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破裂位置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凝块厚度及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影响

黄喆;董宇为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 2020, Vol. 15 ›› Issue (10) : 603-604.

PDF(1002 KB)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S数据库收录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
湖北省优秀期刊
中国知网网络首发期刊
PDF(1002 KB)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 2020, Vol. 15 ›› Issue (10) : 603-604.
临床研究

动脉瘤破裂位置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凝块厚度及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影响

  • 黄喆,董宇为
作者信息 +
文章历史 +

摘要

目的:探讨动脉瘤破裂位置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凝块厚度及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影响。方 法:动脉瘤破裂导SAH的患者180例纳入研究,根据动脉瘤破裂的位置分为6组:硬膜内颈内动脉(ICA) 组58例、椎动脉(VA)组13例、基底动脉(BA)组15例、大脑中动脉(MCA)组30例、涉及动脉周围动脉的 动脉瘤(Peri)组8例、前交通动脉(ACoA)组56例。评估各组患者的动脉瘤大小、动脉瘤位置、血凝块厚 度、血管痉挛发生率,并统计分析。结果:各组动脉瘤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巴罗神经学 研究所(BNI)量表各等级中,动脉瘤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A组平均血凝块厚度最大, 为(7.1±5.1)mm,BNI量表平均级别最高,为(3.1±1.0)级;Peri组平均血凝块厚度最小,为(5.3±3.2)mm, BNI量表平均级别最低,为(2.7±0.7)级;但各组间血凝块的厚度和BNI量表平均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P>0.05)。Peri组的影像血管痉挛(78.0%)、症状性血管痉挛(56.0%)和脑梗死(22.2%)的发生率最 高;各组血管痉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涉及动脉周围动脉的动脉瘤发生血管痉挛的风 险显著增高的(P=0.0261)。结论:动脉瘤的破裂位置对SAH凝块的厚度无影响,但是与血管痉挛的发生 有关,涉及动脉周围动脉的动脉瘤发生血管痉挛的风险显著增高。

关键词

动脉瘤 / 脑血管 / 痉挛 / 蛛网膜下腔出血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黄喆;董宇为. 动脉瘤破裂位置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凝块厚度及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影响[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 15(10): 603-604

PDF(1002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