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EndNote)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S数据库收录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
湖北省优秀期刊
中国知网网络首发期刊
导航切换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首页
期刊介绍
投稿指南
编委会
作者中心
编辑政策
模板下载
稿约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虚拟专题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道德声明
合作与推广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19年, 14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9-08-01
论著
综述
临床研究
个案报道
全选
|
论著
Select
论著
慢病毒介导shRNA LINGO-1质粒转染促进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转化的研究
刘峰;李春胜;李亚南
2019, 14(7): 325-3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慢病毒介导shRNA LINGO-1 质粒转染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细胞转化 的研究。方法:利用shRNA基因干扰技术,构建shRNA LINGO-1干扰载体,慢病毒转染BMSCs,根据病毒转 染情况分成空白对照组(未转染慢病毒的BMSCs)、空载体病毒组(转染不含shRNA LINGO-1 干扰载体慢病 毒的BMSCs)、干扰载体病毒组(转染shRNA LINGO-1 干扰载体慢病毒的BMSCs)。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BMSCs的表面蛋白,利用RT-PCR 和Western-Blot 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神经丝蛋白(NF)、巢蛋白的表达。结果:CD44 和CD29 在第2 代BMSCs的表达为60.2%和58.3%; CD34和CD45在第2代BMSCs的表达为3.4%和2.6%。慢病毒转染效率为90%以上。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病 毒组和干扰载体病毒组的GFAP、NSE、NF和巢蛋白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 中空载体病毒组和空白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载体病毒组和空载体病毒组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检测蛋白表达量也具有同样的表达特点。结论:慢病毒介导shRNA LINGO- 1干扰载体转染促进BMSCs可提高BMSCs向神经细胞转化的效率。
Select
论著
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与神经内镜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
杨俊;王刚;郑仕奇;王森;侯哲;张洪兵
2019, 14(7): 330-3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与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 集HICH患者70 例,采用神经内镜治疗的35 例为内镜组,采用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治疗的35 例为定向组, 比较2 组相关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1 月死亡率及术后6 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与内镜组 比较,定向组的手术时间较短(t=-9.483,P=0.000),血肿清除率低于内镜组(t=-11.105,P=0.000);内镜组 术后无再出血患者,定向组的再出血率显著高于内镜组(χ2=9.032,P=0.003),内镜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及死 亡率与定向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 月内镜组远期GOS评分优于定向组(P<0.05)。结论:采用 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HICH,疗效优于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
Select
论著
抗HMGCR/SRP抗体阳性的特发性炎性肌病特点分析
曾艳平;柳胤;解燕春;梁静静;卢祖能
2019, 14(7): 333-3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抗HMGCR/SRP 抗体阳性的特发性炎性肌病(IIM)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收集 HMGCR/SRP 抗体阳性的IIM 患者5 例,对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肌电图、肌肉MRI、肌肉病 理、肌炎自身抗体及药物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抗HMGCR/SRP抗体阳性的IIM 患者临床变异较大,但大多 有肌肉无力;血清肌酸激酶均较高;5 例患者肌电图均表现为典型的肌源性损害。肌肉MRI主要表现为肌肉 水肿。3 例为典型坏死性肌病表现,1 例镜下偶见肌细胞坏死,1 例为多发性肌炎表现。HMGCR抗体阳性患 者其中1 例为正服用他汀药物,另一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SRP 抗体阳性患者1 例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 者,1 例长期服用他汀,另1 例病因未明确。激素治疗效果不一,2 例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1 例加用免疫抑制 剂治疗。结论:抗HMGCR/SRP抗体阳性的IIM 临床表现各异,肌电图仅能定位肌肉损害,主要依靠肌肉活 检,肌炎自身抗体检查更有助于诊断和具体分型,疗效各型不一。
Select
论著
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自身免疫性脑炎8例 临床分析
祝艳莎;李昕昱;李青云;来青伟;胡朋;樊红彬
2019, 14(7): 336-3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以癫痫发作为首 发症状的自身免疫性脑炎8 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影像学检查、脑电图特点、治疗结果及随访 记录,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8 例患者中,抗NMDAR脑炎5 例,抗GABAR脑炎2 例,抗LGI1 脑炎1 例;男6 例,女2 例;发病年龄18~66 岁,平均50 岁;均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均有反应迟钝、近记忆力下降的症状, 其中出现精神行为异常3 例,言语障碍1 例,顽固性低钠血症1 例;均有≥1 种的癫痫发作形式,脑电图异常6 例;头颅MRI检查异常4 例。结论:对于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早期免疫治疗及抗 癫痫治疗,对于控制症状、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Select
论著
神经重症监护中保护性约束的认知及影响因素调查
梅翠红;李玲
2019, 14(7): 342-3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的授权委托人对保护性约束的认知状况,并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 析。方法:选取NICU住院患者的授权委托人423 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分析影响授权委托人 对保护性约束认知的主要背景因素,包括宣教、性别、年龄、教育背景以及与患者的关系。结果:83.2%的调 查对象接受保护性约束,其中约23.1%因为宣教改变态度。受试者根据性别、年龄、教育背景、亲属关系的差 异比较表明,以上因素影响受试者对保护性约束的态度,降低委托人接受程度的因素包括女性、高龄、低学 历和父母。结论: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授权委托人对保护性约束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应根据授权 委托人的背景特征进行宣教以提升认知度和依从性。
Select
论著
生物反馈联合神经松动术改善脑卒中恢复期 患者手功能
朱元霄;章志超;孙瑞;肖府庭;王国军;马艳
2019, 14(7): 346-3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疗法联合上肢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手功能的 疗效。方法:脑卒中恢复期患者84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 例,2 组患侧上肢给予常规康复治 疗,治疗组另给予sEMGBF疗法和神经松动术。每天治疗1 次,其中表面肌电生物反馈20 min/次,神经松 动术15 min/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6 周;于治疗前、治疗6 周后评估2 组Fugl-Meyer 上肢运动功能评分 (U-FMA)、患侧腕关节主动背伸关节活动度(ROM)、患侧伸腕肌力(MMT评定法)及改良Bathel指数(MBI) 评分。结果:治疗6 周后,2 组U-FMA评分、患侧腕关节主动ROM、伸腕肌力、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 0.05),且治疗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神经松动术可改善脑卒中恢复期 患者手功能,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综述
Select
综述
神经元突触囊泡内吞作用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现状
乔思佳;钱琳琳;元小冬;张萍淑;刘妍
2019, 14(7): 349-3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神经元突触囊泡内吞作用是神经元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必不可少的部分,囊泡内吞作用模式可分为网 格蛋白介导内吞、Kiss and run、不依赖网格蛋白的大量内吞作用、超速内吞。囊泡内吞作用看似是一个简单 的回收过程,但多种因素造成的内吞缺陷会导致神经系统疾病。近年来,针对这种机制引起的神经系统疾 病研究已成为医学科学研究热点,干预内吞作用或可为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Select
综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术前评估研究进展
陈旺;田大臣;孙洪扬;宋小洁;王贤军
2019, 14(7): 353-3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5 年发表的五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证实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成为AIS 血管内治疗的里程碑。而患者能否从中获益源于适应证的严格筛选,强调术前评估的重要性,尤 其对侧枝循环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但术前如何更快更准确筛选适宜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一直是研究者探 索的难题。本文首先对侧枝循环进行概述,后将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资料,围绕体格检查、机体基础 状况、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多模CT及多模MRI具体阐述AIS血 管内治疗术前评估方法,以期寻找最佳术前评估策略。
Select
综述
抑郁症诊断技术分析及应用
王明月;王玉莲;许苑南;张凯玲
2019, 14(7): 357-3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抑郁症发病率高,但其诊断缺乏客观指标。本文对抑郁症的神经回路进行分析,并探讨脑电图 (EEG)、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EEG-fMRI 等技术在抑郁症中的应用,为抑郁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 供依据。
临床研究
Select
临床研究
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血尿酸、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关性研究
王学颖;王洪权;赵伟丽
2019, 14(7): 360-3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血尿酸(UA)、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脑小血管病患者100 例,采用蒙特利尔评估量表(MoCA)将其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46 例)、轻度认知 功能障碍组(54 例),并选择50 例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UA、 Hcy水平,分析血清UA、Hcy与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认知功能正 常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的血清UA、Hcy水平明显升高,MoCA评分明显降低(P<0.05)。血清UA、Hcy 与MoCA总分呈负相关(r=-0.319、-0.437,P<0.05),血清UA与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命名、记忆、语言均 呈负相关(P<0.05),与注意力、抽象能力、定向力无关(P>0.05),血清Hcy 与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力、 抽象能力均呈负相关(P<0.05),与命名、记忆、语言、定向力无关(P>0.05)。结论:脑小血管病患者UA、 Hcy水平明显升高,与认知功能障碍可能相关。
Select
临床研究
CTA与DSA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王素平a;李芸a;王东a;郑海瑞b
2019, 14(7): 362-3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和评估烟雾病的价值。方法:烟雾 病患者60 例,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和发病类型,判断CTA诊断结果和DSA诊断的统一度。结果:60 例患者 中,起病为缺血型有39 例(65.00%),出血型21 例(35.00%),出血型患者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出现率分别为 38.10%、57.14%,明显高于缺血型患者的5.13%和7.69%;缺血型患者肌力减弱出现率为71.49%,明显高于 出血型4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和DSA评估烟雾病患者血管Suzuki 分级的一致性评 分Kappa 值为0.706,两种检查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使用CTA对烟雾病患者诊断和评估结果与 DSA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Select
临床研究
早期肠内营养+DHA对脑梗死昏迷患者营养指标及 神经功能的影响
肖红云a;李宏宇a;叶敏a;王健b;王蜀蓉b;邓钰双b;樊冰c
2019, 14(7): 364-3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DHA对脑梗死昏迷患者营养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6 例脑 梗死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 例为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46 例为观察组,给予早期免疫肠内营养 (早期营养+DHA组件)。比较2 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免疫指标、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 治疗14 d 时的总蛋白、前血清蛋白、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4 d 的IgG、IgM、IgA、 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4 d 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DHA不仅能改善脑梗 死昏迷患者的营养指标,还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Select
临床研究
叶酸、维生素B6和甲钴胺治疗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青年脑卒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于泓;李云革;李佳艳
2019, 14(7): 367-3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叶酸、维生素B6和甲钴胺联合治疗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青年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 法:将2015 年6 月至2017 年6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 例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青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 对象,根据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 例,分别给予叶酸与维生素B6治疗和叶酸、维生素B6与甲钴 胺治疗。对2 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复发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3、6 个月的血浆Hcy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随访研究组患者复发率(3.3%,1/30)明显低于对照组(23.3%, 7/30)(P<0.05)。结论:叶酸、维生素B6和甲钴胺联合治疗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青年脑卒中,与仅用叶 酸、维生素B6治疗比较,能够明显降低血Hcy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效果显著。
Select
临床研究
颅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压监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 影响因素
杨平来;余前;丁俊宏;刘维军;周立田
2019, 14(7): 369-3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颅脑外伤手术患者采用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进行 有创颅内压监测的脑外伤开颅术后患者100 例;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50 例和非感染组50 例,比较 2 组颅内感染情况、GCS评分及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统计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颅内压监 测放置探头部位(χ2=5.862,P=0.020)、脑脊液漏(χ2=12.784,P=0.062)、手术时间(t=2.12,P=0.049)、切口类型 (χ2=4.098,P=0.068)、内置颅内压监测探头留置时间(t=2.96,P=0.01)、切口引流管留置颅内时间(t=4.08,P= 0.01)是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颅内压监测探头的留置时间、切口引流管留置时间及脑脊液漏是颅内感染的 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脊液漏、切口引流管留置时间过长及颅内压探头留置时间延长是颅脑外伤术后应 用有创颅内压监测并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Select
临床研究
轻型脑外伤患者的定量脑电图变化
陈祚胜;唐向阳;袁良津;张玉琴
2019, 14(7): 371-3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定量脑电图(qEEG)对轻型脑外伤(mTBI)早期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mTBI患者97 例为 mTBI组,同期选取正常成人80 例为对照组,对2 组进行qEEG检测,对97 例患者随访3 年。结果:97 例观察 者中θ、δ波功率谱值在额颞区明显增高,α波功率谱值在枕区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 0.05);随访3 年,发现97 例患者中出现反复发作头痛的77 例,出现失眠的有58 例,出现焦虑的有60 例。结 论:qEEG有助于临床发现和诊断mTBI,有助于发现mTBI超早期的脑功能改变。
个案报道
Select
个案报道
Takayasu病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1例报道
姜磊;刘江华;刘麒麟;靳晶;潘德祥
2019, 14(7): 374-3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个案报道
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狼疮脑病1例报道
郭文静;张璇;陈菲;张勇;肖成华
2019, 14(7): 376-3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