来模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所致的缺血缺氧环境;采用QT-PCR检测人鞘胺 醇激酶 1(SphK1)基因的 mRNA 表达;Western-blot 法检测人 SphK1 基因的蛋白表达;ELISA 法测定 T/G HA-VSMC细胞上清液和细胞内S1P浓度;慢病毒载体shRNA介导的T/G HA-VSMC细胞内SphK1基因表 达沉默;采用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检测T/G HA-VSMC细胞内Ca2+ 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缺血缺氧条件下人T/G HA-VSMC细胞内SphK1基因表达上调,且缺血缺氧组细胞培养液和细胞裂解液中 S1P浓度均显著升高。缺血缺氧可诱导T/G HA-VSMC细胞内Ca2+ 离子浓度增加,并且外源性S1P显著上调 T/G HA-VSMC细胞内Ca2+ 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hRNA干扰技术沉默SphK1基因表达和SphK1特异性 抑制剂二甲基鞘胺醇(DMS)均显著抑制低氧诱导的T/G HA-VSMC细胞内S1P和Ca2+ 浓度上调。结论:缺 血缺氧可导致T/G HA-VSMC细胞内SphK1基因表达上调,进而促进S1P的合成代谢,而高浓度的S1P通过 某种机制导致细胞内Ca2+ 浓度水平增加导致血管收缩。
  • 论著
    覃斌;叶刚;吴述轩;向登国;牟俊英;朱贤林
    2020, 15(3): 134-1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氯胺酮通过抑制ERK1/2/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的炎症相关机制。方法:15只正 常大鼠为空白对照组(Blank组),慢性不可预知刺激抑郁模型法构建成功的45只抑郁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Con组)、安慰剂组(Place组)、实验组(Exp 组)3组,每组15只。Con组不予药物,Place组建模成功后给予 安慰剂灌胃,Exp组给予氯胺酮灌胃21 d。治疗前后,采用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新奇抑制摄食实验检测 行为学改变;ELISA、qRT-PCR检测海马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各组表 达;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ERK1/2、NF-κB炎症相关信号分子改变。结果:在行为学实验中,氯胺酮能显 著缩短抑郁大鼠游泳不动时间(P<0.05)及悬尾不动时间(P<0.01)。无论在蛋白水平还是mRNA水平,Con 组IL-1β、IL-6、TNF-α表达高于Blank组(P<0.05);Exp组的IL-1β、IL-6、TNF-α表达较Con组下降(P<0.05)。 Con组的pERK1/2、pNF-κB蛋白表达高于Blank组,Exp组的pERK1/2、pNF-κB蛋白表达较Con组下降(P< 0.05)。结论:氯胺酮通过抑制ERK1/2、NF-κB信号分子,抑制炎症反应,显著改善抑郁大鼠的行为学。
  • 论著
    杜华; ;钟延丰 ;郑丹枫 ;师永红; ;徐晓艳; ;翁立新; ;马秀梅; ;于慧玲; ;师迎旭
    2020, 15(3): 138-1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糖原贮积症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5例晚发型糖原贮积症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病理形态学、特殊染色及电镜观察。结果:本组5例患者体格检查显示四肢远近端、躯 体肌肉均匀萎缩;四肢肌张力不同程度降低,颈肌力量稍差,Gewer征阳性。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酸激酶(CK) 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肌电图显示多呈肌源性损害表现,其中3例伴强直样放电及飞机俯冲声。光镜下肌纤 维束膜基本完整,染色不均,肌原纤维结构破坏,肌浆内空泡形成,部分肌纤维内见大量颗粒状物质堆积, HE染色表现为颗粒蓝染,GMR红染,PAS深染,NADH-TR染色显示脱失。电镜观察部分肌原纤维间见糖 原颗粒聚集,聚集的糖原颗粒部分游离分散,但大多形成膜包绕的空腔结构。结论:糖原贮积症Ⅱ型是一种 罕见的进展性溶酶体贮积病,由位于第17号染色体上的酸性α?葡糖苷酶(GAA)基因突变所致,呈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晚发型GSDⅡ型患者临床多隐匿起病,对于疑似患者,可根据病理形态学主要受累肌肉内糖原 沉积并结合电镜观察及临床表现而得出,确诊及分型则需依靠 GAA 酶的测定或缺陷酶热点基因突变分 析。人重组α?葡糖苷酶治疗该病,使患者预后显著改善。
  • 论著
    高金颖;邱石;张绿明;赵静;金迪;姚昕璐;马瑞
    2020, 15(3): 142-1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轻嵴帽患者眼震消失平面(NP)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仰卧滚转试验表现为持续性向地 性变向性位置性眼震且有NP的患者28例;在眼震视图下行观察其动态位置性眼震特征,并寻找NP进行定 侧诊断;给予手法复位,并于首次复位后1周及1个月随访,观察患者的转归。结果:28例轻嵴帽患者中,11 例(39.3%)有自发眼震;10例(35.7%)有NP1,28例(100%)有NP2和NP3,且患者对NP2检测时的耐受性较 好;首次复位有效率为7.1%,1周随访有效率为14.3%,1月随访有效率100%。结论:NP2检测是轻嵴帽诊断 及定侧诊断的简便、可行的方法;轻嵴帽患者复位效果差,但病程多呈自限性。
  • 论著
    周凌云 ;吴秀亭 ;刘铁镌 ;刘微 ;郭晓雪 ;苏畅 ;栗雪梅 ;赵明 ;纪晓杰
    2020, 15(3): 144-1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回顾眶内电针治疗外伤性单侧展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 接受眶内电针治疗的外伤性单侧展神经麻痹患者,分析性别、年龄、病程、患眼、昏迷、眶壁骨折、颅内出血、 眼位评分、完全性麻痹及治疗次数等对痊愈的影响。结果:共收集103例患者,男76例,女27例;左眼患病 66 例;右眼患病 37 例;平均年龄(37.17±15.23)岁;眶内电针治疗后痊愈 38 例(36.89%),有效 47 例 (45.63%),无效18例(17.48%),总有效率82.52%。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痊愈与未痊愈患者在年龄、病程、眼 位评分、昏迷及颅内出血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 响痊愈的因素包括病程、眼位评分及治疗次数,其中病程、眼位评分为痊愈的危险因素(β=-0.013,P= 0.043;β=-1.124,P=0.002);治疗次数为痊愈的保护因素(β=0.029,P=0.002)。结论:眶内电针是治疗外伤 性单侧外展神经麻痹的有效方法,患者病程越短、眼位评分越低、治疗次数越多痊愈的可能性越大。
  • 论著
    李玮玮;刘晓鸣;王路;陆婉秋
    2020, 15(3): 148-1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甲强龙冲击治疗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选 取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儿56例,随机分为单纯组与联合组各28例。2组均予甲强龙冲击治疗,联合组另 给予丙种球蛋白。对比 2 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并比较治疗前、治疗 1 周、治疗 1 月的神经功能障碍量表 (EDSS)评分及临床疗效,另观察药物副作用及后遗症情况。结果:联合组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均短于单纯 组(P<0.05);2组治疗1周及治疗1月的ED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2组治疗1月的EDSS评分均低于治疗1 周,联合组治疗1周及治疗1月的EDSS评分均低于单纯组(P<0.05);2组临床疗效等级分布比较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组(P<0.05);2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后遗症遗留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甲强龙冲击治疗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儿,可明显 加快临床症状缓解,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后遗症。
  • 论著
    孙金梅a ;郑晓丹b ;张成杰a ;韩燕飞a ;韩春玉a
    2020, 15(3): 151-1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IH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IHP患者的临床资料、 实验室检查、影像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5 例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57岁,均以头痛为首发症状,5例 脑脊液蛋白水平偏高,4例血沉结果异常,1例C-反应蛋白水平偏高,5例ANA结果均异常,5例头颅MRI+ 增强检查可见弥漫性或局灶性硬脑膜强化,2例经病理活检确诊。5例患者均接受大剂量激素冲击继予小 剂量激素长期维持治疗后,头痛均基本缓解。随访期1年,失联1例,另4例头痛无复发。结论:IHP临床较 少见,多以头痛为主要表现,同时可伴颅神经受损表现,该病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可升高,风湿免疫系列 中ANA结果普遍异常,头颅MRI+增强是其诊断的重要手段,病理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预后较好,但有复 发风险。
  • 论著
    段璨 ;李正良 ;夏文广; ;郑婵娟 ;张阳普 ;李思成
    2020, 15(3): 155-1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 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2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以针刺结合镜像疗法,对照组予以假针 刺结合镜像疗法。观察 2 组治疗前和治疗 4 周后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 Brotez 手功能测试、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Barthel指数(MBI)各项评分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 FAM-UE评分、Brotez评分、MAS、MBI指数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 治疗4周后FAM-UE评分、Brotez评分、MBI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M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镜像疗法能改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缓解痉挛,提高日常 生活能力。
  • 综述
  • 综述
    薛志远;徐平
    2020, 15(3): 159-1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群体参与肠道和大脑之间的双向通信是脑科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肠道微生物生 态失衡、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以及肠-脑轴的失调可能是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AD)脑破坏机制的源头。肠 道内常驻微生物群可对宿主大脑及行为产生影响,甚至可以作为人体“第二大脑”,参与AD等神经退行性疾 病过程。本文对肠道微生物群驱动炎症导致AD的发病机制研究进行归纳,为深入认识肠道微生物群对AD 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提供新见解。
  • 学习园地
  • 学习园地
    杨林林 ;占克斌
    2020, 15(3): 162-1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复杂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原因在于发病 机制迄今不明,所以运用相关的动物模型来探究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的机制对于新疗法的研发十分必要。 本文就近几年来常用的中枢系统脱髓鞘动物模型的机制及特点进行综合叙述。
  •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
    唐文华;张瑜;黄晓明;陈世平;肖杨春
    2020, 15(3): 165-1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注射液联合软通道穿刺引流术在基底核区中等量脑出血患者中的实践效果。方 法:选取93例基底核区中等量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及研究组47例。2组均予软通道穿刺引流 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呋塞米联合甘露醇脱水,研究组术后给予托拉塞米注射液联合甘露醇脱水。对比2 组术后7 d脑水肿体积、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并比较术前及术后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另比较近期疗效及术后1月、术后6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且观察2组治疗期间药 物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术后7 d的脑水肿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00),研究组的引流管拔除时间及 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0)。2组术后14 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00),研究组术 后14 d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2组近期疗效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48,P= 0.031),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559,P=0.033)。2组术后6月的ADL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后 1月(P=0.000),研究组术后1月及术后6月的ADL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研究组药物不良反 应发生率为4.26%,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基底核区 中等量脑出血患者实施托拉塞米注射液联合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可明显促进患者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缺 损减轻,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可缩短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少。
  • 临床研究
    张新峰;刘芳芳;陈珊珊;马小民;刘自双
    2020, 15(3): 168-1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老年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CXCL12水平与认 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80例老年LI患者(LI组)及80例同期健康检 查者(对照组)的血清Lp-PLA2及CXCL12水平。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2组认知功能, 分析LI患者血清Lp-PLA2及CXCL12水平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 Lp-PLA2与CXCL12对老年L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效能。结果:LI组的血清Lp-PLA2及CXCL12水 平高于对照组(P=0.000),MoCA评分总分低于对照组(P=0.001)。老年LI患者血清Lp-PLA2水平与MoCA 评分呈负相关(r=-0.234,P=0.001),CXCL12 水平与 MoCA 评分呈正相关(r=0.654,P=0.004)。 Lp-PLA2与CXCL12诊断老年L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1和0.887。结论:老年 LI患者血清Lp-PLA2及CXCL12水平均升高,血清Lp-PLA2是老年L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CXCL12是保护因素。
  • 临床研究
    马允利;孔莹;徐雪;汪秀玲
    2020, 15(3): 170-1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图像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 患者发生后循环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MRI 及MRA诊断为VBD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临床表现及MRI检查结果分为梗死组(发生后循环13 例,34.2%)和非梗死组(未发生后循环梗死25 例,65.8%),对2组患者基底动脉(BA)的直径、分叉高度评 分、偏移度评分及磁共振FLAIR序列高信号(FVH)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梗死组患者BA直径、偏移 度评分、总评分及FVH评分均明显大于非梗死组患者(Z=-3.305,P=0.001;Z=-2.555,P=0.011;Z=-2.298, P=0.022;Z=-2.943,P=0.003),2组患者BA分叉高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65 P=0.335 )。结论: VBD患者发生后循环梗死可能与BA直径、偏移度及FVH征有关。
  • 临床研究
    赵开胜 ;折盼 ;白利芬
    2020, 15(3): 173-1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抗原- G(HLA-G)基因多态性和血清中可溶性HLA-G(sHLA-G)水平与脑胶质瘤 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64例脑胶质瘤患者(脑胶质瘤组)和26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测序 检测HLA-G的等位基因,采用ELISA测定血清中sHLA-G水平。结果:G:010101、G:010102、G:010404和G: 010401与脑胶质瘤的风险转变和疾病分级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性别、吸烟状态和脑胶质瘤切除 程度均非Ⅲ~Ⅳ级脑胶质瘤风险因素;G:010101(OR=2.06,P=0.009),G:010102(OR=1.24,P=0.012),G: 010404(OR=1.88,P=0.035),G:010401(OR=1.88,P=0.017)与Ⅲ~Ⅳ级脑胶质瘤发生风险显著相关;脑胶质瘤 患者血清中sHLA-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sHLA-G水平≥32.0 U/mL的神经胶质瘤患者的生存 时间短于sHLA-G水平<32.0 U/mL的患者(χ2=9.088,P=0.033)。结论:HLA-G等位基因突变是脑胶质瘤的 独立危险因素,血清中sHLA-G水平也许可作为评估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 临床研究
    赵春兰;王雁
    2020, 15(3): 177-1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与老年非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老年非血管性认 知功能障碍患者100例,按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分为阿尔兹海默病(AD)组52例和轻度认 知障碍(MCI)组48例,同期选取35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3组均行头颅 MRI 检查,比较 3 组基底节区 EPVS。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D 组和 MCI 组 MMSE 评分降低(P<0.05);与 MCI 组对比,AD 组的 MMSE 评分降低(P<0.05)。AD 组及 MCI 组的 EPVS 分级构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4.484,Z=-2.832;均P<0.05)。AD组与MCI组的EPVS分级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 及MCI组60~80岁患者的EPVS分级构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31,Z=-1.465;均 P<0.05)。3组>80岁者的EPVS分级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及MCI组的EPVS评分高 于正常对照组(P<0.05),AD组的EPVS评分高于MCI组(P<0.05)。60~80岁的AD组及MCI组患者的EPVS 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D组EPVS评分高于MCI组(P<0.05)。3组>80岁的受试者EPVS评分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60~80岁的人群,EPVS可能可作为非血管性认知障碍严重程度指标。
  • 临床研究
    娄伟;于敏;周莹;侯宇;姜丽杰
    2020, 15(3): 180-1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吡贝地尔治疗酒精依赖性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酒精依赖睡眠障碍患者8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2 组均给予阿普唑仑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加用吡贝地尔缓释片进行治 疗。比较2组的PSQI评分及睡眠结构。结果:治疗前2组的PSQI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的PSQI各项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的NREM 各期及REM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的NREMS1和S2期显著缩短(P<0.05),S3、S4 期和REM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吡贝地尔可显著改善酒精依赖性 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睡眠结构。
  • 临床研究
    哈米萨木·艾合买提江 ;曹玲a ;马建华b ;雷晶b
    2020, 15(3): 182-1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PD患者42例(PD 组),健康体检患者42例(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D患者和对照组外周血Treg细胞的表达百分比。 结果:对照组、PD组的外周血中Treg细胞分别为(4.80±3.22)%、(3.72±2.05)%,PD组的Treg细胞百分比低 于对照组(P<0.05)。PD 组中,Treg 细胞百分比与年龄(r=0.054,P=0.735)、性别(r=0.045,P=0.776)、LEDD (r=-0.140,P=0.377)、H-Y 分期(r=0.187,P=0.236)、ADL 量表(r=-0.053,P=0.740)、UPDRS Ⅲ评分(r= 0.116,P=0.466)、NMQS 评分(r=0.136,P=0.392)、AIS 评分(r=0.004,P=0.982)、PAC-SYM 评分(r=0.049,P= 0.756)、MMSE 评分(r=0.081,P=0.611)、MoCA 评分(r=-0.048,P=0.761)、HAMA 评分(r=0.168,P=0.288)、 HAMD(r=0.073,P=0.646)评分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在PD发病过程中Treg细胞在外周血中降低。
  • 短篇论著
  • 短篇论著
    李豪;黄臻
    2020, 15(3): 18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个案报道
  • 个案报道
    宋怡瑶; ;许静 ;陈慧芳 ;董艳红 ;吕佩源
    2020, 15(3): 185-1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