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S数据库收录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
湖北省优秀期刊
中国知网网络首发期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陈盛;王高华
    2021, 16(3): 125-1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抑郁症小鼠海马和杏仁核等脑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可能的生物学 功能。方法:选取GEO数据库中数据集GSE151807,利用R软件及Limma包进行差异基因的筛选;对数据集 GSE151807基因表达矩阵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利用David在线分析工具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 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tring在线网站构建差异基因表达蛋白间相互作用网络(PPI), 使用Cytoscape软件进行模块聚类和关键基因筛选及数据可视化。结果:抑郁症小鼠脑组织(海马和杏仁核) 中共有351个基因表达水平发生改变,其中182个基因上调,169个基因下调。对基因表达矩阵进行基因集富 集分析发现,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亨廷顿氏病、谷胱甘肽代谢、过氧化物酶、 长期抑郁等有关的基因显著富集。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发现,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调控、细胞内膜 结合细胞器、转录因子活性调控等显著富集。差异基因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发现,烟酸酯和烟酰胺代 谢、孕激素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ECM-受体相互作用等信号通路显著富集。通过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筛选出2个核心基因Fos和Itpkb,其中Fos基因在抑郁症小鼠海马和杏仁核组织中为下调基因,而Itpkb基因 则为上调基因。结论:抑郁症小鼠脑组织(海马和杏仁核)中基因表达发生显著改变,差异基因参与不同的生 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Fos和Itpkb可能是与抑郁症发生相关的核心基因,可能作为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
  • 论著
    温咪咪 ;刘茂 ;张晓凡 ;刘鑫 ;张旻
    2021, 16(3): 130-1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早发性与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神经心理学损害特征的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 10月至2020年10月于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诊断为很可能的AD患者137例,其中发病年龄< 65岁的早发性AD(EOAD组)65例,发病年龄>65岁的晚发性AD(LOAD组)72例,对患者进行简易智能精 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画钟测验(CDT)、波士顿命名测验(BNT-30)、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神 经精神量表(NPI)的评估,对2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神经心理学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OAD组的 MMSE分数显著低于LOAD组(P=0.009);2组的CDT、BNT-30、ADL、NPI总分及照料者苦恼评分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NPI 12 个分项分析可见 EOAD 组较 LOAD 组的抑郁及淡漠分数更高(P=0.030,P= 0.035),且淡漠的发生率显著增加(52.31% v.s. 33.33%,P=0.025)。EOAD患者的NPI总分与MMSE、CDT、 BNT-30评分呈负相关,与ADL评分正相关;而LOAD患者的NPI总分仅与ADL评分正相关;EOAD患者与 LOAD患者的照料者苦恼评分均与NPI总分正相关。结论:EOAD和LOAD患者在神经心理损害方面具有 不同特点,EOAD患者的认知损害程度、抑郁和淡漠症状均较LOAD更严重。
  • 论著
    张娜; ;刘仲仲; ;蔺文娟 ;逯青丽; ;蔺雪梅; ;王芳; ;史亚玲; ;王清; ;刘国正; ;吴松笛;
    2021, 16(3): 135-1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急性卒中患者体质量指数(BMI)与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西安市4所三级 甲等医院2015年1~12月连续入院的急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不同BMI范围(按BMI分为体质 量过低组、体质量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随访90 d的结局事件(包括卒中复发、死亡和 预后不良)。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西安地区急性卒中患者 BMI 与早期预后的关 系。结果:最终纳入急性卒中患者2 692例,平均年龄(63.58±12.46)岁。90 d随访发现,体质量过低组死亡 率明显较高(体质量过低组12.12%,体质量正常组3.70%,超重组4.42%,肥胖组2.88%,P<0.001);但各组间 90 d预后不良发生率和卒中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13,P=0.495)。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过低是西安地区急性卒中患者9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2,95%CI 1.54~9.00,P=0.004),但不是90 d卒中复发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体质量过低是西 安地区急性卒中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论著
    张洋洋;黄丽琴;张倩;焦雯钰
    2021, 16(3): 141-1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s)的一般临床特点、神经系统外表现,并分析可能影响复 发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NMOSDs患者55例为NMOSDs组,健康体检者36例为对照组,主要记录 血常规、肾功能、肌酸激酶等指标、AQP4-Ab状态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记录首发核心症状、复发次数等 临床特征。结果:NMOSDs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男女比例1∶10,男女发病年龄之间并无明显差异。2组在中 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预估肾小球率过滤、肌酸激酶等指标之间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复发次数的多少在性别、AQP4-Ab状态、颅内受累情况以及病灶范 围等临床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常见神经系统症状外,NMOSDs患者可能还 会出现骨骼肌等外周组织器官受累。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等指标可反映疾病炎症状态。 性别、AQP4-Ab、颅内受累情况以及病灶范围不影响NMOSDs复发次数。
  • 论著
    姚冉 ;陈明鉴 ;李清
    2021, 16(3): 146-1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并绘制针灸治疗失眠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方法:首先,检索CNKI中关于针灸治疗失眠的 文章。其次,利用origin软件分析文献年度发文趋势。最后,通过CiteSpace软件分别分析绘制纳入文献的关 键词共现网络、作者合作网络和机构合作网络。结果:截至 2019 年 9 月 8 日,从 1999 年到 2019 年,共确认 1 165项针灸治疗失眠研究记录。年度出版物的数量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关键词共现网络共有167个关键 词被纳入,其中有27个关键词出现频次大于15。作者合作网络共有81位作者被纳入,其中发文量≥3篇的 作者共计14位。机构合作网络中共有43所机构被纳入,其中有11所机构发文量≥3篇。结论:针灸治疗失 眠症有效。
  • 论著
    张璇;夏文广;陈玉姣;刘磊
    2021, 16(3): 150-1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痉挛状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伴上肢肌肉痉挛的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ESWT组各35例。2组均予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及针 刺治疗,ESWT组增加上肢肱二头肌EWST治疗,每周1次,治疗4周。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上肢 简化的 Fugl-Meyer 评分(U-FMA)、改良 Barthel 指数(MBI)及基于卒中病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 (PRO)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并且应用PRO量表在治疗结束3月时评价远期临床 结局疗效。结果:治疗 4 周后,2 组患者 MAS、U-FMA、MBI 评分及 PRO 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 0.05),ESWT组MAS、U-FMA、MBI评分及PRO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结束3月时随访,2组 的PRO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ESWT组的PRO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SWT结合 针刺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且有一定远期临床疗效。
  • 综述
  • 综述
    徐亚萍;谢敏杰
    2021, 16(3): 154-1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脑白质损伤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情感障碍、感觉运动障碍等,是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脑 白质缺血损伤相关机制复杂,主要可引起少突胶质细胞死亡以及脱髓鞘改变。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死亡主 要通过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分化来进行补充。因此,促进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分化及髓鞘再生是缺血性损伤 后白质完整性重塑的重要因素。星形胶质细胞是少突胶质谱系细胞外环境的组成部分,可以直接影响少突 谱系胶质细胞的存活及功能,在神经损伤修复及髓鞘再生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评述了髓鞘损伤 相关机制以及星形胶质细胞从多个方面影响髓鞘损伤及恢复的作用及机制,为白质损伤后的髓鞘再生提供 一定的理论依据。
  • 综述
    孙思琦;相丹;周恩奇;刘忠纯
    2021, 16(3): 157-1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μ阿片受体(MOR)是一种G蛋白耦联受体,分为μ-1和μ-2两种亚型,其中μ-1受体主要与镇痛、情绪调 节密切相关,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广泛存在,与脑内多种神经元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对个体的情感反应及行 为表现进行调控。本文就近年有关MOR文献予以综述,总结MOR在精神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基础研究
  • 基础研究
    任长城 ;李玉明 ;刘沣 ;张玮豪 ;刘宇利
    2021, 16(3): 160-1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过表达miR-129-5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CDK6)、N-钙黏 蛋白(N-cadherin)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胶质瘤 U87 细胞并分为转染阴性对照 mimic 的对照组、转染 miR-129-5p mimic的miR-129-5p组,采用MTS实验检测增殖活力、划痕实验检测迁移活力、Western blot检 测 CDK6 及 N-cadherin 的 表 达 量 ,验 证 miR-129-5p 对 CDK6、N-cadherin 的 靶 向 调 控 作 用 。 结 果 : miR-129-5p 组的 OD490 值(0.78±0.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1±0.34)(P<0.05);相对愈合面积(32.39± 8.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39±17.85)%(P<0.05);CDK6的表达量(0.28±0.09)及N-cadherin的表达量 (0.34±0.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88±0.18)及(0.67±0.15)(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双荧光素酶报告表 明miR-129-5p靶向调控CDK6、N-cadherin基因mRNA 3’UTR。结论:过表达miR-129-5p能够抑制胶质瘤 细胞的增殖、迁移,其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CDK6、N-cadherin有关。
  •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
    冯志铁;杨金理;黄开让;谭秀茹
    2021, 16(3): 163-1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两种微创入路手术治疗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基底节区高血压脑 出血患者146例,随机分为岛叶组和颞叶组。2组均建立各自的微创通道。比较2组患者手术途中情况、治 疗效果、术后出血及去骨瓣率、预后情况及随访6月生活能力水平。结果:岛叶组的血肿进入率和反复止血 率、血肿清除效果优于颞叶组(P<0.05);岛叶组的去骨瓣减压率、术后出血率明显小于颞叶皮质组(P< 0.05);岛叶组的术后4周GOS分级及随访半年ADL评分均明显优于颞叶组(P<0.05)。结论:区别于经孔钻 颞叶入路,STORZ 内镜岛叶入路疗效好,且手术损伤减少。
  • 临床研究
    杜雨欣;刘波
    2021, 16(3): 165-1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老年癫痫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及miR-21水平及意义。 方法:选取老年癫痫患者97例为观察组,及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TNF-α、IL-2及miR-21 水平。结果:观察组发作后1 h血清TNF-α、IL-2及miR-21水平分别为(5.50±0.90)ng/mL、(8.72±1.32)ng/ mL 和(1.91±0.3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电图异常患者发作后 1 h 血清 TNF-α、IL-2 及 miR-21 水平分别为(5.65±0.97)ng/mL、(8.93±1.22)ng/mL 和(1.94±0.37),明显高于脑电图正常患者(P< 0.05);观察组不同发作类别患者发作后 1 h 血清 TNF-α、IL-2 及 miR-21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 TNF-α、IL-2 与 miR-21 呈正相关(r=0.343 和 0.376,P<0.05),血清 TNF-α和 IL-2 呈正相关(r= 0.302,P<0.05)。结论:老年癫痫患者血清TNF-α、IL-2及miR-21水平升高,尤其脑电图异常患者明显升 高,三者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 临床研究
    张洪连;周鑫华;谢琛;梅竹君;吴凌峰;曹文锋
    2021, 16(3): 167-1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临床疗效,及观察其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方法将45例缓解期NMOSD患者分为雷公藤多苷组、 醋酸泼尼松组及联合治疗组,分别给予雷公藤多苷、醋酸泼尼松及雷公藤多苷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检测 每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月的扩展残疾状况评分(EDSS)及AQP4-IgG浓度,评估治疗后12月的复 发频次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雷公藤多苷组、醋酸泼尼松组及联合治疗组患者的EDSS评分、降低 AQP4-IgG浓度及复发频次均能改善(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更明显(P<0.05),同时3组间的不良反 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雷公藤多苷和醋酸泼尼松治疗缓解期NMOSD患者的 临床疗效好,且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 临床研究
    曹小梅;沈晓霜;李欣;陈彬彬;钟慧
    2021, 16(3): 170-1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注意网络功能特点。方法:纳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 40例为抑郁障 碍组,及正常青少年4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注意网络试验程序检测双侧视野对不同箭头类型和线索类型的 反应时和错误率,并通过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时和错误率评估注意网络的警觉效应、定向效应以及执行控制效 应。结果:注意网络测试中,抑郁障碍组与正常对照组在右侧警觉效应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1,P< 0.05),在定向及执行控制效应时及三个效应错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障碍组左侧执行效应 错误率与汉密尔顿抑郁(HAMD)评分正相关(r=0.551,P=0.008)。结论: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注意功能部分 受损,主要表现在注意警觉和执行功能方面,且执行功能与抑郁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 临床研究
    李世朝a ;袁建云b
    2021, 16(3): 173-1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 因子(BDNF)和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B, S100B)的影响。方法:选择湖北医药学 院附属随州医院收治的9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顺序进行编号,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48 例)和观察组(49 例)2组。观察组应用阿立哌唑联合奥氮平治疗,对照组应用奥氮平治疗,均治疗3个 月。同时选择50例健康成人血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疗效和生活质量(采用 SF-36生活质量评定量表),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社会功能(采用个人和功能量表PSP评定),比较 3 组治疗前后血清 BDNF 和 S100B 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PS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PSP 评分均 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PS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BDNF水平 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S100B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 BDNF 水平均明显升高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 S100B 水平均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均 P< 0.05),且观察组血清BDNF水平和S100B水平的变化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 活质量评分8 个维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 治疗效果理想,优于单用奥氨平,对血清BDNF和S100B的调节作用明显,改善神经细胞的内环境,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
  • 临床研究
    孙瑞;刘金明;郑洋;马艳;陈永进;任祥顺
    2021, 16(3): 176-1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痛 患者90例,随机分为体外冲击波组、肌内效贴贴组及与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3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与 常规康复训练,肌内效贴组另进行肌内效贴贴扎治疗,冲击波组运用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治疗,联合治 疗组采取体外冲击波与肌内效贴联合治疗,疗程均为 4 周,治疗 4 周后评估 3 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及简化 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肩关 节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和临床疗效。结果:3组治疗前VAS、FMA、MAS评分及肩关节PROM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的VAS、FMA、MAS 评分均低于其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的VAS、MAS 评分低于体外冲击波组和肌内效贴组,FMA评分高于体外冲击波组和肌内效贴组(P<0.05)。治疗后3组的 肩关节PROM均低于其治疗前(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的肩关节PROM高于体外冲击波组和肌内效贴组, 肌内效贴组的肩关节PROM低于体外冲击波组(P<0.05)。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体外冲击波组和肌内 效贴组。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采取与肌内效贴联合冲击波治疗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疼 痛,缓解上肢痉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及运动功能。
  • 临床研究
    李娟;罗伦;张禄菊;向桃
    2021, 16(3): 180-1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FES康复踏车联合太极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本体感觉以及日常生 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单中心的研究方法,选取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88例脑卒 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基本康复 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FES 康复踏车联合太极运动想象疗法治疗,每次20 min,每天1 次, 每周治疗5天,共治疗6周。比较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肌群(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的肌 电积分值(iEMG)、Fugl-Meyer 评定量表(FMA)下肢评分、Berg 平衡量表(BBS) 评分、改良的Barthel 指数 评定量表(MBI)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偏瘫侧本体感觉各分区PROM偏差度。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 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iEMG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 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腓肠肌iEMG值和对照组股四头肌iEMG值均明显大于治疗前(均P<0. 05),观察组股 四头肌、股二头肌以及腓肠肌iEMG值均大于对照组(均P<0. 05)、胫骨前肌iEMG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偏瘫侧本体感觉PROM偏差度3个区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均 P<0. 05)。治疗后2组患者FMA下肢评分、BBS评分、MBI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 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FES康复踏车联合太极运动想象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下 肢运动、平衡功能,提高患者下肢肌力、本体感觉以及ADL,最终达到优化整合各种康复干预方法,可以更 早、更高效的介入康复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习和推广应用。
  • 临床研究
    王锋;杨娟;何兰英;王健
    2021, 16(3): 183-1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非酒精中毒性Wernicke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2例非酒精性Wernicke脑病的临床表 现及辅助检查,并复习该病相关文献。结果:两例患者均为非酒精性Wernicke脑病,以急性休克及意识丧失 为首发症状。头MRI均显示丘脑、中脑导水管周围等部位对称性异常信号。给予VitB1治疗后,1例症状明显 改善,另1例遗留明显记忆障碍及躯干性共济失调。结论:以急性休克及意识丧失起病的非酒精性Wernicke 脑病诊断易被延迟。结合营养不良的病史及脑MRI检查有助于及时诊断。尽快补充VitB1是治疗关键。
  • 个案报道
  • 个案报道
    张晓燕;魏亚轩;李渊明;张宁;尹榕
    2021, 16(3): 185-1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