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S数据库收录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
湖北省优秀期刊
中国知网网络首发期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2024, 19(7): 373-3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负载槲皮素(quercetin,QR)的含环醚侧基聚己内酯-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PECT)温敏 水凝胶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修复作用。方法:制备负载QR且37 ℃条件下自动成胶 的温敏水凝胶(QR-polycaprolactone-polyglycol triblock,QR-PECT);表征水凝胶的温敏及流变特性;通过 CCK-8实验评价水凝胶的细胞相容性;通过1,1-二苯基-2-吡啶并肼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 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来评估水凝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通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检测 试剂盒评价水凝胶清除细胞内 ROS 的能力;制备大鼠 SCI 全切模型,分为 Sham 组、SCI 组、QR 治疗组及 QR-PECT水凝胶治疗组,应用BBB评分评估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应用尼氏染色观察神经元迁移浸润情 况,通过HE染色评价水凝胶生物相容性。结果:制备的QR-PECT聚合物在37 ℃条件下形成水凝胶,并持 续释放QR;CCK-8实验定量结果显示QR-PECT水凝胶治疗组与SCI组的细胞活力相当;DPPH清除实验显 示,QR-PECT水凝胶治疗组的DPPH清除率达到60%,与QR治疗组相当;通过测量HT22细胞内的ROS荧 光值,发现QR-PECT水凝胶治疗组的HT22细胞内荧光强度显著降低;SCI后8周,QR-PECT水凝胶治疗组 大鼠运动功能明显恢复,尼氏染色显示QR-PECT水凝胶治疗组存在大量神经元浸润,HE染色结果显示 QR-PECT水凝胶治疗组心、肝、脾、肺、肾与正常大鼠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QR-PECT水凝胶具有良好的 生物相容性和抗氧化性,并能够促进大鼠SCI后神经元的再生和运动功能恢复。
  • 论著
    刘梦佳; ;陆兆丰 ;李海荣 ;朱义通 ;杨家发
    2024, 19(7): 379-3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应用高渗冰盐水(hypertonic ice saline,HIS)治疗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大 鼠以探讨HIS通过调节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和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抑制大鼠半暗带脑水 肿形成和焦亡,并探究HMGB1/NF-κB信号通路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 组、对照组和HIS组,每组20只。通过改进的菲尼自由落体法构建TBI模型,假手术组不造成打击。对照 组术后予生理盐水治疗,HIS组术后予HIS治疗。水迷宫试验用于检测大鼠认知能力,脑水肿通过脑组织含 水量检测,Western blot用于检测AQP4、NLRP3、焦亡途径相关蛋白(Caspase-1、GSDMD)、HMGB1/NF-κB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HMGB1、NF-κB、p- IκBα)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QP4以及炎症细胞因 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结果:水迷宫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IS组大鼠逃逸潜伏期缩短(P<0.05) 和经过原平台象限次数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和HIS组AQP4表 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HIS组AQP4表达下调(P<0.05);与对照组相比,HIS组焦亡相关 蛋白NLRP3、Caspase-1、GSDMD表达下调;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和HIS组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 平显著上调(P<0.05),与对照组相比,HIS组炎症因子水平下调(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IS能抑 制HMGB1/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创伤性脑损伤能诱导半暗带炎症水平升高和脑水肿及AQP4表 达上调,应用HIS治疗则能改善缓解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半暗带炎症和脑水肿并降低AQP4表达,其调节 机制涉及抑制焦亡相关蛋白表达和抑制HMGB1/NF-κB信号通路激活。
  • 论著
    刘飞;叶民
    2024, 19(7): 385-3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单细胞测序(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技术刻画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转录图谱并分析特定细胞亚群的特征。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中获取IS小鼠的脑组织和同侧的正常脑组织(Sham)scRNA-seq公共数据集GSE174574,对其中的3 个IS病灶和3个Sham组织分别进行样本整合,完成过滤和质控后通过Harmony法去除批次效应进行下游 分析。通过UMAP进行细胞亚群聚类。通过SingleR软件和手工完成各细胞亚群的注释。接着完成差异 化表达和GSVA功能富集分析。使用Monocle2算法评估细胞的进化状态和发育轨迹。使用Cellchat算法 刻画细胞间的通讯作用。结果:经严格质控后,3个IS样本共有29 920个细胞,经UMAP降维后共获得22 个细胞亚群和10个注释出的亚群。其中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在IS样本中比例较高。3个Sham样本共有 27 259个细胞,UMAP降维获取18个细胞亚群和9个注释出的亚群。与IS相比,Sham组有明显较高的小胶 质细胞比例,但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上皮细胞的比例相对偏低。对IS样本进行进一步分析,星形细胞可分 为7个细胞亚群(C0~C6),C0~C3组具有明显正相关关系,C0组发育较早而C4、C5组发育较晚。少突细 胞可被分为6个细胞亚群(C0~C5),C3组的发育较早而C2组的发育较晚。少突胶质细胞间的信号传导主 要在PSAP通路,C0和C1组与其他少突胶质细胞亚组的信号传导更加密切。免疫细胞包括粒细胞、巨噬细 胞、单核细胞和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可介导巨噬细胞耐受和抗病毒免疫反 应,NK细胞则对内源性刺激信号不敏感。轨迹分析提示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处于免疫细胞的发育早期阶段 而NK细胞和巨噬细胞处于发育晚期阶段。细胞间的信号通路包括CCL、SPP1、CXCL等,其中CCL通路占 比最大,单核细胞与其他细胞的互动较多,而NK细胞较少。结论:本研究从单细胞分辨率刻画了IS的转录 图谱和各细胞亚群间的关系,并与Sham样本进行对比,揭示了大脑炎症微环境下星形细胞、少突细胞和各 免疫细胞在IS疾病进展中的具体特征和重要作用。免疫细胞亚群在所有细胞中占有较大比例,具有免疫 调节、抗炎反应和稳态的多种作用。
  • 论著
    蒲阳;母其文;郭志伟;唐雨露
    2024, 19(7): 392-3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老年患者阿尔兹海默病(AD)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方法:选择2020年1月 至2022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382例老年患者进行研究。以7∶3比例将患者分为模型组267例与 验证组115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认知相关指标、影像学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根据有无AD将模型组 患者分为2亚组,比较2亚组一般资料、临床认知相关指标、影像学资料及实验室指标,使用LASSO回归筛 选变量后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模型组267 例患者中有67例(25.09%)患有AD,LASSO回归筛选出10个潜在的预测因素,分别为年龄、高血压病史、 AD家族史、RAVLT、FAQ、海马沟回比、大脑外侧裂比、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E、C反应蛋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RAVLT、FAQ、海马沟回比、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E及C反应 蛋白为独立性影响因素(P<0.05)。以模型组构建老年人群AD风险预测模型预测值的曲线下面积(AUC) 为0.968,95%CI为0.946~0.990。再以验证组数据进行外部验证,由验证组构建模型的AUC为0.957,95% CI为0.932~0.983,与内部验证结果相接近。校准曲线结果显示,预测曲线与标准曲线基本拟合。决策曲 线分析结果显示:当该列线图模型预测神经内科老年患者AD概率阈值为0.15~0.88时,患者的净受益率 大于0。结论:神经内科老年患者AD患病主要受年龄、高血压病史、RAVLT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建立的 列线图模型对预测AD患病风险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与区分度。
  • 论著
    冯露叶 ;唐炳舜 ;金一兰 ;汤继芹;
    2024, 19(7): 397-4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 CNKI、 Sinomed、Wanfang、VIP、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 数据库中关于针刺联合重复 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自建库起至2023年7月。通过Cochrane偏 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分析和质量评价,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及采用GRADE软 件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纳入10篇文献,共622例受试者。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改 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RR=1.14,95%CI(1.06,1.24),P=0.0009],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MD=-3.75, 95%CI(-5.86, -1.64), P=0.0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等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局指标质量评价结果显示临床疗效为中级, HAMD评分为低级,PSQI评分为极低级。结论: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情 况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 论著
    王彬 ;吴炼铧 ;刘小平 ;周娅 ;王大明 ;胡东霞
    2024, 19(7): 402-4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脑机接口技术(BCI)运用于脊髓损伤(SCI)康复领域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 行可视化分析。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23 年7月30日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中BCI技术运用于SCI 领域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1.R6 和Microsoft Excel 2023软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最终文献 计量分析纳入400篇文献,其中期刊类论文310 篇,综述类90 篇。过去二十年该领域文献的年发文量呈现快 速增长趋势。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作者和机构分别是美国、Collinger Jennifer L、Graz University Technology, 共被引次数最高的期刊是 J Neural Eng。以“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movement”、“motor imagery” 等频次较高的关键词为代表形成 15 个主要聚类和前 16 个爆发力最强的突显词,其中“restoration”、“interface”、“walking”、“gait”等从2018 年开始持续至今,未来可能是研究趋势。结论:BCI技术运用于SCI康复领 域研究热度持续增加,目前疗效上主要集中于对SCI导致四肢瘫患者上肢运动和手抓握功能的恢复;中枢机 制上是诱导SCI后神经可塑性。未来的研究趋势和热点是探究BCI技术在改善SCI患者下肢步行或步态功 能的康复效果及其疗效机制。
  • 论著
    魏孟a ;梅菁b ;黄桂玲c ;谢斐b ;许峰 ;何易b
    2024, 19(7): 408-4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构建基于移动医疗行血管内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干预流程方案。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和 研究小组会议构建干预计划初稿,对21名专家开展两轮德尔菲函询确定干预内容。结果:函询问卷回收率 第一轮为95.5%,第二轮为100%。Kendall协调系数在两轮函询中分别为0.161、0.169(均P<0.001),最终 形成针对行血管内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精细化干预方案。结论:基于移动医疗行血管内治疗的缺血 性脑卒中患者精细化干预方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能为不同阶段的患者提供连续动态的医护指导。
  • 综述
  • 综述
    郭菁; ;雍波 ;钱忆家 ;王强
    2024, 19(7): 413-4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神经内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 病,导致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共病还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此类患者的共病现象需要得到重视。本文主 要探讨了MG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以期提高读者对MG共病现象的重视,更好地了解此类 疾病的发病特点,提高临床对共病的诊治水平,改善疾病预后。
  • 综述
    李炎辉a;c ;武鑫a;b ;王坦a;c ;王冬慧a ;张晗a ;高剑峰a
    2024, 19(7): 419-4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放射性脑损伤(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RBI)是指头颈部恶性肿瘤经过放射线照射治疗后产生 的以认知能力显著下降、学习记忆功能受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已经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脑血管损伤、胶质细胞损伤、炎症反应、自由基损伤等有 关;传统医学认为放射性脑损伤为本体羸弱外加射线热邪侵袭所致,实为本虚标实之证。除了西医的对症 治疗,中医疗法正逐步走向临床,近期研究以突触可塑性为切入点阐述其作用机制,为推广中医治疗RBI提 供了新的方向和理论依据。本文收集整理近几年的相关文献,从中西医两个方面对RBI的发病机制和治疗 方法进行综述。
  • 综述
    金晓庆 ;张军卫; ;陈世铮; ;谢玉磊
    2024, 19(7): 424-4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人工智能;综述
  •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
    韦春霞;黄肖群;余凤立;龙兴蓝;刘伟蓬
    2024, 19(7): 429-4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前臂外侧皮神经在手部异常支配情况。方法:选择76例健康受试者,每位受试者均进行桡 神经浅支(虎口、拇指)和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虎口、拇指)感觉传导速度检查,刺激强度约10.0 mA,刺激 频率3 Hz。结果:前臂外侧皮神经在前臂记录,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的 出现率100%,在虎口记录的SNAP的出现率30.92%,在拇指记录的SNAP出现率23.02%。前臂外侧皮神 经:与前臂记录引出 SNAP 波幅比较,虎口记录引出 SNAP 波幅降低(t=18.56,P<0.01),拇指记录引出 SNAP波幅降低(t=16.45,P<0.01)。与虎口记录比较,拇指记录引出SNAP波幅降低(t=2.38,P<0.05)。桡 神经浅支虎口记录及拇指记录引出SNAP波幅比较,虎口记录波幅高(t=19.31,P<0.01)。虎口记录的桡神 经浅支SNAP波幅明显高于前臂外侧皮神经(t=15.42,P<0.01)。拇指记录的桡神经浅支SNAP波幅明显高 于前臂外侧皮神经(t=9.16,P<0.01)。结论:前臂外侧皮神经在虎口、拇指检测到SNAP出现率较高。
  • 临床研究
    吴雪燕a ;苏秋菊b ;朱佳怡a ;丁萍a ;吉洁a
    2024, 19(7): 432-4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在糖尿病(DM)患者与普通人群中初诊腕管综合征(CTS)的电生理学差异,评估 DM 对 CTS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2月因间断手麻至我院就诊并首次确诊为CTS的患者59例, 其中根据其病史分为单纯CTS组(29例)和DM+CTS组(30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2例为对照组。3组均 接受电生理检查,观察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 运动远端潜伏期(DML)以及正中神经(包括拇指-腕、食指-腕、中指-腕、腕-肘)、尺神经(小指-腕)的感觉神经 传导速度(SN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比较各组电生理检查结果。结果:DM+CTS组的CTS 严重程度显著重于单纯CTS组(Z=2.762,P=0.006)。DM+CTS组与单纯CTS组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DML 延长、CMAP波幅减小,感觉传导的各指-腕SNCV减慢、SNAP波幅减小,分别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均P<0.05)。DM+CTS组与单纯CTS组比较正中神经MNCV减慢、各指-腕的SNAP波幅减小,中指- 腕、腕-肘的SNCV减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DM+CTS组与单纯CTS组和对照组比较尺 神经运动传导的DML延长、MNCV减慢,小指-腕的SNCV减慢、SNAP波幅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肌电图检查可以早期发现CTS,且DM将加重腕管中正中神经的损伤,电生理检查可及早 识别DM周围神经并发症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