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S数据库收录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
湖北省优秀期刊
中国知网网络首发期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胡苏华;彭伟;许辉;吕育玲;乔向亮
    2018, 13(11): 541-5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侧支循环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治疗疗效及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31 例进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级评估患者的侧支循环状态,并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与侧支 循环不良组,根据NIHSS评分判定疗效,以90 d 的mRS评分判定临床转归并分为转归良好(0~2 分)和转归 不良(3~5 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研究侧支循环对机械取栓治疗临床转归的影响。结果:侧支循 环良好组与侧支循环不良组基线NIHS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5 d NIHSS 评分对比有显 著性差异(P=0.004);31 例患者中临床转归良好17 例,转归不良14 例,基线NIHSS 评分(P=0.044)和侧支循 环评分(P=0.021)是临床转归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进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侧支循环良 好者更易获得神经功能改善,侧支循环评分及基线NIHSS评分与临床转归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 论著
    李晓鹏;赵鹏;钱进
    2018, 13(11): 544-5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血尿酸(UA)水平与初诊帕金森病(PD)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 院第一次就诊并未进行任何抗PD治疗的80 例PD患者为PD组,随机选取同期我院体检的70 例体检者为对 照组。测定所有个体晨空腹血UA及肌酐(SCr)浓度;根据Hoehn-Yahr 分级(H-Y 分级)及帕金森病轻度认 知功能障碍(PD-MCI)诊断标准将PD组分为不同亚组。结果:2 组的血U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MCI亚组、PD-NCI 亚组的UA浓度低于对照组,PD-MCI亚组 的UA浓度低于PD-NCI亚组(均P<0.05)。对于男性或女性个体,PD-MCI亚组、PD-NCI亚组的UA浓度低于 对照组,PD-MCI亚组的UA浓度低于PD-NCI亚组(均P<0.05)。PD-MCI组中,PD早期亚组、中期亚组的Mo- CA值低于对照组,PD早期亚组MoCA值高于中期亚组(均P<0.05);PD早期亚组、中期亚组UA浓度低于对照 组(均P<0.05)。UA浓度与PD患者MoCA量表的命名能力具有正相关性,与其余认知领域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血UA浓度的降低可能是PD的发生及其认知功能下降的机制之一。
  • 论著
    胡培a;朱昱亭a;李治峰b;郑光美a;胡天鑫a;曾小军b;王云甫
    2018, 13(11): 548-5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利用无症状侧的尺神经横截面积作为参考值来评价患侧尺神经厚度变化的方法是否有 效。方法:收集单侧尺神经病变患者47 例为病变组,选取同期招募正常志愿者60 例为对照组,利用高频超 声测量尺神经横截面积,比较病变组无症状侧与对照组的差异性,病变组治愈后再次用超声复查无症状侧 尺神经横截面积,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性。结果:病变组无症状侧4 个位置的尺神经横截面积与对照组比 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后,病变组无症状侧尺神经横截面积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结论:单侧尺神经病变患者的无症状侧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病变,使用无症状侧的尺神经 横截面积作为参考值来评估患侧的方法有限制。
  • 论著
    周锦魁a;张启烁a;林焕章a;陈郁强a;李沐b;谢扬a
    2018, 13(11): 551-5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后Hct 值对短期预后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 性分析在我院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55 例,记录其年龄、性别及手术前后的检验结果 等信息;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术后Hct 值等因素对患者术后1 月内的短期生存的影响;用多 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术后Hct 值的影响因素;描述术后Hct 值与患者短期预后的受试者特征工作(ROC)曲 线。结果:行去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短期死亡率约为29.03%(45/155);在多因素Logistic 回 归分析中,年龄(OR=1.043)、入院GCS评分(OR=0.716)、ISS 评分(OR=1.126)及术后Hct 值(OR=0.925)是 影响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后短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术后Hct 值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 入院GCS评分(β=0.299)、术前Hct 值(β=0.480)和术中胶体输入量(β=-0.004)是影响术后Hct 值的独立危 险因素;在ROC曲线可算得术后Hct 值对患者短期生存影响的最佳临界值约为25%(YI=0.225),诊断灵敏 度为73.6%,特异度为48.9%;大于此值的短期生存率为79.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后Hct 值是影响重型颅 脑损伤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术后Hct 值不小于25%的患者短期生存率更高;入院的GCS评分、术前 Hct较高或术中输注胶体液较少的患者,会使术后Hct值降低得更少。
  • 论著
    彭其斌;赵建农;王鹏程;陈宝智;刘颖
    2018, 13(11): 555-5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儿童复发髓母细胞瘤病例综合治疗方案和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 年1 月至 2017 年8 月收治的确诊为复发髓母细胞瘤的患儿57 例。初次治疗接受手术全部切除51 例,次全切除6 例。 术后分别接受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术后放疗期间同步化疗、单纯放疗,放疗期间同步化疗后持续5 疗 程化疗、单纯放疗后持续5 疗程化疗。中位随访时间15 月。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时间29.12 月,6 月、1 年、2 年、3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23%、73.68%、54.38%和40.35%。单因素分析显示,儿童髓母细胞瘤患者总体生 存率的因素包括手术切除范围(P=0.005)、肿瘤尺寸(P=0.048)及术后放疗期间同步化疗(P=0.002)。多因素 分析显示肿瘤尺寸越大患儿预后越差(P=0.041),术后放疗期间同步进行化疗可以改善患儿预后(P= 0.002)。结论:儿童髓母细胞瘤多为高级别肿瘤,预后较差,对儿童神经系统损伤较大,治疗方案应为手术 切除结合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性治疗,且在术后放疗期间同步进行化疗,以提高儿童患者生存率。
  • 综述
  • 综述
    孙文哲;朱舟;朱遂强
    2018, 13(11): 558-5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最为常见的精神并发症,显著增高脑卒中的致残率、复发率和死亡率。卒中后 抑郁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因此影响其诊断和治疗。卒中后抑郁属于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交叉范畴,近年 来成为神经及精神领域研究热点,对于其诊疗国内外均已发表专家共识或相关指南;在机制方面研究表明 卒中后抑郁和单纯抑郁障碍发病机制存在差异,一系列综合因素与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相关,这其中包 括社会心理学机制、基因多态性、卒中临床特征、神经内分泌机制等。本文就近年来卒中后抑郁的诊断、发 病机制及治疗展开综述。
  •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
    薛恒;张为良;闫丽;黄宇靖;魏才;何雯君;木提帕尔·肉孜阿基
    2018, 13(11): 562-5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 年6 月1 日至2016 年12 月1 日 连续登记入院的首发青年ICVD患者236 例为观察组,107 例同期住院无神经系统疾病的青年人为对照组, 对性别、年龄、体重、身高、吸烟、饮酒、高血压病、糖尿病、房颤、失眠、熬夜及相关血液化验结果进行检测,并 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观察青年ICVD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 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合并高血压病143 例(60.59%)、房颤73 例(30.93%)、失眠症181 例(76.69%)、熬夜182 例 (7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间年龄、 性别、身高、体重、吸烟、饮酒、合并糖尿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合并 高血压病、房颤、失眠、熬夜为青年ICVD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病、房颤、失眠、熬夜为青年ICVD的 危险因素。
  • 临床研究
    高吟;张立红;胡锡池;胡仁静;徐庆
    2018, 13(11): 565-5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感染部位和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感染与氧化应激和炎症状态的关 系。方法:选取行外伤性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者82 例为感染组,术后未发生感染者282 例为未感 染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200 例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感染组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情况, 并比较3 组的氧化应激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感染组中,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30.49%,其次为颅 内占26.82%和肺部占24.39%。109 株病原菌中,检出最多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占23.85%,其次是肺炎克雷伯 菌占15.60%、大肠埃希菌占13.76%和酵母样真菌占11.01%。感染组的SOD水平低于且MDA和AOPP水平 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的CRP和TNF-α水平高于且IL-2 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和未 感染组(P<0.05)。结论:外伤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感染以呼吸道为主,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且 病原菌的感染可能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失衡有关。
  • 临床研究
    樊敬峰
    2018, 13(11): 567-5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亚低温治疗对全身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GCSE)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收集GCSE患者112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9 例和研究组63 例,2 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还加入右美托咪 定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2 组疗效、不良反应和血浆MDA、NPY、BDNF 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有效率 80.95%,高于对照组71.43%(χ2=7.124,P<0.05)。2 组在治疗期间感染发生率无差异,研究组低血压、心动过 缓发生率较对照组增多,但通过调整右美托咪定泵入速度,适当补液后,低血压、心动过缓可迅速被纠正。 在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血MDA、NPY、BDNF均升高,2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血MDA、NPY、BDNF均下降(P<0.05),研究组血MDA、NPY、BDNF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右美托 咪定联合亚低温有助于缓解GCSE。
  • 临床研究
    陈静;冀安峰;都义日
    2018, 13(11): 569-5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老年手术患者麻醉中采取多重监测模式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行手术治 疗的老年患者100 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 例。对照组采取单一常规监测模式,试验组采取多重监测 模式,比较2 组患者麻醉效果、MMSE评分和术后7 d 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2 组麻醉 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 组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的 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出现POCD 12 例(24%),试验组术后发生POCD 2 例(4%), 试验组低于对照组(χ2=5.3,P<0.05)。结论:老年手术患者麻醉中采取多重监测模式可保证麻醉效果,同时 减少患者POCD发生情况。
  • 临床研究
    田素升a;薛卫平b
    2018, 13(11): 572-5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马尾神经沉降征和腰椎管狭窄诸多参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70 例腰椎管狭窄患者 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沉降组和非沉降组。测量、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腰椎管狭窄位置、狭窄椎管硬膜囊面 积、狭窄处椎管前后径和椎管是否多节段狭窄等参数。统计分析上述自变量和沉降征及其分级的关系。结 果:年龄、腰椎管狭窄位置、狭窄椎管硬膜囊面积、狭窄处椎管前后径等参数与沉降征相关(P<0.05),年龄、 狭窄椎管硬膜囊面积、狭窄处椎管前后径等参数与沉降征分级相关(P<0.05)。结论:腰椎管狭窄患者中, 年龄、腰椎管狭窄位置、狭窄椎管硬膜囊面积、狭窄处椎管前后径等是沉降征及其分级的危险因素。
  • 临床研究
    孔素梅;王庆美
    2018, 13(11): 575-5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老年期痴呆患者记忆相关问题、抑郁问题及破坏性行为发生情况及对照顾者的影响。方 法:随机选取我院诊治的老年期痴呆患者50 例以及其主要照顾者,运用修订记忆行为问题量表(RMBPC)对 50 例患者的记忆相关问题、抑郁问题及破坏性行为发生情况及对照顾者的影响行问卷调查,并相互比较记 忆相关问题、抑郁问题及破坏性行为的发生率和对其照顾者的影响的差异。结果:根据RMBPC 3 个维度结 果显示,98%(49/50)的老年期痴呆患者均有记忆相关问题,92%(46/50)的老年期痴呆患者有抑郁问题,90% (45/50)的老年期痴呆患者有破坏性行为,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记忆相关问题发生率高于抑郁问题以及破坏 性行为(P<0.05)。老年期痴呆患者破坏性行为对照顾者的困扰强度明显超过记忆相关问题以及抑郁问题 (P<0.05)。结论:老年期痴呆患者普遍存在记忆相关问题、抑郁问题以及破坏性行为,其中以破坏性行为对 照顾者的影响最严重,因此应足够重视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破坏性行为。
  • 临床研究
    王秋茹;贾媛媛
    2018, 13(11): 578-5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估血清钙离子、维生素D水平和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改变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发生的相关性。方法:BPPV患者176 例为BPPV组,根据骨密度检查分为正常骨密度亚组(45 例)、骨密度 减少亚组(53 例)和骨质疏松亚组(78 例),并选择65 例无眩晕或头晕病史的骨质疏松患者为对照组。回顾 性分析各组患者的血清钙离子、血清25 羟维生素D水平和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包括血清I 型胶原C 端肽 (s-CTX)、尿脱氧吡啶啉(u-DPD)、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等。结果:血清钙离子浓度在各组间均正常。正 常骨密度亚组、骨密度减少亚组和骨质疏松亚组分别有13.3%、17.0%、59.0%的患者发生维生素D缺乏症, 并且血清25 羟维生素D水平与BPPV患者的骨密度值呈正相关(r=0.48,P=0.002)。骨质疏松亚组的骨钙蛋 白和u-DPD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骨密度亚组或对照组。多元回归分析证实骨质疏松(OR 2.8,95% CI 1.34~ 8.77,P=0.032)和血清维生素D缺乏(OR 2.0,95% CI 0.94~3.33,P=0.032)是BPPV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骨质疏松患者的BPPV发生与维生素D缺乏和骨转换代谢增强密切相关。
  • 临床研究
    郭凯锋;黄臻;闵瑜;钟陶;韩佩洁;陈佩顺;唐秀梅
    2018, 13(11): 581-5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5 例脑卒中患者随 机分为等速组、有氧组和联合组各25 例。3 组均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等速组增加30 min 等速 肌力训练,有氧组增加30 min有氧运动,联合组增加15 min等速肌力训练和15 min有氧运动。治疗前、治疗 后4 周采用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峰值流速(PEF)对患者的肺功能进行评定,同时 评估患者膝关节峰力矩(PT)、Fugl-Meyer 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改良Barthel 指数量表(MBI) 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有氧组和联合组的FVC、FEV1、PEF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而等速组治疗后FVC、FEV1、PEF 与治疗前相比稍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 组治疗后改善情况比较,联合组FVC、FEV1、PEF、膝伸展PT、膝屈曲PT、FMA-LE、MBI等指标提高 幅度明显高于有氧组、等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联合有氧运动治疗脑卒 中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其肢体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 临床研究
    刘敏珍;罗利俊
    2018, 13(11): 584-5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武汉市社区居民脑卒中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对武汉市硚口区下 属多个社区年龄≥40 岁的全部常住居民关于脑卒中相关知识(脑卒中九大危险因素、早期症状、急性期治 疗、康复治疗、二级预防措施)的知晓情况进行调查,并针对这些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1 年后 再次调查该人群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第一次调查:武汉市社区居民对脑卒中九大危险因 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的知晓率为22%~60%,对心脏病、缺乏锻炼、酒精摄入过多、高同型 半胱氨酸的知晓率为1.5%~12%;对脑卒中早期症状知晓率为14%~55%;对脑卒中急性期溶栓、取栓治疗知 晓率分别为1.9%、0.9%;对卒中后康复治疗知晓率为22.2%;对卒中后二级预防措施知晓率为25%~50%。 第二次调查:在开展健康教育后,被调查居民对脑卒中九大危险因素、早期症状、康复治疗、二级预防措施的 知晓情况与第一次调查相比,除危险因素酒精摄入过多、高同型半胱氨酸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另外,居民对脑卒中急性期救治措施的认知情况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 论:目前武汉市社区居民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偏低,健康教育干预有助于提高社区居民知晓率。
  • 临床研究
    刘春;陈洁;华平;沙瑞娟
    2018, 13(11): 587-5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治疗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神经内科 危重症患者98 例随机分为2 组,各49 例。2 组均给予针对原发疾病的神经内科治疗,肠外营养组于发病48 h 内给予肠外营养7 d,然后改为肠内营养7 d;肠内营养组于发病48 h 内经鼻饲予以肠内营养14 d。于治疗 前、后比较2 组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体质量指数(BMI)、总淋巴细胞计数 (TLC)、IgM、IgG、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比较2 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 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肠内营养组的临床营养指标(TP、ALB、HB、BMI)、免疫指标(TLC、IgM、IgG、 HLA-DR)、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优于肠外营养组,并发症的发 生率低于肠外营养组,住院时间短于肠外营养组。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的 营养、免疫、胃肠功能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个案报道
  • 个案报道
    蔡亚仙;关军a;魏丹b
    2018, 13(11): 589-5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个案报道
    刘东媛;李正良;刘妮英;汪向红;杜美玲;陈小奇;张红波;张世忠;李明昌;陈谦学
    2018, 13(11): 591-5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个案报道
    刘扬;陈伟红;李睿;孟楠;吕佩源
    2018, 13(11): 593-5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