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S数据库收录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
湖北省优秀期刊
中国知网网络首发期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王国峰;王滨;刘伯芹
    2018, 13(12): 595-5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观察肢体缺血后处理(LIP)后p-Akt、Caspase-9 及Bcl-2 蛋白的表达,探讨PI3K/PKB信号途 径在远程LIP 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42 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LIP 组各14 只,后2 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LIP 组在缺血2 h 后再灌注前实施3 个循环健 侧股动脉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的LIP。采用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p-Akt、Caspase-9、 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LIP组大鼠脑梗死体积较IR组明显减小(P<0.05)。LIP组p-Akt、Bcl-2蛋白表达较 IR 组明显增高(P<0.05),LIP 组Caspase-9 蛋白表达较IR 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LIP 可上调p-Akt、 Bcl-2表达,下调Caspase-9表达,并减轻脑梗死体积,PI3K/PKB信号通路在LIP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可能 发挥重要保护作用。
  • 论著
    王磊;邢国平;王安宁;汪明玉;李昀;付文玉;钟池
    2018, 13(12): 599-6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观察肢体缺血后处理(LIP)后p-Akt、Caspase-9 及Bcl-2 蛋白的表达,探讨PI3K/PKB信号途 径在远程LIP 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42 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LIP 组各14 只,后2 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LIP 组在缺血2 h 后再灌注前实施3 个循环健 侧股动脉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的LIP。采用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p-Akt、Caspase-9、 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LIP组大鼠脑梗死体积较IR组明显减小(P<0.05)。LIP组p-Akt、Bcl-2蛋白表达较 IR 组明显增高(P<0.05),LIP 组Caspase-9 蛋白表达较IR 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LIP 可上调p-Akt、 Bcl-2表达,下调Caspase-9表达,并减轻脑梗死体积,PI3K/PKB信号通路在LIP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可能 发挥重要保护作用。
  • 论著
    韩瑞玲;孙思;汪明;李艳
    2018, 13(12): 603-6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LAA-IS)患者185 例中SLCO1B1 基因388A>G 和 521T>C多态性位点的分布。方法:LAA-IS患者185 例纳入研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荧光探针方法对其外 周血样本中SLCO1B1 基因的388G>A和521T>C位点进行检测并统计分析其基因分型分布。结果:根据 SLCO1B1 基因多态性分型,185 例LAA-IS 患者中SLCO1B1 基因388A>G位点纯合野生型占8.6%,杂合突 变型占40.5%,纯合突变型占50.8%;521T>C位点纯合野生型占77.8%,杂合突变型占21.0%,纯合突变型 占1.1%。结论:本组185 例LAA-IS患者中分布有较多的突变型SLCO1B1基因。
  • 论著
    黎逢光;严钢莉;刘佳奇;江曼;谢军;李朝武;聂海岭
    2018, 13(12): 606-6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青年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青年卒中患者146 例与同期入院 的中老年卒中患者628 例,分析2 组临床特点及主要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结果:青年卒中组脑出血和男性患 者比例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5)。从危险因素的暴露率看,2 组最高的均为高血压,且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青年卒中组吸烟、饮酒、肥胖、血脂代谢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的比例均明 显高于老年卒中组(均P<0.05)。从患者对主要危险因素的干预情况看,青年卒中组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 药物比例明显偏低(P<0.05)。结论:青年男性较女性更容易发生卒中,出血性卒中在青年中发病率明显高 于中老年;吸烟、饮酒、肥胖、血脂代谢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危险因素对青年卒中的发 生影响更大;青年高血压人群不良生活方式及对降压治疗重视不够可能是导致卒中发生的原因之一。
  • 论著
    程伟;包艳娥;黄豫军;吴磊;李婉秋
    2018, 13(12): 609-6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Neuroform 自膨式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接受介入 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152 例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单纯弹簧 圈组)56 例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支架辅助组)96 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 组治疗一般 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 评分、复发率及预后。结果:2 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 支架辅助组NIHSS评分低于单纯弹簧圈组,GCS分数高于单纯弹簧圈组(P<0.05)。2 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支架辅助组复发率及mRS评分低于单纯弹簧圈组(P<0.05)。结论: 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在弹簧圈栓塞的基础上联合Neuroform 自膨式支架可明显提高 疗效,同时降低动脉瘤的复发率,安全性高。
  • 论著
    龚海洋;陶瑛瑛
    2018, 13(12): 612-6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功能性伸展运动(FSE)联合巴氯芬、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下肢偏瘫 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177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8 例和联合组89 例;对照组给予巴氯芬、rTMS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FSE治疗;比较2 组治疗前后的步行 功能(10MWT、TUG评分)、下肢功能活动(FMA、STREAM评分)、下肢痉挛情况(MAS、CSI 评分)、平衡能 力(Mini-BES Test、BBS、FTSST评分)及神经功能(NIHSS)和生活质量(FIM、BI 评分)情况,并对2 组患者的 临床疗效进行研究。结果:2 组治疗后的步行功能、下肢功能活动、下肢痉挛情况、平衡能力及神经功能和生 活质量均显著好于各组治疗前,且联合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联合组的临床疗 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SE联合巴氯芬、rTMS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下肢偏瘫 患者的步行功能、下肢功能活动、下肢痉挛、平衡能力及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 论著
    许骏;杨燕;郭静;杨添淞;石天宇;屈媛媛;李超然;王德龙;王月;田洪昭;王玉琳
    2018, 13(12): 616-6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面部麻木的疗效。方法:三叉神经痛显 微血管减压术后面部麻木患者72 例随机分为药物组和联合组,各36 例;药物组给予营养神经、扩血管等综 合药物治疗,联合组在药物组综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 疗程后,采用巴罗 神经学研究所三叉神经痛分级标准对面部麻木进行临床功能评分测定,同时进行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 分。结果:联合组的治疗周期短于药物组(P<0.05);治疗前2 组三叉神经功能评分及SF-36 量表评分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三叉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药物组(均P< 0.05),2 组SF-36 量表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药物组(均P<0.05)。结论:针刺结合药物治疗可 有效促进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面部麻木患者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治疗周期。
  • 论著
    赵静;温宏峰;金迪;王培福;杨旭
    2018, 13(12): 618-6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辅助检查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3 例肝豆状核变性患 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延误诊治的原因。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 例均中年隐匿起病,缓慢进 行性加重。临床症状例1 表现为体重增加,智能减退,逐渐出现言语不能及肢体无力;例2 表现为进行性球 麻痹;例3 表现为肢体震颤,后期出现言语不清,随病情发展,均出现广泛皮质、锥体束及锥体外系损害表 现。常规检查2 例肉眼可见双侧角膜K-F环,1 例裂隙灯下可见;均存在临床下肝脏损害,1 例出现多项凝血 功能异常;血清铜蓝蛋白均明显降低;头MRI出现双侧脑干、基底核较为对称的多发异常信号,均为T1WI低 信号,FLAIR、T2WI高信号改变。经低铜饮食及驱铜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搜索既往报道的肝豆状核 变性患者662 例,归纳总结8 种首发表现及4 大临床症状,并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概括。结论:肝豆状核变 性多中青年隐袭起病,缓慢进行性加重,临床出现神经多系统损害表现,头颅MRI以脑干、基底核区对称异 常信号为突出改变,应进一步检查角膜K-F环、腹部超声及血清铜蓝蛋白,早期诊疗临床预后较好。
  • 论著
    彭其斌;赵建农;王鹏程;陈宝智
    2018, 13(12): 622-6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放疗期间同步化疗、单纯放疗及放疗后持续化疗对成人丘脑胶质瘤的疗效及不同因素对 成人丘脑胶质瘤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丘脑胶质瘤成人患者33 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肿瘤切除,手术后放 疗期间同步化疗22 例,单纯放疗11 例,放疗后继续化疗20 例(其中,放疗期间同步化疗后继续化疗15 例,单 纯放疗后继续化疗5 例)。统计并比较不同组合治疗方案近期疗效,6 个月、1 年、2 年生存率。结果:术后脑 积水5 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平均随访(18.62±5.32)个月,全组平均生存时间(17.40±6.71)个月;6 个月、1 年、2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82%、69.70%和48.48%。单因素分析显示,丘脑胶质瘤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影响因 素包括WHO分级(P<0.05),病程长短(P<0.05),是否放疗期间同步化疗(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 WHO分级低、病程短、放疗期间同步化疗的丘脑胶质瘤患者预后较好(P<0.05)。结论:病理WHO分级、病 程及是否放疗期间同步化疗是成人丘脑胶质瘤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放疗期间同步化疗治疗成人丘脑胶质 瘤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放疗,而放疗后是否持续化疗未显示出明显差异。
  • 论著
    刘玉钊;顾俊怡;李向东;张国东;江熙
    2018, 13(12): 626-6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鞍内鞍上型颅咽管瘤术后并发重度中枢性尿崩症(CDI)的原因及治疗体会。方法:收集我 院收治的36 例鞍内鞍上型颅咽管瘤术后重度CDI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肿瘤与三脑室的位置关系、 质地、与周围组织是否粘连3 个不同因素与术后重度CDI发生率的关联,并总结治疗体会。结果:三脑室内 型鞍内鞍上型颅咽管瘤CDI 的发生率高于三脑室外型(P<0.05);与周围解剖结构有粘连的鞍内鞍上型颅 咽管瘤CDI的发生率高于无粘连者(P<0.05);质地软、硬对鞍内鞍上型颅咽管瘤术后重度CDI的发生率无 影响(P>0.05)。经积极治疗短期得到控制者34 例(94.44%),得到控制时间为(9.47±5.87)d,需长期药物控 制尿崩症者2 例(5.56%)。结论:鞍内鞍上型颅咽管瘤位于三脑室内、与周边解剖结构有粘连时术后易发生 重度CDI,与肿瘤质地无明显相关;经积极治疗绝大多数CDI可得到有效控制。
  • 综述
  • 综述
    马小桐;杨林林;乾嘉欣;张强
    2018, 13(12): 630-6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向脑组织供应血流的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梗死血管责任区域脑组织供血不 足、严重者导致脑组织坏死的一类疾病。侧支循环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充 分认识侧支循环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侧支循环的 定义、作用、临床意义、评估方法、分级、开放的影响因素及促进侧支循环开放的措施进行综述。
  • 综述
    宋彬彬;李阔;刘新秀;唐甜甜;贺菲菲;胡月青;杨璇;于佳
    2018, 13(12): 633-6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尔基体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膜性细胞器,在细胞中可加工、分选并投递特定物质到相应区 域,参与调节神经元结构和功能。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高尔基体发生病变可能与运动神经元变性死亡相 关。本文总结了神经元中高尔基体结构、功能及相关蛋白,并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高尔基体碎裂可能 的原因和结果,为深入了解高尔基体病变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关系提供参考。
  • 综述
    黄浩;骆翔
    2018, 13(12): 637-6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急性期血管再通治疗。机械取栓作为一种较新的血管再 通治疗,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就机械取栓的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帮助读者了解机 械取栓的发展历程,希望对未来的临床研究有所启发。
  • 基础研究
  • 基础研究
    龚家明;蒋瑛子;赵雪;胡德荣;渠翔;谢雪梅
    2018, 13(12): 641-6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检测电刺激小脑顶核干预后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核因子C-Rel、BxL-xL 表达的变化, 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中枢神经源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60 只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缺血再 灌注组(I/R)、电刺激小脑顶核组(FNS组),每组20 只。采用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FNS组予 以电刺激小脑顶核干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Rel 和Bcl-xL 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 C-Rel 和Bcl-xL mRNA转录水平。结果:FNS组C-Rel 和BxL-xL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转录水平均高于其 他2 组(P<0.05),但I/R 组和N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可诱导局灶性 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C-Rel和BxL-xL的表达上调,这可能是其发挥中枢神经源性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
    张小军a;蔡俊丹a;吴云a;严朝俊b
    2018, 13(12): 643-6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头痛出现时间、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与病情变化之间的 关系。方法:起病48 h 内入院的SAH 患者90 例纳入研究,在发病后的48 小时内采用数字测量评分量表 (NRS)评估头痛的严重程度,分析起病12 h、24 h、48 h 首次NRS评分为0 分和NRS<3 分的患者比例,分析 不同病因类型患者头痛最短持续(头痛开始至NRS评分为0 分)和首次NRS<3 分的持续时间,了解SAH头 痛进程的特点和不同病因类型SAH患者的差异。采用折线图分析SAH患者头痛严重程度与病程进展的关 系。结果:本组90 例SAH患者,不同出血原因患者起病至确诊时间、Hijdra 评分及脑积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起病时NRS评分均值为(8.0±1.3)分,起病第14 天为(5.1±1.8)分,整体呈下降趋势。结 论:SAH患者头痛症状突出,疼痛程度随时间整体呈下降趋势。
  • 临床研究
    孙红星;韩繁龙
    2018, 13(12): 645-6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脂肪细胞因子与神经功能和预后关系。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 例 纳入脑出血组,单纯高血压患者60 例纳入高血压组,健康体检者60 例纳入对照组。入院后,ELISA 法检测 并比较3 组血清瘦素、脂联素和内脂素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对脑出血组患者进 行评分并分亚组;治疗后30 d,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对脑出血组患者进行评分并分亚组;分析高血 压脑出血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水平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脑出血组、高血压组瘦素 和内脂素水平高于对照组,且脑出血组高于高血压组(均P<0.05);脑出血组、高血压组脂联素水平低于对 照组,且脑出血组低于高血压组(均P<0.05)。根据NIHSS评分,脑出血重度亚组、中重度亚组瘦素和内脂 素水平高于轻中度亚组,且重度亚组高于中重度亚组(均P<0.05);重度亚组、中重度亚组脂联素水平低于 轻中度亚组,且重度亚组低于中重度亚组(均P<0.05)。根据GOS评分,脑出血预后良好亚组和预后不良亚 组瘦素、内脂素和脂联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瘦素、脂联素和内脂素水平与高血压脑 出血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且其异常水平可能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有关,与预后可能无关。
  • 临床研究
    刘春;陈洁;华平;沙瑞娟
    2018, 13(12): 647-6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治疗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神经内 科危重症患者98 例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各49 例。2 组均给予针对原发疾病的神经内科治 疗,肠外营养组于发病48 h 内给予肠外营养7 d,然后改为肠内营养7 d;肠内营养组于发病48 h 内经鼻饲予 以肠内营养14 d。于治疗前、后比较2 组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体质量指数 (BMI)、总淋巴细胞计数(TLC)、IgM、IgG、HLA-DR;比较2 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 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肠内营养组的临床营养指标(TP、ALB、HB、BMI),免疫指标(TLC、IgM、 IgG、HLA-DR),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优于肠外营养组,并发症 的发生率低于肠外营养组,住院时间短于肠外营养组。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神经内科危重症患 者的营养、免疫、胃肠功能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临床研究
    李继华a;杨娜b;李雪梅b;元小冬b;侯晓强b;李广强b
    2018, 13(12): 650-6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癫痫患者合并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方法:癫痫患者766 例纳入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 调查,采用贝克抑郁量表(BDI)-II 进行抑郁评分,采用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SSMI-C)进行病耻感评 分;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癫痫合并抑郁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癫痫合并抑郁症的患病率为30.3%。 女性、离异/丧偶及单身、每月癫痫发作≥4 次、SSMI-C 评分高是癫痫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女性、离 异/丧偶及单身、癫痫高发作频率、高耻辱感可能是癫痫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
  • 临床研究
    王素平a;黄维星a;王东a;郑海瑞b
    2018, 13(12): 652-6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TCD发泡试验对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PFO)的诊断价值。方法:偏头痛患者75 例纳入 研究,经食道心脏超声确诊合并PFO 45 例(PFO组),未合并PFO 30 例(无PFO组),同期选择在我院健康体 检的健康人40 例对照组。所有入组者都给予TCD发泡试验检查及疼痛评分。结果:PFO组、无PFO组和对 照组TCD发泡试验阳性率分别为71.1%、33.3%和15.5%,3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O组的疼痛 评分、头痛频率、头痛时间都显著高于无PFO组(P<0.05);PFO组的不同栓子分级患者疼痛情况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TCD发泡试验诊断偏头痛合并PFO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8%和100.0%。结 论:TCD发泡试验对偏头痛合并PFO具有很好的鉴别与诊断价值,对患者头痛的严重程度可能有一定的辅 助判断作用。
  • 临床研究
    张毅a;王蕾b;严红燕a;陈霞a;蔡刚a;陈佳磊a
    2018, 13(12): 654-6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成形术是否增加术后感染率,评估颅骨成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接受去 骨瓣减压术及钛网颅骨成形术的患者84 例,根据2 项手术之间的时间间隔,分为早期组(≤90 d)42 例和晚 期组(>90 d)42 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颅骨成形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早期 组和晚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骨成形术前多次手术、肺部感染是颅骨成形术 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部感染、颅成形术前多次手术是颅骨成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 临床研究
    肖恺;邵强;胡飞;王焕明
    2018, 13(12): 656-6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Ommaya囊植入术治疗婴儿脑室出血后早期脑积水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 的经Ommaya囊植入术治疗的脑室出血婴儿20 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愈8 例,无进行性脑积水,其中6 例去除Ommaya 囊,2 例保留Ommaya 囊;10 例患儿因脑积水进展,转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其中8 例同期行 Ommaya囊去除术,2 例保留Ommaya囊;因颅内静脉畸形再次出血家属放弃治疗2 例。术后并发症包括脑 脊液漏2 例,切口感染并颅内感染1 例。结论:对于婴儿脑室出血后早期脑积水,Ommaya囊植入术可治愈 部分患儿,同时Ommaya囊植入术可有效地引流脑室内积血,为后续的分流术创造条件。
  • 临床研究
    张永兵
    2018, 13(12): 658-6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延安市人民医院神 经外科
  • 个案报道
  • 个案报道
    曹玉琳;王嫚;丁园园;唐洲平;秦川
    2018, 13(12): 660-6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